分享

《张仲景50味药证》学习笔记

 图书 馆员 2017-11-25
《张仲景50味药证》学习笔记
一 麻黄证1麻黄人体格粗壮,面色黄暗,皮肤干燥、粗糙,毛孔粗大。
2麻黄人恶寒喜热,容易受寒,着凉后肌肉易酸痛。3麻黄人易无汗而发热;无汗而鼻塞;无汗而气喘;无汗而浮肿;无汗而尿少。
4麻黄人口渴但饮水不多。5麻黄人身体沉重、反应不敏感,神情困倦,易嗜睡。
6麻黄人舌体胖大,脉浮有力。反之,一个身体羸瘦、唇红、咽肿、脉急促的人,虽然无汗,也不是麻黄人,慎用麻黄。7体格羸瘦的人;
体格虽然大,但肌肉松软如棉的人;
肥白易汗、皮肤娇嫩的人;
神采奕奕、喋喋不休的人;
脉率快速的人;
慎用麻黄。
8麻黄与石膏配伍,石膏可以调控麻黄的发汗力度。
越婢汤:麻黄6:石膏8,则麻黄不发汗而专于退水肿。
大青龙汤:麻黄6:石膏4,麻黄重在发汗退热。
麻杏石甘汤:麻黄<石膏,麻黄不在于发汗,而在于止咳、平喘。
9三拗汤,止咳平喘:
伴咽喉充血、身热、有汗:加生石膏、黄芩、连翘。
伴恶心、腹胀、舌苔厚:合半夏厚朴汤。
伴痰多质稀如水:加干姜、细辛、五味子。

二 柴胡证
1柴胡人形体中等,偏瘦;面色暗黄、青黄、青白,少光。
2柴胡人肌肉坚紧。
3柴胡人自觉症状多,情绪波动大,胸腔时有气塞感、满闷感、疼痛感,食欲、性欲易受情绪影响。
4柴胡人对气温变化反应敏感。
5柴胡人的舌。舌体不淡、不胖、不嫩,实敛、紧瘦、狭长,越到前端越尖锐,如韭菜叶子;舌苔正常或偏干。
6柴胡人的脉。脉弦细或弦长,脉体紧张、充实、有力。
7柴胡人易呕、易四肢冰凉,常神情默默、情绪压抑;易睡眠障碍;易有疑病心理。
8柴胡女人月经的周期易紊乱,经前常胸闷,乳房胀痛、结块,烦躁,腹痛,腰酸,经血色暗有血块。
9柴胡人易在头面部、颈肩部、胸腔、上腹部、盆腔、腹股沟出现病变(柴胡带),如偏头痛、耳病、颈肩痛、胸锁乳突肌痛、甲状腺疾病、咽病、喉病、胃病、腰胯疼痛、腹股沟肿块疼痛、盆腔疾患等。
10柴胡人关键词“寒热”:“寒热”,既有体温高者,也有体温正常者。
(1)患者常有一种寒热交替的自我感觉,表现为:
*忽而怕风怕冷,肌肤粟起;忽而身热烦躁汗出。
*既有心胸烦热又有手脚冰凉。
*既有上身燥热又有下身冰凉。
*半身冷+半身热。
*覆被则热,撤被则冷。
(2)对温度变化特别敏感,如“特别”怕风、“特别”怕吹空调等。
(3)对湿度、气压、光照、气候、居住环境、音响、气味等的变化过于敏感。
(4)心理过敏(又称精神过敏、神经过敏)。
11柴胡人关键词“往来”:
(1)指节律性、周期性疾病。如日节律的失眠、过敏性鼻炎;周节律的星期一综合征;月节律的经前诸证;季节律的支气管哮喘、花粉症。
(2)指无明显节律性、时发时止、琢磨不定、无规律可循的疾病。如癫痫、神经症、过敏病。有的人隔日就会彻夜不眠,有的人每天一到正午就会发作全身无力等怪病。
12柴胡人关键词“胸胁苦满”,包括:
(1)主观症状:病人自觉胸腔中有气塞满闷感、胁肋下有气胀填满感,感觉“胸闷、胸痛”“无法呼吸”“想要深呼吸”“腹中胀”“心里不舒服”,伴上腹部不适感、腹胀、嗳气。
(2)客观体征:沿肋弓下端向胸腔内按压,医生指端有抵抗感,病人也感觉胀痛不适。上腹部、双肋下腹肌紧张、充实、有力。
(3)乳房胀痛、肿块,分泌异常;
(4)腋下肿块。
(5)精神症状:柴胡人的心理常处于一种抑郁痛苦的状态(默默),情绪低落,神情默然,食欲不振,性欲不振;或表现为焦虑状态(心烦),见烦躁、口干、口苦;咽中异物感、恶心等。

(三)瓜蒌证
1瓜蒌证的上中下三联症:
(上)胸中有窒闷感、疼痛感,常涉及背部,伴咳吐黄黏稠痰。
(中)舌苔干厚腻,上腹部有窒闷感、疼痛感,以手按之,有压痛。
(下)大便干结,数日一行。
2瓜蒌证与枳实证的区别:
瓜蒌证偏于胸闷、咳吐黄黏痰。
枳实证偏于腹痛、腹中胀满。

(四)薤白证(实证)
1其人肌肉坚紧。
(上)胸闷、胸痛;
(中)舌苔厚腻,腹中痛;
(下)大便难解。
反之,一个肌肉松软的肥满之人(水体),即使有胸中气塞、短气表现,也不适合用瓜蒌、薤白,应当用理中汤、苓桂术甘汤、甘姜苓术汤之类。
2瓜蒌证、薤白证、枳实证都有胸、腹满痛,区别在于:
薤白证偏于胸背疼痛。
瓜蒌证偏于心下按之痛。
枳实证偏于腹中疼痛。

(五)厚朴证
1胸腔高压+腹腔高压,表现出实性的胸闷、腹胀。
2胸膈间常有一种气塞满闷感,伴咽喉异物感、咳逆、气喘、痰鸣等。
3咳喘+舌苔厚、腹胀满、大便秘、脉滑实。
反之,一个咳喘伴大便溏薄、冷汗淋漓、头昏眼花、心悸、脐跳、脉虚浮无力的人,不适合用厚朴(考虑四逆汤、参附汤)。
4常自觉腹部胀气,按之腹肌有力、有抵抗,如按压橡胶气枕,叩之有鼓音,嗳气、排气后常会轻松。
5胸满与腹满常常并见。
咳喘时常伴腹中胀满、大便不通;
腹胀、饮食不化时,常会诱发咳喘、胸闷。
6大剂量厚朴24克,除腹满;小剂量厚朴(5-10克),除咳逆、胸满、咽中不利。

