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粮垛米斗—昔日的国营粮店--邓向东

 老北京的记忆 2018-01-08


             【原创】京味儿散文:粮垛米斗 【原创】京味儿散文:粮垛米斗【原创】京味儿散文:粮垛米斗【原创】京味儿散文:粮垛米斗

 

 

万家灯盏读乐愁,百姓晨暮为粮谋。

五谷杂陈入米斗,八斤薯苕红白收。

 

粮食统购统销不容置疑,起码是保证百姓都有粮吃的先决条件。现在没这政策了,随您买多少都成。大小超市:大米白面,小袋小包装,您随意挑选。想吃名牌子的,有!想吃散装米,碰着优惠大酬宾“捡”便宜,您可着劲儿招呼!到农贸市场更热闹:小贩们支个摊儿,凑几个钱儿,趸来米面、五谷杂粮、各色杂豆,零打碎敲三斤五斤,由着您性子。

 

到秋末了,老乡赶着马车,豪华点儿的开着蹦蹦车,满胡同转悠。“今年的新米来,多买优惠!”不怕不吸引您眼球,准保来他一口袋,老乡扛起编织袋子搁您家门口。放在早先,没戏。一是老乡家还没粮食吃呐,根本轮不上您。二是国营专卖,私下里交易那可都算投机倒把。三是可丁可卯,粮票经济,粗细粮搭配早就“量身制作”好了。

 

“专卖”那是国家的尊严与权力。现在差不多也就是“盐业”、“烟草”还得由公家操持。谁都明白,全“放手”净了,也不成。对了!军事方面的军火买卖更不能放手。不像有的国家,大街上手枪子弹随便买,不乱等什么呢?再说啦,没“专卖”的权威,作假的一猖獗,局面一失控,不好拾缀。

 

吃国家米粮,给国家办事。规矩一辈子,人都这样。每月按比例发粮票,我就感觉城市户口不赖:饿不着。国家按人头按职业定量,几十年不变,稳定且心安理得。要说说老粮店,有乐子。估计小年青儿未必理解:不就是买粮食吗?哪那么多事儿啊!别忙,就是事儿多。

 

过一条街,左拐靠北边啦,就是“兴盛粮店”,早先就是座关帝庙。那时说了,家门儿离副食商店近是一宝,离粮店近是二宝。为什么那?待会儿你就明白了。粮店的售货员据说都挺有“自豪感”的,吃国家粮、卖国家粮,离着粮仓近乎,没准儿赶上“近者楼台先得月”那!街坊老姨就是那粮店的会计,出出进进,光鲜顺溜,职业光荣稳当,就能挺胸抬头。

 

甭看我人小个子小,家里的粮食“业务”全是我担承。一来二往,对粮店明白个大概其。每次买粮:排队、开票、交钱、交粮票,第二道程序就是等着“粮”叔了。

 

偌大的木质柜子,分门别类,米面杂豆有什么算什么,后面就是白衣大叔戳着那。第一道手续完事儿了,接着候着:买米一队,买标准粉一队,买杂粮杂豆一队,人少就免了。把会计开的票交给“粮”叔,你就看他“潇洒”吧!秤米,只见他用瓦亮的斗子伸向米柜,估摸差不多了,放在秤上,腾出一只手握着大勺子,多了去、少了补。我早预备好袋子把口撑在米斗下面,等着。“二十斤,撑好了,您啦!”说着一满斗子的米顺着铝圆米斗进了口袋。一粒米不带落下的,干干净净。碰着买面,十有八九“斗”劲儿一大,满脸面尘。再颠颠弄瓷实点儿,面尘往脸上扑。

 

往家扛,也是卖力气的活儿。先在脖子后面垫一块儿布,省的弄一身,麻烦妈洗。咱是家里买粮劳动力,自然遇着开饭口儿,妈匀半拉窝头给我,多分半碗米饭,弟弟妹妹没什么可嘀咕的。谁让他们还还拿不起个儿?

