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贾又福山水画作品欣赏【珍藏版】

 郭一墨 2018-01-07

  贾又福,师李可染。出李家山水一脉,延研生发,焕然可观。心起笔动,每自铭曰:以石观化。







  赏读其画,且予三观。
  一曰:观通。
《易》,上照天文,俯察地理,经纬造化,推衍人伦。是中华文化之根。《易·系辞》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贾又福后期的山水作品于大开大合之间就将观者带领到这样的面貌与境界。




 



二曰:观妙。
古之人,以儒修身,以道澄怀。进身以兢兢、置心以遥遥。游于“艺”者,并无捷径。
自六零年代初,贾又福入读中央美院国画系,师从李可染、叶浅予、何海霞等诸先生,私淑潘天寿、石鲁。临古味今,苦心耘艺五十年。间,盘桓太行四十余次。有手记列唐诗于前:“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复识:“问余何意栖太行,笑而不答心自详。”再识:“ 苦人所不能苦,见人所不能见;感人所不能感,练人所不能练;得人所不能得,造人所不能造。”







  贾又福有“入古者深,出古者远”之论。古与今,正是本与末、因与果的序位。有问:出不来如何?答曰:“出不来者,正是入古太浅。” 即言,就古论古、就画说画,皆是表面文章。石涛云:“至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而法,乃为至法。” 大道简而常隐,历代绘事成大器者莫不追本延嗣、苦心孤诣,贯穿脉法、吐故纳新,师而不泥何其维艰!贾又福手记:“万法无根欲穷者错,一源无迹欲返者迷,此禅宗大意,意在活参,不须拈滞。”万法无法,其道在兹。自家之法成,全在运用变化顿悟之间矣。
此之谓观其“妙”。







三曰:观化。
天地之命谓之造化,人心所转谓之教化。绘事,凝固人文风气所转于画图也。
“以石观化”,既有蓄意文脉的画外索求,亦有刻意取舍的砚边揣摩。绘画,真个要紧的,虽学富车载、物我无碍,情之所寄,意之所托终需回到眼前逮力其手的一纸画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