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国当年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思明居士 2017-11-28

戎狄部落常常与周王室开战

郑国这个国家兴起的时间非常晚,开国者乃是郑桓公,也就是周厉王的小儿子姬友,他跟周宣王是兄弟关系,所生活的时代正是礼崩乐坏的起源时期,戎狄部落常常与周王室开战,尤其是到周幽王时代,犬戎更借申国之力,扰乱王城。姬友对乱局是有所预见的。

史书中有段关于姬友忧虑自身安全求教太史的故事,史载:“王室多故,余惧及焉。与其何所可以逃死?”这位姬友颇有居安思危之心,所谓任何变故皆发自内,姬友可能和其后世子孙的性格不同,欲图称霸中原。姬友的目的是为生存,是对政局的忧虑。他在与朝中诸多官员交流之中,也自常常流露出对周王室命运的担忧,其结交的这位太史,可说是姬友乃至郑国的幸运者。

太史主要是掌管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的官员,都是博览群书,通晓古今的人物,按照现在的说法,也可说是图书馆管理员。《汉书》载:“史官之长也”,有的时候太史可能还会负责起草朝廷大事记,控制着王国的兴衰成败的记载,对王国的发展历史可谓是了如指掌。太史在中国的史书中也是非常神奇的官员,许多重要人物都源自于此,比如老子就曾经是周王室的太史体系的官吏,后来的司马迁,也曾经是太史。

虢、郐之民皆公之民也

在郑国的这位太史,也非常神奇,他准确的预言出中原的生存之地,即是后来郑国兴盛的河南之地。史载:“王室将卑,戎狄必昌,不可逼也!”这是他对姬友说的第一句话。要知道此时的周幽王正在莺歌燕舞,一派和平景象。太史对姬友说的第二句话,则是“地近虢、郐,虢、郐之君贪而好利,百姓不附。今公为司徒,民皆爱公,公诚请居之,虢、郐之君见公方用事,轻分公地。公诚居之,虢、郐之民皆公之民也。”虢国和郐国这两个国家,都自以为远居中原腹地,可以高枕无忧,没想到其土地疆域很早就为周王国的太史所惦记,只是少了敢于发兵攻灭他们的人而已。

《史记》载:“幽王以为司徒。和集周民,周民皆说,河雒之间,人便思之。”太史为姬友所透露的预见,已经深深的影响了姬友求取生存的心计。姬友虽然在朝中担任司徒,但其在太史的预言中已经多有盘算,利用其掌管着全国土地和户籍的先天优势,姬友极有可能提前筹备好前往河南之地的规划,并伺机寻找借口迁徙其民到河南之地。

周衰,楚必兴。兴,非郑之利也

《史记》载:“于是卒言王,东徙其民雒东,而虢、郐果献十邑,竟国之。”周幽王显然不可能意识到这位叔父的深谋远虑,其已经在安逸生活中丧失自我,与褒姒双宿双飞,已经超越了其振兴周王国的梦想。而虢、郐两国,对于迁徙其来的这位姬友,却根本没有任何防备之意,天子叔父,当朝司徒,多少还是亲戚关系,谁也料想不到姬友迁徙其民的真实目的。

姬友派往河南之地的,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掘突,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郑武公。面对如此重大之事,也只有亲儿子才能绝对放心。姬友自己则依然处于朝中担任司徒,伴随着昏庸的周幽王。事实上,姬友当年的最佳理想地,乃是肥沃的楚国南江之地,在与太史的对话中,就曾有“吾于南之江上,何如?”但是显然这位太史是非常有远见的人物,对于姬友的看法,他持绝对的否定态度,甚至直接预言“周衰,楚必兴。兴,非郑之利也。”姬友乃至后世诸多郑国君主,其实都想着往南方发展,但是最终楚国的兴盛,果然成为郑国崛起的死敌,郑国在春秋末世,往往为楚国所欺辱,这是姬友无法想象到的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