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西门头拆迁存照)

 云嫣书屋 2018-01-02

定海古城西护城河边,我们小时候叫西门头。那时候的城关镇是一座秀美的江南古镇,河道曲曲环绕,沿状元桥出西城门至将军桥下,便是生我养我的故居,我亲爱的老家。

俯瞰西门头,瓦屋鳞次栉比,在高楼大厦的映衬下显得格外低矮,如同饱经风霜的老人,岁月雕琢得她布满皱纹,垂垂老去,暮色苍凉。

我出生的那天大雪纷飞,这在江南也算得稀罕的景致,每年冬天我都巴望着落雪,冻得通红的小手袖在袖管里,缩着脖子,抬头仰望着挂在屋檐下的冰挂,仿佛是一串串的冰糖葫芦,冬天总是出奇的冷。

我们家住的房子跟别人家不一样,是一溜排十间青砖水泥墙红瓦房,那个年代,木板瓦片房居多,我们也算比较豪了。房子是省水文地质局用来做办公室的,比一般的民居高出很多,水泥地坪离地面一尺多高,要垫块厚石阶才能下得来。地质队离开舟山去杭城的时候给留守家属住的。十间房子五户人家,一共十五个小孩,平日里看不见爸爸,只有探亲和过年才得以相聚。一排屋子就成了一个大家庭,妈妈们亲如妯娌,孩子则都以兄弟姐妹相称,父亲们探亲回来均有东西捎带,因为地质局野外津贴高,带来省城吃的玩的都是这里不常见的。每每那个时候,我们就像梁上的燕子一样,从这家飞到那家,咧开了的嘴合也合不拢。

沿着大叔走去的方向进去就是我家的那条弄堂。

电线杆下是我们晚饭后乘凉、围着老崔伯讲故事的地方,在我们的死打烂缠下,战争篇、鬼怪篇如连续剧一般上演,我问他是什么原因参加解放军呢?他的回答颇令小小的我失望,'饿呀,为了吃饭,如果当时国民党来拉壮丁也会去的。'

就是现在淡黄色的墙,种满了花草的地儿。老家的原貌没有留下,现在已面目全非,那排屋头尾拆除改建成楼房,中间的住户也都搭了小屋,本来宽宽的弄堂变得很狭窄。

老弟去看邻居阿仙阿姨,阿姨说你生出来的时候还是我抱着的。近距离看藏在里面的老屋,还能见到当年的豪样,青砖红瓦水泥墙。

老弟陪老爸看望老同事老邻居小沈叔叔,可惜没把丽华阿姨一起拍上来,当年的丽华阿姨是我父母辈里的一朵牡丹花,在红太阳纪念馆当讲解员,人漂亮声音又好听。

后面是妈妈的学生慧芳阿姨家里。

那一带角角落落都有我跟着小哥拿着手电筒🔦一起捉蟋蟀🦗的踪迹。

屋后,西安桥边的那座庙,早先叫三官堂,那时住着七十多岁的尼姑阿婆,被强行还俗后,带发修行,靠侄儿供养,尼姑阿婆眼窝凹陷,颇有几分威严,小孩不敢亲近。

庙的那头与马路相连是西安桥,印象深刻的一座石拱桥,住在河埠头的胖胖的何伯家是新闻中心,讲广播里的新闻大事,还有李家长,张家短的,王家来了谁谁谁的。何伯在八仙桌旁坐着,穿着直襟布衣褂子,摇着蒲扇喝着茶,是宅心仁厚的老娘舅,正确评判着是非纠纷。剪着齐耳短发的何大妈着翻领衬衫,看上去就是大户人家的女人,清清爽爽白白净净,提着大茶壶去炉子上烧水,总有人围着那张八仙桌,木门排上的时候,一天的桥头报自然翻过。

第二次搬到弄堂中间地带的独栋二层小楼里,那时候我已经读高中了。再后来我家又搬到商品房,始终没有离开过西门头,因为我妈故土难离,不舍邻居。

往陆军游泳池方向是左手边是金班和阿芳同学家,右边是董家大院,里面有画画的董老师,还有我的包同学住那儿。

这里是董建华老家,估计他家不会被拆迁吧……

细瞧

砖上刻有大沙窑

我家门口对面的弄堂那家高宅大院,院子听说是前国民党军官宅第,里边住的在杭州工作,深居简出,宅门深闭,偶尔缝年过节有气质高雅的姐姐进出,大我们许多,只有仰视。

就这家🏠

他家的围墙也与别家不同,阳光透过斑驳的围墙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从他家门口过,摸摸那熟悉的门框,仿佛旧友⋯⋯

