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式太极是虚腿转还是实腿转?

 xhdo 2018-01-16

为什么要“实腿(脚)转”?有人说“虚脚转是杨家祖传。”傅仲文老师反问:“练太极是为了什么?杨家拳祖传给了谁?我自9岁起随杨老师习拳,直至其逝世,一直追随左右,与杨老师朝夕相伴,经杨老师精心指教的,总不至于连实脚转虚脚转都搞不清楚,杨老师众多的弟子,都可以佐证这一点,要想功夫上身非实腿转不可。可以说实腿转或称实脚转是杨式太极拳的正宗之传。”

杨振基先生所著《杨澄甫式太极拳》一书第33页写道:扬式太极拳动作转换方向时,不是以实腿扭转的。要求实腿变需后腰带虚腿转,虚腿是以脚跟为支点,前脚掌随腰转动,没有独立的转脚掌的动作。拳诀上说:“变转虚实须留意。”这种虚实转换法对减轻膝关节磨转的负担有良好的效果。实腿磨转法练久了可能会损害膝关节的功能。练扬式太极拳的人膝关节应越练越轻灵,越练越灵活。如果越练膝关节越觉得沉重,转动不灵,甚至疼痛难忍,除去存在特别的原因外,与练法时实腿磨转有一定的关系。人的膝关节是比较脆弱的地方,必须运动得当,注意保护,否则练出毛病,不能大成。这种两脚由实变虚,腰带虚腿脚掌转动的练法,贯彻到以后的动作中去。这种练法是杨家祖传。

有人说:“实脚磨转,练久了会损害膝关节的功能。”并认为“实腿(脚)转”这种练法容易练出毛病,不能大成。这是缺乏科学依据和事实根据的臆断。美国纽约的一所医科大学曾在国际医学期刊上指出,太极拳是“载重运动”之一,能有效的减少跌倒机会,预防及改善骨质疏松情况。太极拳为人类带来健体效果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太极拳是“载重或承重情形下的有氧运动”,进行太极拳时,身体的血压、心跳等会产生有益的运动效果变化。这和傅钟文老师“实腿转的负担是重的,正因为负担重,多练后增强了腿部力量,从而增强了体质。”这论述是不谋而合的。

引起膝关节损伤,不是太极拳,更不是“实腿(脚)转”的原因,而是“老步”和“软步”的关系。这是所有武术都易犯的毛病。故黄百家《内家拳法》所记著名内家拳家王征南口述的内家拳十四禁忌中,其中二项就是“老步”和“软步”。所谓“老步”就是两腿虚实不明,步法迟涩不灵,上下难以相随,前进后退无方,折叠转换双重,举措张罔失措之谓也。所谓“软步”就是软裆萎膝,叠步“过劲”,足膝偏撇,掀脚拔跟之谓也。

武禹襄《十三势说略》云:“有不得机势处,身便散乱,必至偏倚,其病必于腰腿求之。”所谓腰腿者,即就身法步法而言,所谓散乱者,即身僵腿涩,气滞血淤,神驰意迷,力板劲散之谓也。可见散乱之病,病源无非是身法和步法。发生于身法,则上体呆滞,运用辄乘,发生于步法,则两腿虚实不明。虚实不能分,则“后脚不能送前脚”,“实脚不能送虚脚”,从而造成步伐笨重,行步滞涩不灵,无法做到“迈步如猫行”。这样势必导致腰腿各自为政,自行其是。造成周身不能节节贯串,内劲无以联贯完整,上下不能相随。自然也就进退失据,闪展失误,腾挪失灵,失机失势了,也势必引起腰、胯、膝、踝等关节,特别是膝关节的劳损。但是这些弊病,随着习练者,练习日久,逐步改进了身法、步法,是可以克服的。有人不明白造成膝关节疼痛的原因,简单而武断地把它归罪于“实腿(脚)转”,从而突出所谓“祖传”的“虚脚转”的正确,是经不起推敲的。

人民体育版《陈微明太极拳遗着汇编》后有关太极拳问答语录,有人问,太极拳姿势何者为准确,何者非准确,何从而断定之乎?陈微明答:以王宗岳所言之立身中正安舒四字为准。可见只要练拳符合太极拳拳理便是正确练法,而不在动作之差别,这也是陈孙武吴赵堡虽然练法千差万别,最后殊途同归的原因。目光要开阔,不要以为只有自己是对的,多吸收别人的长处,不但是杨门内各家的长处,还要多看看陈孙武吴赵堡各家的长处互相印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