(六)枳实证
1常感觉胸中、腹中有胀闷感、堵塞感、疼痛感。
2必有“心下坚”、“心下硬”的体征:
医生用手按压剑突下,可以明显感到腹壁有抵抗感,同时患者诉说不适感或气塞感(大柴胡汤证的“按之心下满痛”)。
3常大便干燥难解,数日一行,伴腹大满不通。有时也会有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现象。
4舌苔厚腻+胸中胀满+腹中胀满。
5常用量:5-20克。
6厚朴、枳实常常并用,治疗胸腹的胀满。区别在于:
厚朴除胀满,枳实除坚满;
厚朴只除胀满不治痛,枳实又除胀满又治痛。

(七)当归证
1其人羸瘦,皮肤干枯 或如鱼鳞状(肌肤甲错)或有脱屑,脉细。反之,一个肥胖丰腴、肤如凝脂的人;一个无腹痛而腹胀、便溏的人;慎用当归。
2易盆腔瘀血,表现出少腹疼痛,或刺痛 或绞痛 或急痛,且疼痛程度较重(刺痛不止、不可忍),腹痛常牵引到腰背部。
其少腹痛多源于盆腔的瘀血,如痛经、月经不调、经前期综合征、先兆流产、胎位不正、盆腔炎、子宫肌瘤、不孕症、产后恶露不尽、上环取环后的腹痛、出血等,这种腹痛多与妇人的月经、胎产相关,多发生于月经期、围产期。
3用于痢疾的腹痛。
4用于疮毒。如《串雅内编》用生黄芪15+双花30甘草10当归24,陈酒一碗,水一大碗,水煎服,治疗无名肿毒;《验方新编》治疗脱疽,相当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见患肢暗红、微肿、灼热、溃烂、腐臭、剧痛,用双花90玄参90甘草30当归60,水煎服。
5关于配伍:
当归 芍药:腹中疼痛。
当归 桂枝 细辛:手足厥冷(当归四逆汤)。
当归 桃仁 红花:肌肤甲错、两目暗黑。
当归 阿胶 生地:崩漏(胶艾四物汤)。
黄连 黄芩 阿胶+当归 芍药:血痢、腹痛。

(八)川芎证
1少腹疼痛,与当归证表现相似。
2易发生上腹疼痛、胸胁疼痛、腰背疼痛,多为胀痛、刺痛,疼痛多剧烈。查体发现胸胁部、少腹部有压痛、有抵抗。
3心绞痛发作时的心下毒痛,倍用川芎,扩冠止痛!
4后世多用川芎治疗头痛,但应当有川芎的腹证表现。

(九)芍药证
1芍药证体形胖瘦的人都有,但必须具备“肌肉结实、坚紧”,尤其是腹肌较紧张,即“腹肌挛急,按之不弛”。反之,一个肌肉松软无力,大便不成形、日行多次且无腹痛的人,慎用芍药。
2骨骼肌、平滑肌痉挛。
骨骼肌痉挛:
(1)腓肠肌痉挛。小腿屈伸不利,经常出现下肢肌肉痉挛疼痛,步履困难。包括坐骨神经痛引起的下肢挛急疼痛。
(2)四肢肌肉痉挛引起的肢体疼痛。
(3)腰背肌痉挛引起的背痛、腰痛。
(4)膈肌痉挛引起的呃逆。
(5)尿道括约肌痉挛引起的尿窘迫。
(6)阴道括约肌痉挛引起的性交困难、性交痛。
(7)面肌痉挛。
(8)咬肌痉挛(磨牙)。
(9)胸锁乳突肌痉挛(局部凝结、紧缩、坚硬、深牢、固定、持久)。
(10)痉挛性斜颈。
平滑肌痉挛:
(1)胃平滑肌痉挛引起的胃痛。
(2)肠平滑肌痉挛引起的腹痛。
(3)子宫平滑肌痉挛引起的痛经。
(4)输尿管平滑肌痉挛引起的肾绞痛。
(5)胆道平滑肌痉挛引起的胆绞痛。
(6)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引起的咳喘(四逆散,顺气止咳、平喘)。
注意:平滑肌痉挛引起的疼痛具有阵发性(时痛)和痉挛性(急痛)的特点。
3大便干结如栗。

