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治验:妇科大家韩百灵这样治带下病

 安歌_ 2017-12-04

小编导读


带下病是指带下的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的病症。韩老认为,本病的发生不外乎内外二因:内因主是要情志之动,劳役过度,房事不节,贪食生冷;外因为淫邪侵犯胞脉,损伤冲任督带,尤以冲任为主。湿浊是发病的必要条件,为脾胃功能失常不能燥湿、渗湿,运化水湿而致。因此,脾虚湿盛,冲任受损,带脉失约,为带下病之基本机理。

韩老指出:治疗本病必先祛湿,而祛湿必先理脾,佐以温肾固涩,同时又当严辨寒热虚实。

 

白带系由脾肾阳虚所致。脾气虚弱或肾阳不足,湿浊内盛,而致带脉失约,任脉不固,故带下色白腥臭,如涕如唾,或清稀量多;命火虚衰,阳气不振,故体倦,腹冷肢寒,尿清便溏;脾虚湿盛,则面浮肢肿,食少甚则肌肉消瘦;肾主骨,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酸腿软;脑为髓之海,肾虚,脑海不足,则头晕健忘,面色晦暗。脾肾阳虚,则舌淡、脉虚缓或沉迟无力。

治法:温肾健脾,升阳除湿。

方药:温肾健脾止带汤(经验方)加减。

薏苡仁20g,山药15g,白术15g,茯苓20g,龙骨20g,牡蛎20g,芡实20g,甘草10g。

本方以治疗脾肾阳虚之白带为主。方中白术健脾益气,兼能燥湿利水;茯苓健脾益气,利水渗湿;山药补肾气,益脾气,又可涩精止带;薏苡仁健脾渗湿,可助上药除湿止带;龙骨、牡蛎固涩止带;芡实既健脾,又止带;甘草益气补中兼以解毒。方中之药多入脾肾两经,具有健脾益肾、渗湿、燥湿、固涩止带之功效。这正符合韩老“治带必先祛湿,祛湿必先理脾,佐以温肾固涩”的学术思想。

加减:气虚甚者加人参、黄芪;偏于肾阳虚者加菟丝子、巴戟天、杜仲;腰痛者加川断、桑寄生、狗脊;尿频者加桑螵蛸、覆盆子、益智仁。


 

黄带由肝经湿热所致。素性肝郁,脾气受制,水谷精微不化,湿浊郁结化热,湿热下注,则带黄、尿赤。热盛者,则带下黏稠臭秽,或夹血液,便秘;湿盛者,则下流黄水,阴部痛痒;肝火上扰,则心烦不宁,口苦咽干,渴喜冷饮。肝经湿热,则舌红苔黄,脉弦滑数,阴中灼热。

治法:清热利湿止带。

方药:

(1)内服方:龙胆泻肝汤加味。

车前子、木通、黄芩、龙胆草、栀子、当归、生地、泽泻、柴胡、甘草。

加减:便秘者,加少量大黄以泄热通便;便血者,加椿根皮、小蓟清热祛湿止血;便溏、阴肿者,加茵陈、赤茯苓利解毒。

(2)外用药:阴内外痒痛明显者,可用之。

鹤虱25g,百部25g,黄柏15g,雄黄15g,枯矾10g,苦参25g,蛇床子25g。每日1剂,水煎滤过,熏洗于患处。


赤白带下

赤白带下多因经期、产后血海空虚,外受阴雨雾露,或贪食生冷,体内阳气郁闭,寒湿侵犯胞脉,损伤任带所致。胞脉不固而湿重者,则带下白多赤少;湿轻则赤多白少。寒湿阻遏,血海不能按时满盈,则月经错后。寒湿内盛,经络阻滞,则腰痛身重,小腹冷痛,面色暗滞,阴内坠胀。寒湿内盛,则舌质淡润,苔白滑,脉弦缓。

治法:温经除湿止带。

方药:榆艾四物止带汤(经验方)加减。

当归15g,熟地15g,川芎10g,白芍20g,炒地榆25g,艾叶15g,怀牛膝15g,苍术15g,茯苓15g,甘草10g。

韩老多用本方治疗经产后赤白带下。方中以四物汤为基础补虚养血,敛阴止带;炒地榆、艾叶止血,治赤白带下;苍术健脾燥湿;茯苓、甘草健脾益气,渗湿止带,并调和诸药;牛膝补肝肾,引药下行,使药力直达病所而获全效。

加减:赤带多、阴内灼热者,乃由阴虚夹湿所致,宜减艾叶,加黄柏、知母、椿根皮以滋阴清热止血。


END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