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仲景“清”法治温热病三环节之“清”

 台湾伴手礼 2017-12-01

古往今来,用清法治温热病,谁也超不过张仲景。现将《伤寒论》中清法的具体治疗分述于此,以资辨证。关键是把握好各个阶段的特点,灵活运用清类诸法,不可胶柱鼓瑟,需掌握好“清”、“引”、“转”三个环节。

1.清热:方用白虎汤。

《伤寒论》176条:“伤寒,脉浮滑,自汗出者,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伤寒论》350条:“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伤寒论》219条:“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从条文看,176条的“里有寒”与350条的“里有热”是矛盾的,当以后条为正确。三条叙出少阳病热的证候和热极似阴的表现,凡少阳病,见脉浮而滑、口渴、自汗出者,是少阳之热本质的表现,宜用白虎汤清热。

白虎证为纯热证,白虎汤中石膏清热除烦,知母清热养阴,佐以粳米、甘草和中,以助胃气,甘寒并用,共奏清热除烦、凉血止渴之功,为清热之良剂。

2.清热滋阴:方用竹叶石膏汤。

《伤寒论》396条:“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本条叙出少阳热邪伤阴,气血俱耗,而表现的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的证候。该证是一个少阳、少阴、太阴合证。见此少阳热伤阴液者,宜清热滋阴,方选竹叶石膏汤。

方中竹叶、石膏疗心火、清胸热;人参、麦冬、甘草、粳米、大枣,缓脾而益阴,健胃以和中,补心阴不足;半夏、生姜制逆气。此方即易白虎汤大寒之剂为清补之剂,具有清热滋阴的功用。但本方滋阴作用逊于黄连阿胶汤,临床多用于阴虚有热之证,如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反复咯血者。

3.清火:方用栀子豉汤。

《伤寒论》76条:“……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

《伤寒论》77条:“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

《伤寒论》78条:“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

《伤寒论》221条:“……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舌上苔者,栀子豉汤主之。”

《伤寒论》228条:“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憹,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

《伤寒论》374条:“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宜栀子豉汤。”

少阳病机有发热而烦,胸中窒,虚烦不得眠,反复颠倒,心中懊憹者,皆是胸膈郁热化火所致。欲清少阳火热,方用栀子豉汤以清其火。

方中栀子味苦性寒,苦能泻热,寒能胜热,上可清热除烦,下泄在里之郁热,栀子效能类似黄芩,是清胸腔火热最理想的一味药,豆豉味苦,性甘平,有类似柴胡之散郁作用,可轻浮上行,化浊为清,能清解在表之余热,佐栀子以宣透胸中之火,故治心中懊憹诸火证,两药配伍,一清一导,甚是得当。

4.清火救阴:方用黄连阿胶汤。

《伤寒论》303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黄连阿胶汤证绝非寒证,而是热证,是由于胸膈郁热之火,燔灼津液,心火独亢而出现心中烦、不得卧等证。所治之方亦一派凉药,热则寒之,绝非少阴方而是少阳方,故文首“少阴病”应改为“少阳病”。本证中“心中烦,不得卧”之证,与栀子豉汤中的“虚烦不得眠”证都属热,本质相同,但在程度上是有差别的。栀子豉汤证是郁热扰于胸膈,舌上有黄白相兼之苔,故宜栀子豉汤治热泻火。本证为阴虚阳亢,火极阴伤,除“心中烦,不得卧”外,舌质必红绛干燥少津,脉细数,为水涸火炎之象,故用黄连阿胶汤滋阴降火。

黄连阿胶汤证,是阴竭阳亢之证,病者多有战栗的证候。这种情况,既不可用参甘以助阳,亦不能用大黄而伤胃,只能是清火救阴,方中黄连、黄芩清热降火,阿胶、鸡子黄滋阴以熄风,补血以平阳,芍药以敛消烁之心气,使心中烦、不得卧得除。由于本方具有增液和营,消热除烦,止痉平火的作用,临床多用于病后邪热未尽而津液已损之证,心烦不得卧者,首用之尤当。《温病条辨》中的大、小定风珠,亦是由此方启悟化裁而成。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