(十)丹皮证(盆腔瘀血证)
1丹皮人多羸瘦,肤色暗红,舌体坚老、暗红。
2少腹经常疼痛(盆腔瘀血),月经不畅,血块多。
3由于盆腔有瘀血,故少腹部按之较硬,且有压痛。
4丹皮人易发下部出血,如便血、尿血,又以崩漏多见,出血多与少腹疼痛相伴随,提示为盆腔的瘀滞性出血。
(十一)桃仁证
1形体羸瘦,面色暗黑,尤其是两目眶发黑、发青,口唇紫暗,舌体坚老、暗红。
2皮肤最有特点:皮肤干燥、粗糙、脱屑,如有鳞甲;或肥厚;或有色素沉着。(肌肤甲错)
3常常情绪不安,或有狂乱表现(脑部症状)。
4易盆腔瘀血,见少腹急结、小腹疼痛、月经不调。
5常大便干结。
6
桃仁证:小便自利,体内无水液潴留,其人羸瘦。
白术证、茯苓证、泽泻证:小便不利,体内有水液潴留,形体浮肿貌,肉质松软,水舌(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色淡红,舌面水滑)。
7
桃仁证:大便干燥+精神狂乱。
杏仁证:大便干燥+胸满咳喘。
8桃仁人和人参人、麦冬人、甘草人都是羸瘦人,区别在于:
桃仁人皮肤干燥如鱼鳞,唇口暗红(实瘦)。
人参人、麦冬人、甘草人皮肤干枯无油光,口唇淡红无华(虚瘦)。
9
少腹硬满疼痛,肌肤甲错:大黄蛰虫丸。
咳嗽、胸满,痰浊而多+肌肤甲错:芦根、薏苡仁、冬瓜子+桃仁。
妇人月经紊乱,腹中有症块:桂枝茯苓丸。
10桂枝茯苓丸人:
1)脑症(颅内瘀血):头痛、头昏、头晕、失眠、烦躁、动悸、脱发、脑梗、痴呆;
2)面症(面部瘀血):面赤如醉、酒糟鼻,面部皮肤粗糙、粗厚,如橘皮;唇紫暗、舌下瘀;颧赤,颧骨毛细血管扩张;
3)腹症(盆腔瘀血):少腹充实、紧张、抵抗、压痛,尤其是左下腹;盆腔包块;腰痛;便秘;痔疮。
4)腿症(下肢瘀血):下肢皮肤干燥、粗糙、肥厚、脱屑;下肢冷;下肢痛,不能久行;小腿皮肤色素沉着;老寒腿;老烂腿;静脉曲张;单侧下肢水肿;小血管浮露;干脚、足底皲裂、鸡眼;脚冻疮;糖尿病足。
5)皮症(皮肤瘀血):皮肤干燥、粗糙、肥厚、脱屑;丘疹、结节、囊肿等皮损表现。
11桃红四物汤人:
(证)面目暗黑,肌肤甲错,舌体紫暗:当归 川芎 赤芍 炒桃仁 红花。
---------------------------
人)其人羸瘦:地黄。
(十二)蛰虫证
1肌肤甲错、两目暗黑、舌体紫暗。
2女子常见月水不利、少腹满痛。
月水不利:或月经不畅伴痛经;或月经数月一行;或闭经。
少腹满痛:包括少腹胀满、疼痛,痛及腰胁的主观症状和按之压痛明显或腹中有块的客观体征。
3男子可见少腹胀痛、腰痛、便秘(盆腔瘀血)失眠、健忘(脑有瘀血,其人如狂、其人善忘)。
(十三)水蛭证
1其人羸瘦、干枯,肌肤甲错,两目暗黑,面色紫红(注意,瘀脸!),舌体坚老,舌色紫红。
2少腹“硬”“满”。
1)少腹硬:客观体征,表现为脐下两旁按之较硬(羸瘦实人多见此腹证)。
2)少腹满:主观症状,病人自觉少腹胀满。
3常有精神不安、健忘、失眠、烦躁、精神失常、行为异常等精神症状(脑有瘀血,其人如狂、其人善忘)。
4常小便自利,体内无水液潴留,其人羸瘦、干枯。
5桃仁证和水蛭证都是瘀血状态,区别在于:
桃仁证偏于皮肤甲错,瘀血证表现广泛,程度较轻。
水蛭证偏于发狂、健忘的精神症状,瘀血程度严重。
(十四)黄连证
1黄连人大脑亢奋,常烦躁不安、焦虑、失眠、多梦、紧张、强迫、注意力不集中、头昏、头痛,甚至神志错乱、昏迷。
2黄连人常有身体的燥热感、胸中的苦闷感、心脏的悸动感(烦热、烦闷、烦悸)。
3黄连人常常睡眠障碍。或入睡困难 或多梦易醒 
或过早觉醒。
4黄连人常有胃炎。表现为上腹部的不适感,似痛非痛、似胀非胀,按压上腹部可有轻度弥漫性压痛,但无肌抵抗、肌紧张或肌卫现象(心下痞、按之软);常伴胃动力障碍,如恶心、呕吐、嗳气、反流、早饱。
5黄连人易肠炎(热利)。见腹中疼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大便黏腻臭秽、大便粘液脓血。
6黄连人的舌。舌体苍老坚敛,舌边无光泽,舌色红或暗红,舌苔黄厚腻。
反之,一个舌体胖大水嫩、舌色淡红、舌苔薄白或无苔的人,慎用黄连。
7黄连人的脉。脉滑数有力或数而促。
反之,一个脉迟、身凉的人,慎用黄连。
8黄连人常常上有心中烦、中有胃中痞、下有肠中利,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9舌净者,慎用黄连。
(十五)黄芩证
1黄芩人肌肉坚紧,面色红赤,气色饱满,唇厚实而红(黄芩唇)。
舌体坚老,脉搏滑数。
月经颜色暗红、质粘稠、有血块(宫热)。
唇、舌、咽、眼红赤。
口中干腻。
2黄芩人必有烦热。表现为一种难以解除的发热或发热感,常常自觉胸闷不安、躁动、焦虑、睡眠障碍乃至精神障碍。
3黄芩人常常感觉身体躁热,夜汗、多汗;心中悸动,胸中闷塞,呼吸不畅(焦虑);小便黄赤灼热,口中干苦,舌红,脉滑数有力;心烦不安,手足心烦热,胸中严重闷热(焦虑);小儿心热夜啼。
4黄芩人常有热性出血。表现为吐血 衄血 崩漏 
便血,血色暗红,质粘稠,有血块。黄芩本身就是一味止血良药,如三黄泻心汤。
5黄芩人易有热利。见身热烦躁,大便脓血,腹痛如绞,肛门灼热,舌红 唇红,脉滑数。(黄芩汤、葛根芩连汤、白头翁汤、黄连解毒汤)
6黄芩人易有心下痞(胃炎)。
主观症状:上腹不适,似胀非胀 似痛非痛。
客观体征:上腹部按之柔软,无肌抵抗、肌紧张、肌卫现象,只有轻微的弥散性压痛(心下痞、按之软),五泻心汤,均有黄连、黄芩,消除胃炎。
7关节疼痛(热痹)。见关节肿痛,入夜加重,晨僵(小柴胡汤+黄连解毒汤)。
(十六)黄柏证
1容易出现“黄”的问题。
*黄疸。(黄柏证属阳黄)
阳黄:黄色鲜明如桔色,伴身热、汗出、舌红,舌苔黄腻。用茵陈蒿汤。
阴黄:黄色晦暗如烟熏,伴畏寒身冷,舌淡,舌苔白腻。用茵陈四逆汤。
*
出黄汗

*小便不利色浓黄

*黄带淋漓

*下肢皮肤溃烂,流黄水

*足癣流黄水(黄连解毒汤、栀子柏皮汤)

*下肢水肿、舌苔黄腻。

2身体躁热、出汗多,皮肤红肿热痛。

3小便量少黄短,甚至如红茶颜色,伴尿频、尿急、尿痛,或尿道分泌物色黄,口中干渴、下肢水肿。

4凡身体下部的问题,如阳痿、遗精、淋浊、带下、经漏、痿证、痹证、便血、痢疾、痔疮、丹毒流火、湿疹等等,多有机会使用黄柏。

?

