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香吉林讲书堂】星斗其文 赤子其人——瑞雪老师带我们走进沈从文的精神世界

 月满西楼057 2017-12-05

1922年,一个青年离开自己的湘西老家,一路北漂到北京,先是在北京大学做旁听生,接着写了一些文章,有小说,有散文,也有诗歌。从此开始了自己文学创作的生涯,在此,结识了一批现代文学史上声名显赫的作家,如郁达夫、徐志摩、丁玲、胡也频等。致力于书写故乡湘西的风土人情,创作并发表了《边城》、《长河》等作品,并因此蜚声文坛,甚至被誉为“中国第一流的现代文学作家,仅次于鲁迅”(金介甫语)。


这就是沈从文,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著名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在他25年时间里,作品结集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一生中创作了五百万字的著作文章。其中《边城》、《长河》、《从文自传》、《湘行散记》等是他的代表作……这位作家在当今的影响远远超过当时。


在书香吉林讲书堂第十次讲书活动上,东北师大附中净月实验学校的王瑞雪老师精心准备,全情投入,为我们讲述了她所看到的所理解到的沈从文,带我们走进沈从文的精神世界。


瑞雪娓娓讲述沈从文的如水人生,以及人生的不同侧面,被抽丝剥笋般鲜活地展现于听讲者面前。星斗其文,赤子其人的人生;人生不只有“生活”,尚有“生命”的作家;明白生命的隔绝,理解之无可望的文物研究家;认为课外比课堂大得多的老师;许多像变了又都像没变的朋友;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伴侣。瑞雪老师让我们听到看到一个如此丰满而又丰富多面的沈从文。


沈从文有过许多身份,从最初湘西的农民,随后参过军,当过旧式军队的文职人员,接着当过北大的旁听生(却不算受过正规教育),再接着他开始在文坛崭露头角,之后他开始当教员。新中国成立后,他与文坛绝缘三十年之久,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当讲解员的同时,转而研究中国古代服饰史,从文学家到文物专家。


由此可以看到,沈从文一生,经历坎坷崎岖,却又跌宕起伏。最重要的是,不管生活的压力让人多么困窘,人生的挑战有多么的严峻,沈从文始终是以一颗超然的心和千尘不染的赤子情怀坦然面对和克服。


过早面对社会的残酷和周围生活的愚昧,使沈从文将“残酷”、“愚昧”写入作品时消除了任何炫耀猎奇的可能,反形成了一种追求美好人生、善良人性的品格,体现在沈从文的作品中有了更多的人性美、自然美。


沈从文是一个有着出色的政治敏感和讨论热情的人,但他很少会离开自己的专业领域去夸夸其谈。执着于知识分子安身立命的根本,这一点沈从文也许比同时代的很多人看得要清楚,也比后辈研究者中的很多人要诚实。



瑞雪在讲书中说,自己由一个曾经不喜欢沈从文作品的人,在阅读了他的作品和他的人生后,与一群阅读者分享这期间自己与从文先生的心灵对话,这是一个极为美妙的过程。而她也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精神成熟者,听懂了一个肝肠寸断的柔情诗人的咏叹;也会有越来越多的纯美的寻觅者,读懂了一个悲悯的智者地久天长的书写。既如此,沈从文先生又何需一块石,何需一座山,何需一条河来为自己的不朽做纪念呢?只要打开他的书,你就能走进他那一片无比深沉又无比美丽的森林世界。


王瑞雪老师的讲述感染了现场的很多人,已经是高二学生的孙媛媛表示,作为一个伟大作家,沈从文在面对困境和人生低谷时的坚韧和不放弃,有着强大的榜样作用,能促使自己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宋胜杰:一群人聚在一起读书,实在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在功利性阅读比较普遍的的情况下,这样讲书会起到荡涤灵魂的作用,在连续的阅读中体会不同时代的人们跨越时空的对话、互动与交流,无疑会给人很多精神上的启迪,通过这种分享式阅读,对人生进行反思、沉淀,有助于我们更为洒脱的面对生活。


孙正:经历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也不同。沈从文的确写出了人性之美,但是在救亡图存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也要考虑时代的政治诉求,所以沈从文的创作注定不会成为那个时代的主流,而且会因为与时代的隔阂被边缘化。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他的价值也会体现出来,被重新理解和发现,发挥正向功能。这个融合的过程需要时间来推动。


林艳:瑞雪老师的讲座深深的打动了我,吸引了我。与其说是沈从文的人生打动了我,莫不如说是瑞雪老师讲的沈从文更打动我。瑞雪老师对沈从文人生的理解和解读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人生不只有“生活”,尚有“生命”,生活可能会面临很多困苦,但生命真的很美好,一定要好好珍惜。对沈从文,包括许多作品,在读之前如果能更了解作者,真正理解一个作者的心路历程,那么会更好的理解作品。这是更好的一种读书方式。


张铭:瑞雪老师把自已涓涓流淌的情怀融进了沈从文先生的写作与人生中,激情与感情相互迸发,历史和未来相互辉映,让人深思,很受教益!


