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卦思路实则只有五句话概括:“意气观爻,以爻导象,象成观卦,次分体用,后论五行。” 意气观爻这类思想已在上篇「读懂这篇文章,学《周易》不再迷茫!」中阐述过,也就是气的思想。所以先从“以爻导象”方面论起。 爻位关系出自周易,是非常纯粹的阴阳思想。 爻位关系有相战,乘刚,比邻,有孚,得位,得中,异位,得应,无应 比邻:是指阴爻周围的爻同为阴气,志趣相投。既然三爻合为阴阴,那便形成了一个坤卦。坤卦表示柔顺,表示事物亨通顺利。 有孚:归顺合作之意。指阳爻之下有 一阴爻,阴爻之气顺势被阳爻引动而上,与阳爻之气融合。表示事物有得势之利,众望所归等。 得位:指爻位之气安置正确,在六个 爻位中,初,三,五爻适合阳气居入。而二,四,六爻是适合阴气居入的。居入得当者 为得位。表示事物本质上的正规的,顺理成章等。异位则反其道而行之。 得中,指爻气居入中爻。一般是指阳 爻,六个爻位中,二、五爻为下卦和上卦的中爻。 阳气居入中爻谓之中庸,而阴气居中乃无为。故阳居中位才是实质意义上的得中。表示人事中,有个人立场,不受干扰之象。 得应,阴阳两爻相互照应。在爻位 中:初、四两爻为应机。二、五两爻为应机。三、上两爻为应机。两气相应,城府必显。反之,两个爻位为同性(阴阴或阳阳)则视为无应。 易经上说,爻乃交也,什么相交?当然是阴阳两气相交。 由于阴阳两气的相交,导致原来的阴阳平衡被打破,开始建立新的阴阳平衡。如果我们用数字来量化比喻一下:以十为太极,本来阴阳的比例是 阳:阴=7:3,以阳性为主,表现的为阳性,我们画阳爻来表示这一现状。 现在阴阳重新相交,此刻的阴阳比例发生了变化,阳:阴=4:6,所以以阴性为主,表现为阴性,我们用阴爻来表示这个现象。以上的过程就是爻变的过程。 在爻变之后,经卦也就发生了变化,六十四卦也发生了转化。爻变的结果是什么? 答案是有四个:吉/凶/悔/吝,概括来分,就这四种。所以要学会选择,趋吉避凶。 大家都知道,乾坤两卦为易经的前两卦,是易经的大门。有高人说,能把这两卦理解透,易经就有了门路。对此我是深信不疑,但是还没有叩开这个门。 初爻最虚弱,为萌藏,乾卦潜龙勿用可为萌,坤卦要见微知著可为藏。 二爻为出土,为愚智,乾卦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是智者的抉择。坤卦直方大,不习,无不利,为大智若愚。 三爻为进阶,为勤惊,乾卦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为勤,才免惊。坤卦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这个爻变为谦卦,比喻功高不自居,名高不自誉,位高不自傲。因谦卑而无惊。 四爻为安居,为迁居,乾卦或跃在渊,无咎。可上可下,为迁。坤卦,括囊,无咎无誉。为安,为止,扎紧了口袋,如缄口不言,没有指责,也没有赞誉。。 五爻为大成,为刚柔。乾卦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为至刚的九五之尊。坤卦,黄裳,元吉。黄色的裙裤大吉大利,因为“黄裳”象征着人内在的美德。用柔。 六(上)爻为宗庙,为清浊;乾卦亢龙有悔。清变浊,有悔。坤卦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浊变清,有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