 

赶上过粮店进米进面。碰上了,即便开好票也得等着。米车:大卡车带后斗的,二百多斤一袋,满满高过车槽帮子。面车:一样,五十斤一袋,整整齐齐漫过车槽快两米了。看人家扛粮食的那真叫“力量比拼”,没把子气力不行。车上两人负责搭上扛主儿的肩头,仰头、哈腰、八字步、两手在后头,一麻袋米转眼进了粮店门,来回几十趟。扛面,那更绝了!最次了四袋,有的身大力不亏能招呼六袋,身不摇腿不晃,一手叉腰、一手扶面袋,快步如风。“牛”气点儿的,双手叉腰,心说了“咱就是鲁智深”,不怵!

 

“粮”叔们还有事儿:米袋、面袋码在店里横是横、竖是竖——跟砌墙似得,齐整。转脸儿,接茬儿卖粮。搁现在说法:敬业着那!进粮店门,见着粮食垛,从心里敬佩粮叔们。人家自豪,有气力、有本钱。买粮人一进粮店门儿,见着满垛米面心里踏实。

 

既然是统销,老粮店的粮面价格始终不变分厘。不像现今儿的小贩贼鼓,上面没动静儿那,他先提价儿。记得上课赶上学数学,小数点计算,多买几回粮食就练了习题。标准粉一毛八分五;机米好几种,一毛五分七次点儿,一毛六分三好些;小站米有一毛九分三的,也有两毛一分五的;玉米面一毛一分五不变。买多少自己先算着,比上课算心里明白、记得牢靠。想富强粉包饺子,两毛五一斤等着过节才有,平日甭惦记。百分比也是那是学的,粗粮百分之六十,其中米占百分之二十,细粮百分之四十。遇着好收成了,兴许增加点儿米的比例。

 

您知道粮店什么时候最最热闹?一是发粮票,二是卖白薯。绝对是人山人海、熙熙攘攘。一顿接一顿,就等着拿回粮票,尤其家里多几个半大小子,饿了,真“嗷嗷”叫唤。

 

我特别“铭记”着那一回:领了粮票我没马上回家“汇报”、“入仓”。过了两个时辰,还没到家那,不见了粮本、粮票。急了,回家没法交代,立马寻着来回儿的“轨迹”找。还发动几个发小儿帮忙。赶到晚傍晌了,树丛中找到“红彤彤”的宝贝,粮票没少,万幸。那时别说丢一个月的,就是少了几斤粮票也不好过呀!就跟现在失窃,丢了好几千块似得。信吗?粮票当时就那么重要,一点不邪乎。

 

秋末买白薯,家庭总动员。腾好地儿屋檐下晾晒,床底下储藏;半夜谁去站队,早上送饭换人;找不着推车备好口袋,往家扛。分工明细,都明白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一斤粮票八斤白薯,能顶多少斤粮食?再说了白薯煮蒸烤炒,别有风味不是?

 

家家对白薯的“希望值”还不一样:孩子少的家里,就想买红瓤的,甜啊!家里就是孩子多的主儿琢磨着买白瓤的,淀粉含量大,当粮食抵饱,能禁时候。当拉白薯的车一到,那热闹,那挤!个头小的常常挤出队外边儿,幸亏有号儿管着,要不,白起大早白忙乎。无论是红瓤的还是白瓤的,都有几声哀叹,几声叹息。每家都是买几百斤,互相帮衬,一辆小推车几家子来回用。小家伙看堆儿,身子骨儿壮的推车、卸车。一年一回,因了白薯,常聚一块堆儿互助的,走得更加近乎。老了老了,还在一块儿:打牌、闲唠、晒太阳。

 

后来粮店便民,卖馒头、切面、挂面。又后来“挤”成小门脸了,要死不活随意支应着。再后来承包出去了,大装修办成了大酒楼。眼瞧着酒楼经营不善,又再拆、又再装。看那架势奔着沐浴温泉去的。洗发、洗脚带按摩,不知关公在上有啥意见?再细琢磨,关帝庙当初也没听说有温泉眼呐!一看,就是有钱能折腾,温泉理念还不是用钱能编出来?一想,比起炒地、贷款、盖房、玩天价,还是小巫见大巫。

 

随着政策的宽松,随着供给的富足,老北京的老粮店再也没那么大的魅力啦!大多已经告老“退休”。听别人唠叨:老“兴盛粮店”原址,搞勘察的来过啦,比比划划没准要恢复重建关帝庙呐!不知真假?反正到眼目前儿了,没见动静。

                                            

 

                                                2009·12草

                                                2010·07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