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中治疗不寐的方剂总结

 太行森林 2020-12-14

不寐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眠。

《内经》将不寐称为'目不瞑''不得卧',认为脏腑为邪气所客,卫阳行于外,阳不入阴导致不寐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以治疗脏腑为主,重在心;宋金元时期五脏皆重,并受到杂病治疗的影响;明清时期对不寐的病位多责之于心。《伤寒论》对于不寐一类病证的论治,具有六经体系特征,且联系对应脏腑。


1、黄连阿胶汤

《伤寒论》:“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303条)。

黄连阿胶汤滋阴清热,交通心肾方中黄芩、黄连,清泻心火;芍药、阿胶、鸡子黄,滋阴养血,泻上实补下虚。阿胶与鸡子黄为血肉有情之品。擅入心肾,滋养心血,功专力宏。鸡子黄为生用,当须注意。本方清上滋下,扶正祛邪,交通心肾,为治少阴热化证之主方。

2、栀子豉汤

《伤寒论》:“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栀子豉汤主之。”(76条)。

“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遣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屮懊慌。舌上胎者。栀子豉汤主之”。(221条)。

子苦寒,凉心膈除烦热,香豉味苦,透解郁热,非麻黄之峻出大汗。栀豉相合,既宣透解表,又清泄虚火,使热扰胸膈之虚烦懊懼得以尽除,适用于不寐伴心胸烦闷

3、五苓散

伤寒论》:“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71条)。

此型不寐为阴津不足而生热,热扰心神,心神躁动,伴以口渴多饮

4、干姜附子汤

伤寒论》:“下之后,复发汗,昼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61条)。

原方中用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八片),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病机为误治后阴寒太盛而昼烦躁不得眠。

5、栀子厚朴汤

伤寒论》:“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79条)

本方是栀子豉汤去豆豉加枳实、厚朴组成,主治邪热内扰、气机壅滞。用栀子泄热除烦,厚朴行气除满,枳实破结下气,共奏解热除烦、行气消满之功效。

6、猪苓汤

伤寒论》:“少阴病,下利六七,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319条)

少阴阴虚有热,水热互结至不寐,此方滋阴清热利水

*

不寐,是内科临床常见病证,现代医学称之为睡眠障碍。仲景在《伤寒论》中称之为“不得眠”、“不得卧”、“不能卧”或“卧起不安”,总结相关条文,有助于在临床应用经方时得心应手。

文/马晴

审校/赵曦彤

编辑/付海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