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浦东滨江的昔日故事(五) ——不畏强权充满艰辛的维权

 cxag 2017-12-07

乡绅高守智率先状告英商蚕食公地

1853年,英商在今浦东塘桥建造了第一座外商码头。紧接着,更多的英商以及美国、日本、德国的商人在浦东购地,建造工厂、码头、船坞、仓栈。早期的码头、工厂,集中在今其昌栈到塘桥附近。到1898年,今庆宁寺至白莲泾沿江,码头林立,工厂仓栈密布,几无隙地。洋人在购地的同时,乘机吞噬土地,引发极大民愤。最先发起状告洋人蚕食公地的,是塘桥乡绅高守智。1902年,高守智率众状告英商怡和洋行一案,斗争经官五任,历时十年,在后来成立的浦东同人会、浦东塘工善后局的支持下,迫使怡和洋行退出所占公地,竖界结案,浦东民气为之一振。

举人谢源深创建浦东塘工善后局

1906年,举人谢源深(1869-1920,浦东张桥人),与朱日宣发起创立一个民间组织——浦东塘工善后局(简称“塘工局”)。作为民间机构的塘工局,不动官帑,不行民捐,其宗旨是清理被外商隐占的公地,巩固地权,同时兴办市政、交通、教育,以发展地方。自1906年至1927年,在中国政局十分动荡的21年中,谢源深与塘工局的同仁用合法斗争的手段,对侵占公地的日商三井、川崎,美商合义、美孚,英商太古、亚细亚、开平、和丰、耶松、怡和等几十家著名洋商进行严正交涉,不屈不挠地周旋。为了维权,他们不辞辛劳地会勘丈量,不畏强暴地交涉谈判,不顾烦难地上书报告,前后办结了44个案件,终于迫使洋商承认非法侵占事实,或退地,或补缴银款。一个案件,前后少则几年,多则达10多年。这群爱国爱乡的浦东先贤,全靠一片爱国热忱,高尚的情怀,其精神真让人无限敬仰!

斗争中的土地测量

浦东开发的先驱

更让人敬佩的是,塘工局把维权获胜后洋商补交或追缴的钱款,向政府报账后,全部用于浦东沿江地区的市政建设。塘工局除了河塘维护外,21年中,辟建新路37条,修筑道路26条,修建桥梁40座,开竣河道29条,建造码头35座。塘工局的事业重在市政,但也办了三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一是开设公轮,建造上川铁路。1910年10月,由塘工局开辟从浦东的东沟,经庆宁寺、西渡,至南京路外滩铜人码头的第一条长渡轮渡钱,这也是黄浦江上近代官渡的开始。又参与1924年上川铁路的建设,为浦东的近代交通作出了贡献。

二是开办学校。塘工局为了发展教育,先后创办了问道小学堂(今上川路小学)、东沟小学堂(今东沟小学)、培朝小学(今钱桥小学)等8所小学。经费除塘工局支持外,不少是谢源深等个人捐资的。

三是协助设立上海县立苗圃。1918年,塘工局在浦东东沟的大将浦,协助上海县知事设立占地30多亩的上海县立苗圃。民国7年4月9日,举行清明节植树典礼,县知事沈宝昌亲到苗圃主持开幕仪式。

如此多的市政建设,为浦东早期的开发创造了条件,塘工局是浦东开发的先驱。1927年8月,上海特别市土地局成立。1928年,塘工局由市土地局接管。

1933年第一条长渡轮渡线上行驶的1号轮渡

以谢源深名字命名的“源深路”

塘工局的先贤,怀着强烈的“浦东意识”和“浦东情结”,为浦东早期的开发尽心尽责,令人钦佩!他们的爱国精神,他们的创业精神,已融入当代浦东人的血液中。1920年,谢源深因病逝世。浦东民众为了纪念谢源深这位开发的先驱,以谢源深的名字命名了“源深路”(今浦东源深体育中心西侧)。2011年,年轻的学者朱菁,在进行了大量研究,收集了详尽史料的基础上,写出了《浦东开发的先驱——上海浦东塘工善后局研究》一书(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相信凡是读过此书的人,都会对塘工局这段历史会有全面的了解,对谢源深等人更会由衷地敬佩。

源深路现貌

朱菁著《浦东开发的先驱》一书

资料来源:朱菁著《浦东开发的先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