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一中“学历案”教学法影响全国

 阅读与探究 2018-01-15

     上课前,老师准备的不是教案,而是学历案。这种颠覆传统课堂的教学法正向我们走来。南京一中自2015年底率先尝试“学历案”教学法,正以一种全新的理念影响着国内的中小学课堂。据了解,除了“学历案”教学改革,南京一中还前瞻性地启动国家级课题《普通高中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研究》,并着力打造生物、地理两个高水平省级课程基地。

交汇点·南京晨报记者 王晶卉

大事记

2015年11月21日,《促进学习的课堂变革》全国高中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在南京第一中学举行,158所高中学校参加。一中老师用“学历案”现场授课,来自全国各地的高中老师和教研专家前来听课,与会专家对“学历案”教学给予了高度肯定。

2017年4月7日—8日,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在南京一中举办“走进名校 聚焦课堂”系列活动。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带着11个学科的教师来到南京一中,传统“教案”与“学历案”碰撞,双方展开一场教学的“南北对话”。此次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700多名教师前来观摩。

何为“学历案”?

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学历案”的总设计师崔允漷介绍,“学历案”是教师设计的引导学生学习用的文本,它是一种学习的认知地图、可重复使用的学习档案。作为对传统教案的改革,“学历案”旨在由教中心向学中心转变,实现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

高一10个学科全面试行

[全国教改,一中先行]

一中校长尤小平说,和一些高考超级中学相比,一中学生在校时间、练习量、自习时间等与之都不能比,也不可能无限拉长学生学习时间。所以,学校力求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减轻学生应试负担。

据了解,一中花了一年的时间准备“学历案”的改革,全校五十多位老师组成了“学历案”研究小组,从2015年秋学期起,在高一年级10门学科中试行。老师为学生们制定“学历案”,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堂上,老师讲的时间越来越少,学生说的时间越来越多,而作业量却减少了三分之一。

教案和“学历案”还有一个最大的区别,教案一天一课时,而“学历案”是按照一个单元或主题来设计,更注重知识的整体性。

从“先洗后护”到“洗护二合一”

“学历案”总设计师崔允漷教授透露,随着国家新课改的推行,新课标将更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明确每门学科的核心素养,并根据核心素养来进行命题的改变。

“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很多都是虚假教学、浅层教学。学生人在心不在,游离课堂,在反复操练下只知对错,不会思考。”崔允漷说,“学历案”就是追求深层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高投入、高互动、高认知。

传统教学是老师讲35分钟,再让学生练5分钟。“学历案”教学则是完成一项即时检测,再进行下一项,不停互动。崔允漷打了个形象的比喻:“就好比洗发,从前是先洗后护,现在是洗护二合一。”

学生课堂学习更加专心

据了解,“学历案”教学改革目前已在各地起步,南京一中则是率先试点的学校。尤小平表示,目前“学历案”已在该校全学科实施,考虑到改革不宜一刀切,所以各学科选择部分模块先行操作,相对来说理科的步子迈得更大。

“实施‘学历案’后,教师普遍反映学生学习更专心。学生练习题量变小,但题目针对性更强,学习效率更高。”尤小平说,“学历案”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教学针对性更强,一旦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试点一年多,从调查问卷看,绝大多数学生反映,在课堂上很少走神,学习效率有所提高。目前高一、高二所有学科都已经尝试“学历案”。据了解,南京一中目前已经编印了各学科的“学历案”,并出版了专著《学历案指南》,既可以作为教师们的使用指导手册,也可以成为学生自学的教辅材料。一中“学历案”教学法在全国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浙江等地前来取经的国内学校络绎不绝。

[其他前瞻性项目]

A、一个国家级课题

2015年4月,南京一中国家级课题《普通高中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研究》正式开题。当课题组组长、校长尤小平向与会专家及教师介绍了课题产生的背景、意义及价值时,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课题立意高远,具有时代气息,贴近教学实际,并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南京一中教科室副主任夏季云介绍,在开题之前,他们在高一和高二的1100多名学生中,进行了科学素养的问卷调查。整张问卷只有判断题和选择题两种题型,涉及地理、生物、物理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问卷主要考查学生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结果不容乐观。夏季云说,从调查看,中学生普遍对教材涉及的科学知识比较了解,但获取知识的途径单一,掌握的知识较为陈旧,没有真正理解科学方法,对问题、现象好奇心不足,对自然现象不愿追根究底。

针对这一现状,尤小平表示,借着国家级课题启动的契机,学校加强资源平台建设,在教学模式、校本课程和学生活动上进行创新,在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和科学精神上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

B、两个省级课程基地

为了鼓励学生探究性学习,南京一中还搭建了生物、地理两个高水平建设的省级课程基地。

生物课程基地:

引进博士学历专业人才

南京一中教科室主任沈皖秀介绍,一中生物基地自主开发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该基地有四大核心实验室。微生物培养实验室可进行微生物分离、筛选、纯培养、保藏及部分生理生化实验。环境微生物技术实验室主要进行环境污染检测及微生物技术对环境污染的治理。环境植物技术实验室对于校园中净化空气和水质的植物进行快速繁殖,增强对细胞分化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主要进行以DNA的提取、纯化、PCR技术、蛋白质提取分离等为主的选修模块学习。

依托实验室的平台,同学们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研学项目和课题。高一高二的学生都可以选修,每周四下午有两节课,学生们自己选课题、进行小组研究,6月还要参加课题答辩。此外,南京晓庄学院、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的教授们也会来校指导。值得一提的是,该基地还引进了博士学历的老师。

据了解,一中生物基地今年成功申报2016年“江苏省优秀课程基地”,这也是南京市唯一入选的省级课程基地。

地理课程基地:

天文观测寻找化石

地理课程基地也是一中高标准设置的省级课程基地。学生们的课外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天文观测、寻找化石等活动经常开展。

2015年以来,同学们进行了密集的天文观测活动。5月14日中午,高二地理班同学观测太阳黑子和日珥。5月26日,望星会举办以“2015国际光学年”为主题的天文科技活动周,学生翻译、制作了精美的宇宙星空图片供同学们参观。9月26日晚上举办了月球观测活动。12月4日、17日中午观测太阳黑子和日珥,晚上观测月球。去年3月9日上午,一中的天文爱好者又利用大课间时间进行日偏食观测,并对日偏食进行拍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