张凤龙:阅读的过程就是见仁见智。存在不一定就是合理的,但却是可以解释的。湘西的人文背景塑造了沈从文,他的本根就在乡下,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实际上也可以看成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反应。这也是他的秉性和性情的结果,不需要拒绝和彻底的摒弃,要留有余地。张冬颖:沈从文有两个最重要的特点,一是游离:游离革命,游离主流政治生态、游离社会主流价值;二是回归:回归文学本位、回归人性、回归乡土、回归朴素。所以沈从文是在有选择的回避,这种选择使得他既有阳刚的一面,也有阴柔的一面。


代俊东:生活中有很多苦难,需要文学来浸润和抚慰,经文学照亮的人生,心灵才会丰满和美好。


张龙革:理解别人心理的能力很难,理解心灵的能力是幸福的一个源泉。这涉及到复杂性问题,瑞雪老师通过对沈从文人生细节的梳理还原了人物心灵的复杂性,并对此作了复杂性呈现。因为理解,就避免了偏激,使我们的理解更接近永恒性。沈从文之所以能够在不同领域实现成功转型,就是因为他有自己的核心素养。理解人心理的能力,理解人的复杂性和永恒性,这是需要具备人的核心素养。


讲书堂的意义,就在于通过跨越时空的交流,消除阻碍我们相互理解的障碍和隔阂。通过这种现场的对话,相互启发,共同成长。


赵云良:通过瑞雪老师对沈从文一生的梳理,回答了一些问题:一是如何对待作家,内心无法侵犯,要做一个会思想的芦苇;如何看待时代,知识分子如何表达自我,参与社会建设;如何看待文学,可以大江东去,也可小桥流水,写什么样的作品取决于作家;如何看待生命,只要拨动了心弦,小女子有了思想就是大丈夫。瑞雪的讲解让我们看到了吉林名师的风采。


书香吉林讲书堂第十期,王瑞雪老师讲《沈从文传》,将思想、情感、细节融为一体,浑然天成,让我们走入已逝的时代,走入一位文学大师的命运传奇,也展示一位知识分子隔着时空的深度思考。

(作者/柳五 编者/一凡 制作/张宇)




读沈从文先生(作者:张铭) 

铭读“沈从文”丨 唤起心灵的另一种思考


【题记】:只有高小毕业的学历,从湘西极为荒僻的凤凰县走出来的沈从文,在历尽了穷困潦倒的漂泊生涯,经历了许多自以为是的城里人的歧视和鄙夷之后,终以一名小说家的才情,以一幅具有浓郁湘西风情的巨型画卷,赢得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喜爱,并在现代文学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沈从文在小说、诗歌、散文、文学评论及文物研究等多方面均有建树,尤其他的乡土文学的创作可谓另开天地,独僻蹊径,魅力卓著,兹在现在文学史上是独树一帜的。

在沈从文的作品中,湘西是他的一个想像的王国。先生对凤凰古城曾有过这样一段描述:“若从一百年前某种较旧一点的地图上寻找,当可有黔北、川东、湘西一处极偏僻的角隅上,发现一个名为“镇竿”的小点,那里同别的小点一样,事实上应当有一个城市,在那城市里,安顿下三五千人口”。

沈从文写的故事, 多数发生在故乡的水边。例如在水上讨生活剽悍的水手、靠做水手生意谋生的吊脚楼的妓女、带农家女私奔的兵士、开小客店的老板娘、终生漂泊的行脚人等等……。沈先生的描写,不仅仅是以湘西为参照座标反衬出都市生活的恶浊, 更重要的是,他把具有秀丽的自然景色,淳朴的乡风民俗和醇厚的人性的故乡湘西作为一种人生体验的象征。他歌之咏之的,实际上是在张扬他自已的理想的人生方式。我们可以看出,沈先生是想希望这种优美、健康、自然的人生方式能被现代人所接受、所利用,从而达到重塑民族性格的目的。

沈先生和夫人“合肥四姐妹'张兆和。


从上世纪 20 年代开始,以鲁迅为代表,出现了王鲁彦、许杰、台静农等一批描写最下层农民群众的生活,他们多半展现了农民生存、婚姻、精神、命运的不幸、悲哀和痛苦,并在当时文坛上掀起了“乡土文学”的热潮。而沈先生的写作却独辟蹊径,着力描写乡村的风俗民情,特别是纯真的人情美和人性美,其风格清新淡远,形成了另外一种田园风格。特别是沈先生以崇拜和敬畏的心理去看故乡,去爱故乡,总在挖掘故乡美好的东西给读者,把偏远的湘西作为自已灵魂的归属。这种大爱无言的情怀,使先生写出了一大批表现湘西民风民俗的优秀作品。


湘西所特有的民俗、民风在沈从文的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湘西人所特有的率性纯真的性格、仁义忠勇的行为、刚强坚韧的精神以及自然热烈的情爱在先生的笔下刻划得细致入微、活灵活现。沈从文在作品中不仅向世人展示了湘西的风貌,更主要是对湘西优美、健康、自然的人生方式进行歌颂。通过对理想中湘西世界的描绘,表现出了沈先生对健全的民族精神和完美的伦理道德深层次的思考,这是沈先生对重建民族文化和重塑民族精神的一种渴望和向往。沈从文以乡下人的情感和认识上的矛盾,来描写捕捉各种不为人所觉察的悲喜情绪,把悲和美联系起来,注意刻画人物微秒的心理活动,使作品显露了一种“美丽的忧郁”的美学风格。为现代中国小说开辟另一种独特的范式。先生在小说中这种以乡下人的视角和抒情化的手法, 对后来的作家作品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上世纪80 年代出现的寻根文学受其影响至深。


沈从文以属于自己的独特视角来透视乡土中国,解读乡土文化,所流露出的拳拳爱国之心、殷殷忧国之情,在其文学作品中具有着永恒的魅力。因为先生的作品糅进了对人类文明发展历史、民族文化演进过程的深刻思考。面对当今快速发展、日新月异、物欲横流的社会, 我们是否可以从沈先生小说健康优美的人性中获得一种与现代精神衰微相抗衡的力量,以实现现代人类对精神世界的终极追求呢?我想,这也正是我们今天读沈从文先生的应有之意。

 (2017年12月3日晨,于长春伊水书屋)

本文作者张铭于今年10月5日到沈先生故居拜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