(十七)栀子证

1大脑亢奋,易焦虑、强迫、失眠,易胸中窒闷不畅。

心烦不安、卧起不安、睡眠障碍;

胸中有重压感、窒息感、呼吸不畅感,甚至胸中窒痛感;

常觉身体躁热、无汗,拂郁不得卧,非躁非烦、非寒非痛,时发一声长叹(焦虑);

心烦懊恼,昼轻夜重,夜间欲跑到野外空旷处,方觉舒适,伴胃脘胀满,如有物阻塞感。

身体躁热,头面部易汗出 或有夜汗。

2咽喉疼痛、目赤、鼻衄、小便短赤涩痛,舌红,舌苔黏腻而厚。

3易发阳黄。

4上腹部易有持续性的胀痛、灼痛(胃粘膜充血水肿,用黄连、栀子、连翘,清胃消炎)。

5咽喉易红肿热痛、发炎化脓,栀子 桔梗 甘草。

6易发鼻衄,表现为暴出、色鲜、量多、闷绝。

7易发尿路感染,见尿血、血淋(栀子+猪苓汤)。

8易发目赤(眼结膜充血、疼痛)。

9黄连证、栀子证、连翘证都有焦虑表现,区别在于:

黄连证伴心中烦悸、心下热痞。

连翘证伴容易汗出、咽喉肿痛。

栀子证伴胸中窒闷、胸中窒痛。

?

(十八)石膏证

1常因高热脱水而致面白、憔悴,没有健康人的红润之色。

2易“身热”。

有高热,也有自觉身体发热,或恶热喜凉,喜饮冰凉食物。

3易“汗出”。

即张仲景所谓的“自汗出”,这种出汗最大的特点是在大量出汗(常常汗出湿衣或反复出汗)的同时,伴有身体的热感,患者不恶寒反恶热,烦躁不安,同时有强烈的口渴感,脉滑大或洪大。

4易“烦渴”。

即“大渴”,包括了主观症状的口渴感严重,“口大渴,欲得饮水数升”;也包括了客观体征的舌面干燥、缺乏津液,或如砂皮 或干焦。与“口大渴”相伴随的是“大汗出”和“脉洪大”。

5石膏舌。

舌面干燥,舌苔薄。由于大量出汗,导致体内水份严重流失,故舌面干燥;由于患者肠中无有形积滞,故舌苔薄,以此与肠腑里实、舌苔厚腻的大黄人区别开来。

6石膏脉。

(1)脉搏流利、动数,圆滑易得,脉率快,多见于高热病人。

(2)脉浮大、洪大。脉浮露易得,多见于羸瘦之人 或汗出过多或出血之时。

只有会出现浮大、洪大有力脉象的人,才会出现口大渴、汗大出、烦躁不安,易于兴奋的状态(如甲亢病人)。

7石膏证的腹满与大黄证、厚朴证、枳实证的腹满,完全不同:

前者腹中充斥的是“无形气热”,腹壁虽急,但按之缺乏底力;

后者腹中充斥的是“有形积滞”,腹力充实,按之抵抗,且往往拒按。

前者舌苔不厚;后者舌苔浊厚。

8注意:

身体困重、脉象沉迟的黄胖人(黄芪人)

不易出汗的黑胖实人(麻黄人)

舌苔厚腻、舌面湿润的人(八味通阳汤人)

脉沉微、精神萎靡、畏寒怕冷的四逆汤人

脉浮弦细的人

脉沉的人

口不渴的人

汗不出的人

皆与石膏证相去甚远。

9石膏人与黄芪人都有多汗,区别在于:

石膏人伴有烦渴感、身热感、心中烦躁感。

黄芪人伴有浮肿、面色虚黄,且心不烦、神不旺。

10石膏人和桂枝人都有多汗,区别在于:

石膏人伴口大渴、身大热、脉滑数。神亢奋。

桂枝人伴心中悸、腹中痛、脉迟缓。神不足。

11石膏证和白术证、茯苓证、泽泻证都有口渴,区别在于:

石膏证的口渴必是喜欢大量饮水,且喜冷饮,同时,舌面必是干燥、干焦(燥舌)。

白术证、茯苓证、泽泻证的口渴,往往不欲饮水 或喜热饮而不多饮,同时,舌面水润,舌体胖大,边有齿痕(水舌)。

12麻黄证关键词:无汗而喘、一身尽肿。

石膏证关键词:大汗、大渴、大烦。

(汗出而喘,无大热者,麻杏石甘汤主之!)

?

(十九)知母证

1身体羸瘦,舌红,舌苔薄(提示无里实状态)。

2汗出+烦躁。或自汗 或盗汗 或黄汗,同时心烦不安、不得眠(焦虑)。

3大黄证、黄连证、栀子证、知母证都有心烦焦虑,区别在于:

大黄证伴腹中结实而痛闭。

黄连证伴心下痞痛(胃炎)、心中烦悸。

栀子证伴胸中窒塞、舌上有苔。

知母证的心烦属于虚烦,胃肠中没有有形的积滞,也没有胸中窒痛的症状。

?

(二十)半夏证

1半夏人营养状况好,形体多肥胖,肤色黄暗,少光泽,肤质滋润或油腻,浮肿貌。

2半夏人眼睛有光彩(半夏眼),神采奕奕,喋喋不休,表情丰富,多疑多虑,主诉多而怪异。

3半夏人精神易紧张,情感丰富且变化起伏大。

4半夏人易恶心、易有咽中的异物感、痰滞感。

5半夏人咽反射亢进,容易出现恶心、干呕、喜呕、胃反(呕家)。

6半夏人容易出现各种异样感觉:头脑昏沉感、头脑重压感、胸闷感、压迫感、堵塞感、痰滞感、麻木感、冷感、热感、重压感、痛感、痒感、悸动感、失去平衡感、恐怖感、音响感、耳鸣感、鼻腔异物感等,同时,这些异样感觉常可反射性的引起恶心、呕吐、食欲异常、性欲异常、言语异常、睡眠异常、情感异常。半夏人还容易出现咽部症状,如恶心、呕吐、咽痛、失音、咽中异物感、咽痒咳嗽等。以上症状常在病人精神紧张、抑郁、焦虑、恐惧时发生。

7半夏人大多口不渴,口腔中无明显干燥感,没有明显的口渴感,反而经常会泛吐清稀口水或胃液,往往舌面湿润,舌苔黏腻。反之,一个有严重口渴感、舌面干燥无津的人,即使有呕吐,也不是半夏人。

8半夏人的舌:舌正常,或舌苔偏厚 或干腻 或滑苔黏腻 或舌边有痰线 或舌边有齿痕。

9半夏人的脉。脉正常或滑利。

10半夏和甘草都可以治疗咽痛。

甘草治疗的咽痛,侧重于客观上的局部红肿充血;

半夏治疗的咽痛,侧重于主观感觉上的咽中异物感、痰滞感,且常伴恶心。

11半夏证与干姜证都有口不渴、呕吐,舌苔也同样湿腻,区别在于:

