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评价孙子兵法十三篇的框架结构?

 巴山夜雨kz88nu 2018-01-08

谢邀。

对《孙子兵法》十三篇框架构的研究,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多年来还未曾有专题研究的文章见著于书籍和报利。现在悟空问答提出了这个问题,笔者趁此机会,试着简要地谈谈《孙子兵法》十三篇的框架结构,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证。

孙武是春秋末期齐国人,生卒年代不详。根据《史记》记载,孙武从齐国来到吳国,以兵法十三篇求见吳王阖闾,受到重用,当了将军。从公元前512年到公元前482年,孙武与楚国亡臣伍子胥,先后帮助误王阖闾和吳王夫差“西破强楚”,“南服越人”,“北威齐晋”,争霸中原。从司马迁的《史记》和1972年山东监沂出土的《孙子兵法》竹简来看,《孙子兵法》确为孙武所著。《孙子兵法》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虽然后人进行过编纂、整理,在内容和文字上有些改动,但是整体框架没有变动,依然保留着《孙子兵法》十三篇的篇章结构。

《孙子兵法》十三篇分别是: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爭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

从框架结构上看,《计篇》是《孙子兵法》全书的总纲,具有提挈全书的作用,提出了研究战争、指导战争的基本依据和方法。从战略上阐述了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必须认真研究;阐述了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因素是政治、天时、地利、将领、法制等“五事”。依据“五事”,从七个方面对比敌我双方的情况,作出判断,确定作战方针,制定作战计划;阐述了用兵打仗要诡诈多变,采取主动灵活的战法,“攻其无备,出其不意”;阐述了战爭和政治的关系;揭示了战争胜负的可知性和争取战争胜利的可能性。

其它十二篇围绕《计篇》从不同角度展开阐述了争取作战胜利的具体的战术原则和战法。从而从内容到形式形成了《孙子兵法》全书的框架结构。

下面看看《孙子兵法》主要阐述了那些战术原则和战法问题。

《作战篇》主要阐述了进攻中的速战速胜问题。孙武从战争对经济的依赖和影响入手,论述了速胜与久战的利害关系。指出战争耗费巨大,兴十万之师,要“日费千金”,用兵打仗必须争取速胜,久战则会“钝兵、挫锐、力屈、殚货”,甚至导致亡国。为了减轻战争的消耗和“胜做而益强”,孙武主张要“因粮于敌”,“取敌之利”,“卒善而养之”(优待降卒),以补充壮大自己。“兵贵胜,不贵久”的作战原则和因粮于敌的策略,对于进攻战,今天仍具有普遍意义。

《谋攻篇》主要阐述了在作战中运用谋略的问题。孙武从作战最好的效果出发,集中论述了运用谋略的重要性。通过“伐谋”,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最好的作战效果。用兵打仗只有“知彼知己”,才能充分发挥“伐谋”(谋略)的作用,才能“百战不殆”。孙武强调在作战中运用谋略,并指出正确运用谋略的前提是“知彼知己”,今天无论是在军事理论上,还是在作战实践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形篇》主要阐述了保存自己、战胜敌人的问题。孙武论述了攻与守的相互关系和条件。指出,指挥作战必须要“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防御时要善于“藏于九地之下”,进攻时要善于“动于九天之上”;要善于造成绝对优势,“先胜而后求战”;要善于通过对敌我双方力量的比较,包括“度、量、数、称、胜”,判断作战的胜负。孙武强调的“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的作原则,看到了保存自己与战胜敌人的密切关系,提醒人们不打无把握之仗,今天着来仍然具有积极意义。

《势篇》主要阐述了出奇制胜的问题。孙武强调指挥作战要善于运用“奇正”,造成对我有利的战场态势,以战胜敌人。指出要“以正合,以奇胜”;要“势险、节短”,“择人而任势”;要掌握“治乱”、“勇怯”、“强弱”的变化规律,从而组织好自己的部队,造成敌人的混乱,调动、迫使敌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从而战胜做人。

《虚实篇》主要阐述了避实击虚的问题。孙武强调指挥作战必须善于掌握虚实,转变虚实,做到避实击虚或以实击虚。指出指挥作战要“致人而不致于人”,要用“利之”、“害之”等手段调动敌人,“以逸待劳”;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御都要做到“无形”、“无声”,以有备击无备;要用假象迷惑敌人,使敌人处处设防,造成“我专为一,敌分为十”的战场态势,“以众击寡”,各个击破;要善于察明敌情,“因敌而制胜”。“避实击虚”是《孙子兵法》的精华之一,今天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军争篇》主要阐述了敌我双方争夺战场有利条件和作战主动权问题。孙武指出,敌我双方争夺战场有利条件和作战主动权,是最困难和最重要的事情。要争夺战场有利条件和战场主动权,就要善运用“以迂为直,以患为利”的作战方法;在战场上要做到主动,还必须掌握外交、地形、向导等客观情况,要“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要善于“用众”、“治气”、“治心”、“治力”、“治变”等等。

《九变篇》主要阐述了作战指挥中的灵活多变问题。孙武指出,指挥作战,要根据不同的地形和敌情,随机应变,实施机动灵活的指挥;考虑作战问题时要“杂于利害”,要兼顾利与害两个方面,要善于趋利避害和转害为利;要“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不要指望敌人不会来进攻,要依靠自己严密的防御,有备无患;将领要善于克服自身的弱点与缺点,否则,会造成“覆军杀将”的危险。灵活多变,是取得作战胜利的重要条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行军篇》主要阐述了部队的行军问题。孙武提出了“处军”、“相敌”、“治军”的原则和要求。提出了“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的治军主张。

《地形篇》主要阐述了地形在作战中的作用问题。孙武指出“地形者,兵之助也”,地形是夺取作战胜利的重要辅助条件。“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所以说:“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九地篇》主要阐述了在九种不同地区的作战问题。孙武结合不同的作战区域的特点,着重论述了“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的作战思想。

《火攻篇》主要阐述了以火攻敌的问题。孙武指出了火攻的种类、条件、方法和作用。是孙武对古代以火攻敌经验的总结。在古代战争中,火攻对夺取作战的胜利,往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是威力最大的作战手段之一。在现代战争中,火攻也具有重要意义。

《用间篇》主要阐述了在战爭中使用间谍的问题。孙武指出,指挥作战必须“先知”敌情,先知敌情“不可取于鬼神”,“必取于人”,即用间。通过间谍了解敌情,在古今战争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从《孙子兵法》十三篇的内容来看,《计篇》是全书的总纲,主要是讲战略层面的问题,即“五事”“七计”。其它十二篇主要是讲战术层面的问题,但也参杂一些战略问题。从原则上来说,《计篇》与其它篇章是战略与战术的关系,《计篇》与其它篇章之间在内容上有些许交叉,其它篇章之间在内容上也有交叉,但逻辑关系比较松散,各篇都是独立成章。这基本上就是《孙子兵法》从形式到内容的框架结构。

以上观点还是粗浅的和初步的,仅供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