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条辩三三九:少阴病,下利,脉微濇,呕而汗出,必数更衣,反少者,当温其上,灸之

 河南豫东中医馆 2017-12-08

《伤寒论》条辩三三九(325):少阴病,下利,脉微濇,呕而汗出,必数更衣,反少者,当温其上,灸之。

提要:阴虚血少而汗出亡阳者,用灸法以急救回阳。少阴虚寒下利,阳虚气陷的证治。

词解:

“必数更衣,反少者”:大便次数多而量反少。

少阴病腹泻,脉微涩,呕吐出汗,必频频欲解大便而数量反而很少,当用灸法以温其上。

少阴病脉微涩,微是阳气虚,涩是阴血少。阴邪上逆则呕,阳虚而卫外不固则汗出。阳主升,虚则气下坠,故数更衣;阴虚则肠乏津液濡润,故量反少。

本证不仅是阳气阴血两虚,而且是阳气虚而下陷,阴邪盛而上逆,用温寒降逆剂则有碍于下利,用温寒升阳剂则有碍于呕逆,汤剂难施,所以用灸法治疗。

然而这仍是一时权宜治法,所以说当温其上。若病情稍有转机,则配合汤剂内服,还是必要的。

方有执:微,阳虚也;涩,血少也。汗出,阳气不能外固,阴弱不能内守也。更衣反少者,阳虚则气下坠,血少所以勤努责,而多空坐也。上,谓顶,百会是也。灸,升举其阳,以调养夫阴也。

我们认为无药可投,只宜灸法的解释,未免有失妥当。本证虽为阴阳均虚,仍以阳虚为急。病的机转,不但阳虚气陷,同时阴盛气逆,如单用升阳之剂,必有碍于呕逆,但阳虚下陷又必须升举其阳,所以用灸法温其上部,以补汤剂之不及。

《续名医类案》医案选录:舒驰远,曾医一妇人,腹中急痛,恶寒厥逆,呕而下利,脉见微涩,予以四逆汤投之无效。其夫告曰,昨夜依然作泻无度,然多空坐,醡 (zhà,古同“榨”)胀异常。尤可奇者,前阴醡出一物,大如柚子,想是尿脬,老妇尚可生乎?予即商之仲远,仲远踌躇日:是证不可温其下,以逼迫其阴,当用灸法温其上,以升其阳,而病可愈。予然其言而依其法。用生姜一片,贴头顶百会穴上,灸艾火三壮,其脬即收,仍服四逆汤加芪、朮,一剂而愈。

根据本案记载,灸百会穴确有升阳作用,并且疗效很高,举凡一切阳虚下陷的疾患,这一方法都可使用。

“少阴病,下利,脉见微涩”,微是阳气虚,涩是津液亏。“呕而汗出”,属于阴邪上逆。汗出,也是阳虚的意思。“必数更衣”,更衣代表大便,就是频频下利。

大便的次数很多,但是“反少者”、反而量少,这是阳虚下利,阳气不能够升腾,寒邪偏盛而下利;泻的时间长了,就无物可泻,所以大便反倒少了。“当温其上,灸之”,“温其上”就是要温肾和胃。

如果少阴病,下利,脉微涩、呕而汗出,代表肠胃的阳虚掉了,胃的津液—直在丧失,—直在下利,数更衣,就是—天到晚跑厕所,反少者,津液丧失很多,肚子里面根本没有东西拉了,当温其上,灸之,可以用温灸的方法。

下利很严重的时候、灸神阙,会用到灸一定是寒利,寒就是拉出来的很多,可是没有味道,灸神阙的时候隔盐灸。

下利清谷,又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下利清谷代表肠胃太寒了,没有热度、没有胃阳,所以没有办法消化,寒到后来,全身关节会痛就是虚寒,先给生姜泻心汤,这种症状,甘草泻心汤比生姜泻心汤好,因为生姜泻心汤,比较着重在湿热的部份,甘草泻心汤,比较着重在虚寒的部份。

病人早上吃了生姜泻心汤,下午感觉到,很久以来第一次食物停在胃里面,到晚上又发病,这时候再用附子汤,附子汤里面重用干姜加炙甘草,这是少阴证的下利。如果是实寒就是大黄附子细辛汤证。

少阴病,下利,因为肾主二便,主大便,小便下利,里面寒湿、自己在排,脉微涩,呕而汗出者,必数更衣,反少者,当温其上,灸之。

—般来说,少阴证如果是不断地下利,恶心而汗出,代表【阳—直在虚】,在流失津液的时候,应该常常跑厕所,病人反而没有,结果脉微有涩,有下利,恶心、呕逆,也有恶心,呕吐,吐东西出来,也有流汗,但是下利自己停掉了,没有再继续下利下去。

这时候我们可以用灸、温之,这不是很严重的状况,用灸就可以了,可以灸神阙、天枢、上脘、中脘、关元、百会、足三里都是可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