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上记忆】上海人夜宵是汤圆、烧鸭、叉烧、柴爿馄饨……

 老鄧子 2018-01-22

由于四川北路一带的福德路、武昌路、塘沽路、天潼路、吴淞路等是沪上广东人集聚的地方,俗称为:“广东街”,因而广东美食被大量地引入这一带。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有二十多万广东人,他们大部分居住在虹口这一带,这里的街区开设了许多广式的酒馆、茶楼、商店和戏院 

 

如今,市场上的各种美食,从国内的粤菜、杭帮菜、宁波菜、川菜到国外的越南菜、新加坡菜、日本菜、韩国菜应有尽有,可谓让消费者不出沪上,就能享受到美食。然而,对于许多老上海人来说,他们依旧对过去弄堂里的柴爿馄饨、武昌路上的广东粥店、叶大昌的三北麻酥糖、一定好的月饼、四新汤圆、燕记西菜社的乡下浓汤……念念不忘。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对于住在虹口的市民来说,口福不浅,出了家门,就可美食一顿。当年虹口的美食在上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食在虹口,一点不假。

那时开在四川北路桥下的广茂香食品店的广式烤鸭、叉烧,在上海的名气不亚于现在的“网红食品”。居住在附近的广东人,晚上老酒喝喝,烤鸭啃啃,是一天中最舒服的时光。住在北仁智、南仁智的市民常说,这叫享受生话。


广茂香食品店是由一广东何姓的人于1923年在四川北路266号创设。刚开业时,就以品种多、制作精美的食品而广受顾客的好评。抗战胜利后,何姓老板骋请了一些名师专攻烧、烤、腌腊食品。从此,广茂香的广式烤鸭、叉烧声名鹤起,顾客近悦远来。笔者小时候住在吴淞路余杭路,每当家里有亲戚客人来,长辈都会让我先去排队,至于每年中秋节和春节,你没有个三、四个小时排队,根本买不到烤鸭。长长的队伍,往往一眼望不到头。


由于四川北路一带的福德路、武昌路、塘沽路、天潼路、吴淞路等是沪上广东人集聚的地方,俗称为:“广东街”,因而广东美食被大量地引入这一带。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有二十多万广东人,他们大部分居住在虹口这一带,这里的街区开设了许多广式的酒馆、茶楼、商店和戏院。

记得当年所居住的弄堂里,每天都有挑着扁担的小货郎在弄堂里叫卖“柴爿馄饨”。小货郎扁担挑着两头,一头是放着一只简易的烧柴木的炉子,一头是放着包好的小馄饨、面条和锅子,以及一只小木凳,小木凳主要是供路边人坐着吃馄饨用的。小货郎的“柴爿馄饨”分为小馄饨和馄饨面两种,所谓馄饨面就是碗里一半馄饨、一半面,顾客可以自选。


小货郎一般出现在清晨和晚上,当时,“广东街”的房子都是二层楼的。二楼的市民如果要吃“柴爿馄饨”,会用绳子吊个篮子下去,“我来碗馄饨面”,篮里放上碗和钱,从窗口放下去,小货郎烧好后,放在篮里,楼上市民就慢慢地往上收,就这样楼上的市民不出门就能吃到热腾腾的馄饨面。虽然,这一买卖方式,现在人看起来比较“土”,但比现在的外卖却要快多了,在家里即可立买就吃。


当年的武昌路、塘沽路附近,街面开有许多正宗的广东粥店,鱼生粥、皮蛋粥、肚丝粥、猪肝粥……品种众多,滚滚烫的粥里,放上各种佐料和食材,味道鲜美得不得了,现在你要在上海滩再想吃到这正宗的广东粥,恐怕已经很难了。


记得那些年自己最爱吃鱼生粥。粥店师傅端上滚烫的粥,把生鱼片和各种佐料倒进粥里,端上桌时让你有种止不住流口水的冲动。有一次心急,想早点品尝鲜美的粥,刚端上就去品尝,结果可想而知,嘴唇烫得都起了泡……这些年随着城市的改造,当年许多广东粥店已经不复存在了,吃正宗广东粥只能留在记忆中了。


开在四川北路501号的一定好食品店,老上海的食客一定记忆犹新。这家前店后厂的食品店,最著名的就是鸡子饼、月饼、开口笑等食品。笔者小时候和长辈逛四川路,“一定好”是必去之处。进去后必买鸡子饼,以至于直到现在,鸡子饼依然是最爱。

塘沽路附近叶大昌的三北麻酥糖,也许现在五六十岁的市民还是有记忆的,是当年虹口大名鼎鼎的老字号食品店。它生产的三北麻酥糖、苔生片、宁式月饼、椒桃片等,都是小时候走亲戚时送礼的食品,自己想尝一口,还要等亲戚客人来时,才能饱口福。


虹口糕团店的年糕团可谓远近闻名。那些年特意去四川北路买年糕团的人不少,因为当年交通没有现在发达,年糕团店也只此一家,所以不少人是特意来买年糕团的。


糥米团子里面放上一根刚炸好的油条,包上黑芝麻酥糖,这年糕团,谁不馋哪?虽然,这年糕团现在大街小巷还能买到,但其味道已大不如前了,油条小了,又是冷的,不像当年糕团店自己炸油条,吃起来还粘在嘴里。


四川北路上的四新汤团店(现在叫四新食苑),原来四开门面很是气派,当年称得上是上海市区的汤团大王。


四新汤团店开业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一只大大的锅里,汤团都浮在水面上,等待着食客们的光顾。锅的两边高脚椅上坐着两位女服务员,一边包着汤团,一边为食客盛汤团,动作娴熟。两头有尖角的是鲜肉汤团,有一头尖角的是黑洋酥汤团,没尖角的是豆沙汤团,卖得最好的是鲜肉汤团,皮薄肉多汁水足,吃时要先咬一小口,慢慢将汁水吸取,否则会烫嘴,真是回味无穷。这里每天都排着队,店里的座位有限,有的食客抢不到位,只能站在墙角落里吃,那是四新汤团店的辉煌年代。


除了这些食品店外,虹口当年的新亚饭店、凯福饭店、北京饭店、西湖饭店等都是上海滩响当当的饭店,年轻人结婚如果婚宴设在这些饭店,其长辈和新人脸上好有面子,前来赴宴的人,礼金也要多送一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