半夏证常伴咽中异物感、胸中重压感;

干姜证常伴呕吐清水、水样大便。

12半夏人咽反射亢进—易呕—“呕家”。

13半夏的量—效关系:15克左右,止呕;20—30克,催眠;40克,定眩、止痛。

(二十一)白术证(冒家、湿家、水体)

1易口渴。这种口渴的特点是喜热饮而不多饮 或仅漱口而已,此与白虎加人参汤证的大烦渴不解,欲得饮水数升完全不同(假渴)。

2上腹部常常胀满不适,喝水后更难受,胃中发胀、有水声,食欲不振,甚至吐水。

3喝水多后常会出现面部轻度水肿。

4白术舌。水舌: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淡质嫩,舌苔白,舌面水滑。

5常有下利。大便呈水样或溏薄不成形,粪体松散,不粘臭;或先干后溏。

6常上有口渴(假渴),下有腹泻。反之,口渴而大便干结如栗、或大烦渴大引饮的人,是白虎加人参汤证,不是白术证。

7常小便不利。尿量少、不通畅。

8常“冒”“眩”。

“冒”:指头昏、头沉、头重、头目不清爽、嗜睡、浑浑噩噩、嗜卧。

“眩”:指头晕眼花 眼前发黑或一过性眩晕;也包括旋转感、浮沉感、摇晃感、失去平衡感等。

9常四肢沉重、身体困重、腰腹沉重、关节重痛,嗜卧,懒于活动,动则易汗(水汗),气短无力,易疲劳倦怠,动则气喘吁吁。

10体形胖瘦不拘,又以肥白人多见。肉质松软,面部黄肿,容易浮肿,尤其是早晨尤为明显,如眼睑浮肿。

11白术证关键词:肥白人、水舌、易冒、易眩、易困倦、易嗜卧、易嗜睡。

12白术证,上有口渴(假渴),下有小便不利小便少、大便稀溏。

13白术与黄芪都可以利水,都可以治疗水肿、小便少。区别在于:

白术偏于治里水,侧重于冒、眩,口渴,身重困倦,大便稀溏。关键词是“水舌”。

黄芪偏于治表水,侧重于肿而汗出。关键词是“黄芪腹”。

(二十二) 茯苓证(水体)

1常有眩晕。出现旋转感、上下左右晃动感、倾斜感、地动感、浮沉感、如坐舟车感等,伴恶心呕吐。

2常有幻觉。如视物怪异感、恐怖感、恍惚感,伴惊悸、噩梦、多梦(温胆汤人)。

3常有动悸。如心慌、心悸、脐腹动悸、肌肉跳动。

4常不安。如心中不安、多梦、易惊、恍惚、健忘等精神症状。

5常口渴(假渴)。这种渴感并不严重,只是口内少津而思饮,所饮并不多,否则胸腹胀满而短气;有时口渴与吐水并见。

6易小便不利。小便次数多、量不多,自觉排尿不畅,伴水肿。

7大便多稀溏 或如水样 或虽便秘而先干后溏。

8常浮肿 或有浮肿貌。

9体形胖瘦皆有。

10茯苓舌。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面水润(水舌)。

11胖人,见舌体胖大、舌面水润,要考虑茯苓证的可能性;瘦人,见舌体胖大,舌面水润,也要考虑茯苓证的可能性。茯苓人的关键不在体形而在舌像。

12

舌体胖大、边有齿痕+浮肿、腹泻=五苓散。

舌体瘦小、边有齿痕+失眠、腹胀、咽中异物感=半夏厚朴汤。

13白术证和茯苓证都是水体,区别在于:

白术证偏于水津不布的“口渴”。

茯苓证偏于水饮扰心的“心悸”。

(二十三)泽泻证(冒家 水体)

1易“冒”。

“冒”,为“帽”的古字,引申有戴、覆、盖、罩、蒙等意,即头昏、头重、头沉、头蒙、嗜睡、头目不清爽、头部重压感、头部沉重感、头部如有物蒙罩感等。

2易“眩”。

眩晕、头晕目眩、眼前发黑及旋转感、晃动感、失去平衡感。

3易“渴”(假渴)。

虽有口渴感,但并不能多饮水 或只能饮热水,若多饮水则上腹发胀、有水声。

4易“小便不利”。

表现为小便量少+面目虚浮+下肢水肿。

5其人面色黄暗,肉质松软(腹肌柔软),形体肥胖,动则气短,舌体偏大,舌色淡红。

(二十四)猪苓证(淋家)

1反复发生尿路感染的人叫“淋家”——猪苓汤人。

2猪苓证出现的小便不利包括:

1)尿路感染引起的。见尿频、尿急、尿血、尿灼痛、尿涩痛、尿色浓、次数频多,小腹不适。(猪苓汤)

2)肾功能减退,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的。见小便次数少、尿量少、尿色清淡、排尿不畅,常伴水肿。(五苓散)

(二十五)滑石证(淋家)

1易发尿路感染。见小便不爽、量少、涩痛、尿色深黄、小便赤涩热痛、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灼热。猪苓汤+六一散+黄柏、连翘、栀子。

2因感染导致的尿频、尿急、尿痛,滑石最为要药。

(二十六)防己证

1常见双下肢水肿,按之如泥+腰痛或膝关节疼痛,活动不利。

2

1)一身水肿+无汗+尿少:选用麻黄方,如越婢汤、越婢加术汤、麻黄加术汤。

2)一侧下肢水肿:多是下肢静脉曲张,血液回流受阻所致,用桂枝茯苓丸、四味健步汤。

3)双下肢对称性、凹陷性水肿+膝关节疼痛:选用防己方,如防己黄芪汤、防己茯苓汤。

3防己证和泽泻证都有浮肿、小便不利,区别在于:

泽泻证侧重于冒与眩。

防己证侧重于膝关节疼痛。

4防己证和黄芪证都有水肿,区别在于:

黄芪证伴汗出;

防己证伴膝关节疼痛。

(二十七)大黄证(强人)

1大黄人体格健壮,骨骼粗壮,肌肉厚实丰满有力,骨架大,食欲旺,食量大,脾气大,胆子大;容易腹胀,容易便秘;口唇厚实而暗红,皮肤易生疮痘,血压高、血脂高、血粘高。

2大黄腹:腹部膨隆,腹壁厚实,腹力强,按之腹部有抵抗感、充实感,重压之病人可感到腹部不快的压痛感和胀痛感,拒按(里实、胃家实的客观表现)。

3大黄人易出现腹部的“大实痛”,即腹痛剧烈(主观症状)+按之满痛(客观体征)。

痛:指腹痛的主观症状。

实:指腹部充实、紧张、抵抗、有力,按之疼痛胀满的客观体征。

大:指程度严重。(如急腹症)

病人一旦出现腹部的“大实痛”,即使没有大便干结,甚至表现为便下脓血、泻下清水者,仍用大黄,不必迟疑。如大柴胡汤治疗呕吐而下利、大承气汤治疗自利清水色纯青,之所以仍然用大黄,就是因为有大黄证(大黄腹、大实痛)存在。

4大黄人易发生大便秘结,并由此引发精神症状(脑病),如独语如见鬼状、目中不了了、睛不和、其人如狂、烦躁、谵语(语言、思维的紊乱)、焦虑、抑郁、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头昏晕、思维迟缓、思维错乱。(柴龙牡中的大黄不仅通便,更有镇静抗焦虑作用,注意!)