抬自来水从这条弄堂取道最近,洗衣则在护城河的河埠头,夏天来临,大家都在河里游泳🏊‍♀️🏊洗澡,我这只旱鸭则抱着木桶、篮球🏀下水漂着。河堤边的柳树已经老的湾进了水里,孩子们还要骑在上面戴上柳枝帽擎着荷叶盖玩着战斗游戏。

西大街的主干道

我们在上学路上画着方格踢着着瓦片,丢着沙包;小男生则滚着铁环,打着玻璃球,飞着三角,一路比赛着到学校。

墙门在流逝中锈红,日子在点苔里绿生。

将军桥,我对这座桥已经没有印象了,任同学、徐同学、应同学、庞同学的家都打这儿进去,我们经常穿梭在各家之间,办小小班,一起做作业。记得那里地势较低,强台风来临之际,会漫水过膝,淌水过去也成小人们好玩的事体。

状元桥肯定是那里出过状元,或有及第状元走过;将军桥不知道哪朝哪代出过将军,无考。

某年这儿却出了个安楞大无,凶巴巴的杵在那里,我们去三小读书的时候就怕怕了。拔光了头发的美丽大无挑着担子,呼唤着有名有姓的小鸡小鹅是我们最爱逗玩的主儿,一遍遍地询问,"这只小鸡叫什么名字呀?""叫阿菊",总是不厌其烦。

将军桥边上安了个公共自来水笼头,平时上锁🔒,到早上九点、下午三点左右,有放水的阿姨卖水,一担一角。

把我们养大的阿婆说城里人眼睛睁开要化钱,连喝凉水也要用钱买。

大墙门里有一个郑同学,不知是甲班还是初中同学忘了,只记得她家有三姐妹。

儿时高高的大墙门如今看来小了许多,是我高了还是你矮了?也许是我长大了,眼界高了。

大墙门里已经开拆,我立马抢拍了一张照片。

烟灰色的门面是甲班阿芬的家,她爸是舟建公司的,我用煤渣做的假山池漏水是她爸帮忙修补的。

老爸碰到了阿芬爸。

日子黄了又绿

抓不住光阴荏苒

剃满月头的理发店原是一家小店,家里的酱油盐糖、老爸的大前门烟,四特酒、五加皮,乃至我的蛋黄饼,泡泡糖、奶油面包都是经那瘦瘦店家的手递给我的。

过中高岭就是我们的学校——城关三小(原来是天主教堂)

校名已不复存在,现是退休教师的活动中心

进门处的整衣镜旁仔细照照,瞧瞧自己是否还有没有儿时的模样。

这排修整过的平房曾经有五乙班同学朗朗的读书声,操场上我们的欢声笑语排山倒海,跳橡皮筋、踢毽子的女生,打篮球的男生⋯⋯

瞧那株繁茂的大树,它的枝蔓可不就是我们吗?满天下的桃李芬芳。西门头可谓人杰地灵,邻居陈同学绰号叫陈景润,长大了真的成了科学家,同学中还有顾才子,罗才子等等⋯⋯

晨曦中的学校

学校的围墙已是原来的模样。

三小门口的水井,冬暖夏凉,冬天井口冒着烟,夏天冰冰凉的,可用井水泡西瓜,一直沿用至今。

大妈在打水洗衣,一边告诉我:你摸摸,这水火热的。

我也打一桶水上来

水很温,心也暖了起来。

学校对门是石头同学家,他爷爷卖乌米饭三分一酒盏,小手抓不过,倒进口袋里,把口袋都给染黑了。

他家对面是桂同学家。

学校对面老公安后门口的店面上写着'绝色'二字,感慨一下:我刚工作时,来自定海乡镇的美女同事对我说,你们定海城里人也不咋样,没好看,还不如我们乡下人。我因为自己是丑小鸭,不敢争辩。如今回想起来,我的邻居姐妹同学,颇有几分美貌,不说绝色,亦不负佳人。我们一排屋里的,有本家姐姐,名声在外,陈同学的妹子阿莉,长的像三打白骨精里的白骨精,小伊比杨玉莹更好看,大墙门里的五朵金花中的三姐,长的如宝钗,颇有杨玉环之风。同学中的庞美人,任小妹,还有西大街的俞总,皆不负美人之誉。

前、中、后太平弄存照,略⋯⋯

再一次端祥你一一

寻觅旧时的点点滴滴……

拆迁公告

西门头,以后高楼大厦会替代你,百姓的住房条件会得到更多的改善。虽说是半世纪后的回眸,我还是讲不出再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