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在消失的老手艺——竹丝扣瓷

 心依x 2018-01-22


      竹丝扣瓷始于清代,以瓷器为胎,用纤细柔软的竹丝,通过匠人的精细编织紧扣瓷胎成形,因工艺复杂、制作考究,当时仅作为皇室贡品专用。

       然而却因为没有人来传承这个技艺一度快要消失在这世间,直到遇到一对设计师夫妇让它们重现光芒,走进人们的视野中。


       2008年,“竹丝扣瓷”被正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要知道上世纪八十年代,从事相关行业的还有上千人,而当时设计师能找到的师傅已不足30名。手艺,守忆,这些手艺人用自己的双手守护着我们民族的记忆,如竹子般坚忍不拔的坚持着。

        一个偶然的机会谭雪娇看到一款名为“桥”的“竹丝扣瓷”系列对杯,深爱中华传统文化的她一下子就被这款杯子吸引了,但是却被高达4500的价格阻拦。
      这一切被丈夫易春友看在眼里,他开始私下收集竹丝扣瓷的资料决定自己做一款“竹丝扣瓷杯”送给老婆。

       然而在调查途中,他发现这门技艺由于逐渐失去市场渐渐地没有人年轻人愿意去学习、继承了,很多人做到50岁,眼睛就开始花了无法做下去,导致手艺高超的师傅也改行谋生去了。
        为了不让匠人们失传,他开始了拯救这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路。夫妇将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经过无数次的调整、失败、设计,终于将它救活!让一个濒临消亡的非遗手艺重新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竹丝扣瓷怎么做的?

       作为竹编工艺的最高级别,制作过程极为复杂。从选材开始就无比苛刻,首先是取材上,要选择两至三年生光滑无斑的上等慈竹。

       选好竹材要在竹子表面水分充足的时候进行刮青,然后再晾置、烤色。

      之后是分篾,削下的竹篾要再用刀刮十几遍至薄透。

        制作过程全凭双手和一把镊子进行手工编织,所有接头之处都要做到藏而不露,宛如天成。

       怀着将天然材料、传统工艺和现代创新思想结合的理念,谭雪娇让传统瓷胎竹编手艺,带着温度,走进更多人的日常生活。她走访了景德镇很多地方,选择了最好的高白泥瓷器,颜色干净明亮,和竹编十分搭调。

       谭雪娇希望获得的是既符合当代人使用又能传达工艺之美的器物,日复一日的与竹编艺人磨合修改编织方法。

       最后才有了这件刚刚好的器物,我们给它一个文雅的名字——竹节杯,现代和传统碰撞的产物,创新与复古结合的模样。

       竹节杯对于谭雪娇而言,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感情。

你被这个故事感动了吗?


竹都永安

竹子的故乡

竹制新生活的发源地

到永安

你可以亲身体验

那与众不同、琳琅满目的

竹制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