5大黄人常常内热重、火气大,自觉身体躁热、面红升火,躁动、躁热、头部多汗,易有热性出血。

6大黄舌。舌体坚老,舌苔黄厚干糙 或如干焦锅巴状。反之,一个舌面水滑、口不燥渴的人,慎用大黄。

7大黄脉。

脉来流利,圆滑鼓盛;

脉来滑利,脉率偏快(如脉滑而疾、脉滑而数);

脉实有力(脉实、脉滑实)。

以上脉象提示其人心功能好,血压高,代谢旺盛,体格壮实。

8大黄人常易伴发以下情况:

*心下热痞(胃炎):三黄泻心汤。

*吐血、衄血:三黄泻心汤。

*痛经、闭经:桂枝茯苓丸加大黄、桃核承气汤。

*阳黄:茵陈蒿汤。

*呕吐:大黄甘草汤、大柴胡汤。

*痈疽疔疮:黄连解毒汤加大黄。

9大黄人是强人,基本状态包括:

里热:代谢旺盛。

里实:肠腑壅实(胃家实、大黄腹)。

10腹痛而喜按的小建中汤人、数日不大便而腹无所苦的白术人、腹部松柔的黄芪人、腹皮虽急但按之中空无力的人参人、精神萎靡身重浮肿懒言嗜睡畏寒无汗脉沉微沉迟虚浮沉细无力的四逆汤人,皆与大黄人相去甚远。

11大黄的量效关系:

2-5克:健脑、健胃、退黄疸。

15克:活血通经。

20克以上:攻下。

12当单独出现大黄腹 或大便秘结日久时,即可使用大黄。

(二十八)芒硝证

1肠中有燥屎,按之累累如卵石。

2舌苔厚而干燥无津,说话时舌头难以转动。

(二十九)人参证(枯瘦人)

1人参人的基本特征是形-气两伤,即形质不足+机能低下。

1)形伤:其人枯瘦,身体极度消瘦,即“虚羸”。肌肉萎缩、皮肤干枯脱水而缺乏弹性,缺少红润之色,面色萎黄或苍白,无光泽;口干舌燥、烦渴。

2)气伤: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头昏眼花、气少乏力、烦躁不安(假神)、畏寒身凉有汗、精神不振、反应迟钝。

2人参舌。

舌体瘦小、嫩红、不坚不老,舌色不绛,舌苔光剥,舌面干燥(故病人常烦渴)。

3人参脉。

由大变小、由浮转沉、由弦滑洪大转为沉伏微弱。

4人参腹。

舟状腹;或上腹部扁平,按之硬,但无底力、无弹性。(心下痞硬)

5人参人由于气液大伤,百脉失养,容易出现全身疼痛(全身的不适感、似痛非痛,烦躁不安+脉沉迟无力。桂枝新加汤人)。

6在大汗、大吐、大下之后,人的体液、体力严重消耗,容易形成人参人的体质状态。

7反之,一个体型肥胖、舌体胖大、舌苔厚腻、面色红润或晦暗或腻滯的人,虽有心下痞硬、口中干渴、脉沉迟,亦非人参人,慎用人参。

8生脉饮人:

形伤:虚羸枯瘦,舟状腹(基本条件);心中悸动,口中干渴。

气伤:足膝无力,汗出少气、头昏眼花、食欲不振、脉象虚弱。

(三十)大枣证

1其人羸瘦(羸弱、消瘦),肤干失润,体质瘦弱,面色无华,舌淡,脉细。

2容易心中悸动、脐下悸动,无故悲哭不能自制。(甘麦大枣汤)

3大枣红润肥满,可以纠正人的羸瘦状态。反之,一个大腹便便,营养过剩的人慎用大枣。

4炙甘草汤人、橘皮竹茹汤人、薯蓣丸人,都是羸瘦之人,都有大枣证的影子存在。

5橘皮竹茹汤:

对“病”:呕吐、呃逆,用陈皮、竹茹、生姜;

对“人”:久病之后,虚羸+少气,用人参、大枣、甘草。

(三十一)甘草证

1形瘦、肤枯的羸瘦人(甘草可以使人变胖、“长肌肉”)。

2形瘦、肤枯、舌淡、脉细,是甘草人的体质状态。反之,一个体胖浮肿,舌苔厚腻的人,慎用甘草。

3咽喉疼痛,是一种干燥感、灼热感,局部充血、红肿。(玄麦甘桔汤)

4“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变化无常,烦躁,多动,用甘麦大枣汤。

5“急”。表现为腹中急痛、脚挛急,分别用桂枝加芍药汤、芍药甘草汤。急性膀胱炎出现的尿频急、尿疼痛,可以在使用猪苓汤+栀子、连翘的同时,加入甘草,缓解急迫。

6“痛”。如挛急痛、绞窄痛、紧缩痛(心绞痛)。

7“逆”。哕呕、腹中悸动、心中悸动、颈脉悸动。

8机体在大汗、大下、大吐、大病后、脱水后,形质不足+机能低下,容易形成甘草证的体质状态,常配合人参、大枣、麦冬等滋阴、充形。

总结:甘草证关键词。

1其人干枯(羸瘦)。

2痉挛状态(肌肉痉挛、内脏绞痛)。

3粘膜刺激状态(口腔溃疡、尿路刺激)。

4躁动状态(心中动悸、脏躁)。

5突发状态(急性中毒;外科感染,四妙勇安汤)。

(三十二)桂枝证

1桂枝人体质柔弱、形体消瘦、皮肤白皙、少红光,皮肤湿润,神色憔悴。常常自觉发热、汗出,但又怕风。

2不耐寒冷;不耐疼痛(易关节痛、头痛、腹痛、少腹拘急)。

3桂枝人形象:皮肤清白+形体消瘦+舌淡红少苔。

4易惊恐、悸动、失眠、多梦、易汗、脱发、眩晕、头昏、失血、咳喘(气上冲),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5常自汗出。自动出汗,即天气并不热,也未服用发汗药物,但仍有汗出,且汗后怕风怕冷、关节疼痛、烦躁不安,用桂枝汤。

