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津四大名小吃都是哪些,四大名小吃是怎么由来的?

 爱天津的哲理 2017-12-12

天津四大名吃是“狗不理包子”“桂发祥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猫不闻饺子”。四大名吃的由来,我略知一二,在这简介一下。

狗不理包子,传说在清朝时天津附近大武清县,住着一少年名叫高贵友,性格倔强,如果逆了他的脾气九头牛也拉不回来,有一天脾气来了,爸打也不行,妈哄也不理,拧着个头一声不吭,母亲叹了口气,说道这样犟脾气,真是“狗不理”十四岁那年,父亲说别在家犟着了,带他到天津学点手艺,顺便改变一下脾气,恰好座落在天津南运河上的蒸吃铺,需要伙计,高贵有开始学蒸肉包,供应南来北往的纤夫和小商小贩,活计十分繁重,他不怕苦和累,认真的学着,加上师傅的精心指点,很快高贵有的包子出了名,三年学徒满后,他自己租了房子,主营包子,他手艺好,不参假吃包子的人越来越多,名声大作,因为人们习惯叫他的绰号够不理,也把他的包子叫够不理包子。延续至今,狗不理包子是天津风味名点,包子色白面柔,大小一致,底帮厚薄相同,每个包子十五个褶,咬起来流油,但不肥腻,味道十分鲜美。

耳朵眼炸糕,起源于晚清光绪年间,由回民刘万春创制,炸糕选料精,制作细,物美价廉,迎得炸刘的绰号,附近的有钱人,百姓过生日,办喜宴等借“糕”字的混音,,步步高之吉利,都购买他的炸糕,生意越做越兴隆,炸糕店靠着一条又窄又长的名叫耳朵眼的胡同,人们风趣的习惯叫耳朵眼炸糕了。

猫不闻饺子创建1996年,是中国天津名吃,是一家模仿够不理名称创建的品牌,最初以速冻食品销售,猫不闻饺子1997年被中华烹饪协会,认定为“中华名小吃”。

十八街麻花,创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因为它的发祥地在如今的,天津的,河西区东楼十八街一代所以被称为十八街麻花,他的创始人范桂林,河北省大成人,1924年年仅九岁的范桂林和妈妈逃荒要饭来到天津,后经人介绍找到一个炸麻花的活,在帮工时,他认真揣摩,学习,1936年辞去了工作,自己开个小作坊,炸麻花,他的麻花造型好看,口感极佳,深受群众喜爱,他的名声逐渐响便天津,走向全国,1959年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參加全国商品展览会,博得好评,又挺进了,”广交会”迎来国内外的赞赏,从此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名扬海内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