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不好麻黄不是好医生?心悸汗出也能用麻黄!

 儒道佛缘昭君摘 2017-11-25

导读:

犹记得于2011年5月在京召开的“首届(中日韩)经方学术会议”中,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开场第一句话是说:“不会用麻黄不算是一个好医生。”

很多人觉得麻黄只用于发汗散寒,且由于其有致心律失常作用,故临床使用时,有些医生往往有所顾忌。今天,经方大师黄仕沛就用实例告诉我们,只要功夫深,心悸汗出照样敢用麻黄!

心悸汗出也可用麻黄——
病窦综合征心悸脉迟而涩案

【病例】邓先生,64岁,近1年反复出现心悸不适,气短,上下楼梯出现气促,间有头晕,胸闷,汗出较多,冷汗为主,肢端发凉。2011年6月,外院行动态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55次/分。未排除病窦综合征。建议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畏惧手术,故求诊于黄师,希望中医治疗可取效。

刻诊:面色㿠白,气短,声低,肢冷,脉细迟缓。师谓此肢冷、汗出乃桂枝加附子汤证也;脉微细乃麻黄附子细辛汤证也,两方合用。脉涩,胸满者当去芍药,处方如下:

生龙牡各30克(先) 桂枝30克 炙甘草30克 大枣15克

附子30克(先) 细辛12克 麻黄15克(先) 生姜10克

患者坚持服药近2个月,心悸及胸闷症状已明显减轻,无明显汗出、肢冷及头晕,心率维持在5560次/分。继续服药,现心率维持在6070次/分。

沛按:《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曰:“寸口脉迟而涩,迟则为寒,涩为血不足。趺阳脉微而迟,微则为气,迟则为寒。寒气不足,则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则荣卫不利……”以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此方证虽本用于水饮“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者。而本案借用本方,实因此方乃桂枝去芍药汤之延伸。


夫脉促、涩、结、代,皆是脉之间歇。胸满乃是心悸之表述。心悸、脉间歇同见者,皆宜桂枝去芍药。仲景去芍药方共六首: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炙甘草汤、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附子汤(组成即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有涩脉无胸满,如《伤寒论》第174条:“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救逆汤则有悸(惊者必有悸)而脉未必歇。除上述两方外,其余各方证皆是脉间歇而胸满,故此去芍药是仲景之例也。

莉娜按:麻桂并不是只能用于伤寒,其实用麻桂也不像某些医家想象得那么可怕,大家看了前前后后多个用麻桂的医案,应该很清楚了,这里不必赘述。


《伤寒论》第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但仲景第21、22条又云:“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微恶寒者,去芍药方中,加附子汤主之。”经方大师刘渡舟在《伤寒论十四讲》中就有一则以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治疗胸痹的医案。“王某,男,46岁,建筑工人。多年来胸中发满,甚或疼痛,遇寒冷气候则甚,并伴有咳嗽气短等症。切其脉沉弦而缓,握其手则凉,询其小溲则清长,视其舌质淡嫩苔白略滑。处方: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连服6剂,证情逐渐减轻,多年胸中闷痛,从此得以解除。

黄师此案,患者有明显汗出、肢冷,正合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的方证,患者心悸,肢冷,脉迟缓,正是阳微不振,故与麻黄附子细辛汤。其实,麻黄有致心律失常的作用,也正因其对心脏的兴奋作用,对病窦综合征等心电传导障碍的疾病,也有相当的治疗作用。

END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