桂枝人若误用发汗药,出汗会更加严重,见汗出如洗,伴心中悸动、烦躁不安、身疲乏力,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生脉饮。

6桂枝人的腹:腹部扁平,腹肌较硬而少底力,如同鼓皮;严重者,腹部扁平,两侧腹直肌拘急,如同纸糊的灯笼。

7桂枝人的舌:舌色淡红或淡黯,舌体柔软,舌面湿润,舌苔薄白。反之,一个舌体坚老、舌色红 或舌苔厚腻焦黄 或舌绛红无苔的人,不是桂枝人。

8桂枝人的脉:脉浮而虚缓(无力而缓慢),或有结代。反之,一个脉滑、数、实、大、洪、疾、促的人,不是桂枝人。

9桂枝人容易出现气上冲综合征(精神症状),表现为:

*感觉腹部、胸腔、咽喉有突发性的气窒感、胀痛感,甚至呼吸困难、喘促、出冷汗、烦躁、晕厥(气从少腹上冲胸咽)

*感觉心中悸动,按压后舒适(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

*感觉全身的搏动感;

*感觉脐腹部有跳动感;

*感觉颈动脉处有搏动感(由于桂枝人消瘦,容易出现心脏血管搏动增强、亢进的表现);

*惊恐,伴冷汗淋漓、心中悸动、入夜多梦、多噩梦;男子早泄、性梦,女子梦交、带下不止。(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阵发性、痉挛性腹痛,伴多汗、心中悸动;桂枝体格、桂枝腹症(腹部扁平,腹壁薄而无力,按之表皮较硬)。用桂枝加芍药汤、小建中汤、桂枝加桂汤。

10桂枝+甘草,镇静定悸:

伴水饮,加茯苓;

伴惊悸,加龙骨 牡蛎;

伴虚羸,加人参 麦冬;

伴咳喘,加五味子。

11桂枝疗自汗:

伴脉弱,桂枝汤;

伴身痛,桂枝新加汤;

伴黄、胖、软、肿、无神,桂枝加黄芪汤。  

(三十三)麦冬证

1形体羸瘦、皮肤枯悴、脉数而无力。

2舌色红,舌体嫩,舌苔少或无。

3易“气逆”。或咳喘 或气促 或心中悸动 或干呕不欲食。

4易“咽喉不利”。或咽干 或咽痛 或粘痰胶着难咯,咽粘膜萎薄。

5反之,口中清涎口不渴的人、畏寒肢冷的人、舌色暗淡舌体淡胖的人、舌苔厚腻的人,慎用麦冬。

(三十四)地黄证

1其人羸瘦(本品可使人变胖),皮肤干枯、憔悴,少光泽。

2舌质红。

3易出血,尤其是妇人的子宫出血最多见,往往出血量大,难止,颜色鲜红(生地乃止血良药!)。

(三十五)黄芪证

1黄芪人面色黄白 或黄红隐隐 或黄暗,少光泽。

2黄芪人易汗。

或出汗程度比较严重,常常衣被尽湿,有的汗渍发黄;

或进餐时出汗很多,以上半身为重;

或白天自汗 晚上盗汗,一觉醒来,周身如浸于水中;

或稍有体力活动就大汗淋漓。

3黄芪人易肿。主要为全身性的水肿,又以下肢为重。常常早晨面部水肿,下午下肢水肿(水的流动性)。有的病人虽然没有明显水肿,但面肌松软,犹如浮肿(隐性水肿)。

由于黄芪人的组织间隙常有隐性水肿,故常觉身体沉重、活动不灵活,关节沉重、疼痛。

4黄芪人骨架小、赘肉多(骨弱、肌肤盛),肌肉松软无力,常觉疲劳乏力。

5黄芪人往往目无精彩,神气不旺,疲倦貌。此与神采奕奕的半夏人形成鲜明对比。

6黄芪人腹壁软弱无力,腹部松软,腹肌萎缩而脂肪堆积,肚脐深陷,按之无抵抗感,软如棉花,按之无胀痛感(黄芪腹)。

7黄芪人的舌。舌淡胖,舌面润。

8黄芪人易出汗,易怕风,遇风冷后易过敏 易鼻塞 易咳喘 易感冒。

9黄芪人往往大便稀溏不成形,或先干后溏。

10黄芪人易水肿,尤其易足肿。手足易麻木(血痹病)。皮肤易感染、易溃疡。

11黄芪人能食 贪食,但依然无力。

12黄芪人往往缺少运动 营养不良 久病 衰老,多见于养尊处优的中老年人。

13黄芪人关键词:肌肉松软如棉花+黄芪腹+易汗+易肿。

14黄芪人的脉象,无特异表现。

15黄芪人和桂枝人都有易汗出的表现,区别在于:

黄芪人易水肿、易困重疲惫、形体肥胖丰腴。

桂枝人没有水肿、易气上冲、易关节冷痛、形体瘦弱白皙。

16麻黄人与黄芪人都容易有水肿,区别在于:

麻黄人水肿+无汗+体格壮实如铁;

黄芪人水肿+汗多+体格松软如棉。

17黄芪的量—效关系:

60-100克,治疗水肿、重汗。

30-60克,治疗肢体麻木不仁、半身不遂。

15-30克,治疗虚劳不足。

18《伤寒》不用黄芪,《金匮》不用四逆。说明四逆汤常用于急危重症,大剂暂用,力挽狂澜,属霸道药;黄芪方常用于内伤杂病,久服常服,润物无声,属王道药。

19注意:面白、唇红、体瘦,肉紧,咽喉红肿疼痛,常发便秘的伏热体质,适用黄芩,慎用黄芪。

(三十六)附子证

1附子人常常呈现出“脉微细,但欲寐”的状态:

脉极微 极细,按如游丝,似有似无;

脉极沉,重按至骨方得;

脉暴出。脉突然变得浮大,但沉取空软无力;

精神萎靡,极度疲劳,声音低微;

畏寒怕冷,四肢冰凉;

大便稀溏,完谷不化(泻下不消化物),腹满、腹中冷痛;

浮肿,双下肢凹陷性水肿,严重者有腹水;

血压低;

心肾机能低下;

面色晦暗或有浮肿貌,目睛无神,言语无力,嗜卧困重。

附子人多见于大汗、大吐、大下、大出血、极度疲劳、寒冷刺激、长期疾病折磨、年高体弱的人;

附子人绝无恶热、口大渴等石膏证表现。

2附子人会有严重的疼痛,如身体烦痛、胁下偏痛、胸中痛、腹中痛。同时出现痛脉(脉紧弦。这是在剧烈疼痛的应激状态下,机体分泌更多的儿茶酚胺,导致血管张力增加所致,疼痛一过,便会出现附子人的本来脉象),同时病人会有以下表现:

苍白虚弱;

冷汗直冒;

腹部无硬满拒按;

舌不红赤,苔不黄腻;

四肢冰冷过肘过膝(如心梗)。

总之,适合附子治疗的疼痛需要具备:剧烈疼痛+痛脉(痛时脉紧弦,不痛时脉沉微)+以上相关表现。

(三十七)干姜证

1常有大量水样分泌物(寒饮),如大量清水鼻涕、大量清稀痰液、大量清稀口水、大量清稀胃液。关键词:清稀透明如水,有泡沫,量大。

2口不渴 或虽渴但所饮不多,且喜热饮。

3干姜舌:舌苔白厚滑腻或白水滑,舌面若罩一层粘液。

4干姜证多见于:

*反复服用攻下药物的人;

*呕吐、腹泻+脉微、肢冷的人;

*咳嗽、气喘+大量水样分泌物+干姜舌的人;

*腰部冷痛、骨关节冷痛+干姜舌的人(五积散、甘姜苓术汤);

*虚寒性出血的人。

5关于干姜的配伍:

*干姜+附子、甘草:用于虚寒吐泻。

*干姜+半夏:用于呕吐+大量清稀胃液+舌苔白水滑(干姜舌)。

*干姜+栀子:用于身热烦躁、粘膜充血+虚寒下利。

*干姜+桂枝(肉桂):用于寒性腹痛,如黄连汤、柴胡桂枝干姜汤。

*干姜+川椒:用于寒性腹满痛的人,乌梅丸、大建中汤。

*干姜+赤石脂:用于虚寒下利脓血。

*干姜+细辛、五味子:用于大量寒饮咳嗽。

*干姜+甘草、白术、茯苓:用于腰中冷痛+干姜舌。

*干姜+人参、半夏:干姜人参半夏丸,用于羸瘦人+呕吐+大量清稀胃液。

*干姜+黄连、黄芩:用于慢性胃炎、HP(+)、心烦失眠、粘膜充血、舌苔黄腻、心下痞按之软+小肠虚寒下利,如半夏泻心汤。

6鉴别:

附子证多见循环系统机能低下症状,如脉沉微;

干姜证多见消化系统机能低下症状,如呕吐、下利、舌苔白腻。

附子止身痛;

干姜止腹痛。

7医案:某女,65岁。反复发生口腔溃疡。

(病)口腔溃疡,局部红肿热痛:黄连;

(人)整体黑瘦,舌体淡嫩,舌面水润:理中汤(严重者加附片)。

(三十八)吴茱萸证

1(寒性)疼痛+干呕+吐涎沫。

2易发巅顶疼痛、心绞痛、胃痛、痛经,疼痛的发作与寒冷刺激密切相关。

3口中大量清稀唾液,舌苔白厚或白水滑,脉细。

4手脚冰凉(此人本身阳气不足,再加上痛性四逆的因素)。

5易干呕,同时口中大量清稀唾液或吐出大量清稀胃液或酸水。

6与芍药证的区别:二者都有腹痛:

*芍药证的腹痛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伴大便干结如栗,舌苔不厚。

*吴茱萸证的腹痛表现为持续性的胀痛如锥刺,伴呕吐清稀胃液,舌苔白厚,手足厥冷。

7与细辛证的区别:二者都有怕冷、头痛。

*细辛证侧重于呼吸道的寒饮,如大量清水鼻涕、大量清稀痰液。

*吴茱萸证侧重于消化道的寒饮,如吐大量清稀胃液,且腹中冷痛。

8与附子证的区别:二者都有手足厥冷、脉细。

*附子证,其人但欲寐,脉微细。

*吴茱萸证,其人精神尚好,脉弦细。

9吴茱萸证发作时间常在夜半时分(丑时:凌晨1-3点,厥阴当令,吴茱萸为厥阴经药)。

(三十九)细辛证(局部冷痛是其特征)

1怕冷。往往怕冷喜暖,四肢厥冷,虽夏日炎炎仍穿厚衣,稍受风寒则冷气入骨,全身拘急不适。

2多水。口不干渴,分泌物(鼻涕、唾液、痰液、胃液)清稀如水且量多、泡沫多,自觉口内冰冷,唾液咽下感觉冰凉。

3神萎。精神不振,嗜卧懒言,小便清长,脉迟缓。

4易肢端冷痛,遇冷更重(雷诺病)。

5易局部冷痛。如头冷痛、身冷痛、腹冷痛、胸冷痛、背冷痛、咽冷痛、牙冷痛、目冷痛。

6细辛舌:舌色淡红,舌苔白滑,上有一层稀滑粘液。

反之,身热 躁动 汗出 口渴的人、舌红少苔的人、干咳无痰的人、咽喉红肿热痛的人、四肢厥冷但心胸烦热的人,慎用细辛。

7关于配伍:

细辛+干姜、五味子:咳喘+痰液清稀量多如水。

细辛+桂枝、当归:肢端冷-痛。

细辛+附子、乌头、肉桂、干姜:剧烈疼痛+舌苔白滑。

8关于与附子证的区别:

附子证必有寒:如关节拘急冷痛,畏寒怕冷,精神状态特别萎靡。

细辛证必有水:大量清稀如水的分泌物,舌苔白水滑,精神状态偏阴,但好于附子证。

附子回阳救逆,用于脉沉微不出的危重病人。

细辛只能化饮,不能救人于危急时刻。

9关于与干姜的区别:

干姜和细辛都用于口不渴、舌水滑的人,不同在于:

细辛止疼痛,偏于肢体,偏于神经系统疾病。

干姜止吐利,偏于胃肠,偏于消化系统疾病。

(四十)乌头证(镇痛药)

1剧烈疼痛(关节剧痛、腹中剧痛)+手足逆冷+痛脉(脉沉紧)+舌体淡红,舌苔白滑。

2舌体红绛、舌苔光薄的人或体瘦、肤白的人,慎用乌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