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可能是史上最全的药性总结

 心海航母 2018-01-28

如果你正在学中药,或对中药、食疗养生感兴趣,以下资料正适合你。内容总结了绝大部分药性规律,非常适合中药的基础知识学习。相信有了此药性总义之“渔”,再学习每一味药之“鱼”,则如虎添翼。本文言简意赅,未做白话解释,如有需要请告知作者微信(w25721034),择日翻译。

 

以下选自本人笔记。主要参考书目:清代汪昂的《本草备要》。其中有些语句最初来源于《黄帝内经》,非常经典。分享给你。不谢。

 

 

一、五味之用

酸能涩能收,

苦能泻能燥能坚,

甘能缓能和能补,

辛能散能润能行,

咸能下能软坚,

淡能利窍能渗泄。

 

二、四气五味之阴阳

寒热温凉是气,为阳;酸苦甘辛咸是味,为阴。合之为四气五味。

气薄者主发泄散表,气厚者主发热与温。

味薄者主通窍渗湿,味厚者主泄降。

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泻为阴,咸味涌泻为阴,淡味渗泄为阳。

轻清升浮为阳,重浊沉降为阴。

阳气出上窍,阴味出下窍。

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

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三、升降浮沉

药清虚者浮而升,重实者沉而降。

味薄者升,气薄者降,气厚者浮,味厚者沉。

气厚味薄者浮而升,味厚气薄者沉而降,气味俱厚者能浮能沉,气味俱薄者可升可降。

酸咸无升,辛甘无降。

寒无浮,热无沉。

凡药跟在土中者,半身以上则上升,半身以下则下降。

药为枝者达四肢,为皮者达皮肤,为心为干者内行脏腑,

质轻者上入心肺,质重者下入肝肾,

中空者发表,内实者攻里,

枯燥者入气分,润泽者入血分。

 

四、药入经脉

色青味酸,气臊,性属木,皆入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

色赤味苦,气焦,性属火,皆入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

色黄味甘,气香,性属土,皆入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

色白味辛,气腥,性属金,皆入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

色黑味咸,气腐,性属水,皆入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

厥阴主血,入肝经血分者,并入心包,

少阳主气,入胆经气分者,并入三焦。

命门相火,散行于胆三焦心包,故入命门者并入三焦。

 

五、药之配伍

单行:可单独使用。

相须:互相增加彼此功效,同类而不可离者。

相使:一药增加另一药之功效,我之佐使也。

相畏:一药被另一药抑制,受彼之制也。

相杀:一药抑制或消除另一药的毒副作用,制彼之毒也。

相恶:一药能使另一药降低功效,夺我之能也。

相反:同用能产生毒副作用,两不相合也。

 

六、五脏补泻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以酸泻之。

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以咸补之,以甘泻之。

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以甘补之,以苦泻之。

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以酸补之,以辛泻之。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以苦补之,以咸泻之。

 

七、六淫主治

1、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甘苦,以甘缓之,以辛散之。

2、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3、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泻之。

4、火淫于内,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5、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

6、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辛苦,以咸泻之,以辛润之,以苦坚之。

 

八、五行相生

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如肾为肝之母,心为肝之子,故入肝者并入肾与心。

 

九、五行相克

酸伤筋,辛胜酸;苦伤气,咸胜苦;甘伤肉,酸胜甘;辛伤皮毛,苦胜辛,咸伤血,甘胜咸。

 

十、五病所禁

酸走筋,故筋病勿多食酸,筋得酸则拘急,收引益盛。

苦走骨,故骨病勿多食苦,骨得苦则阴益盛,令人重而难举。

甘走肉,肉痛勿多食甘,肉病得甘则壅气,臃肿益盛。

辛走气,气病勿多食辛,气得辛则散,而益虚。

咸走血,血病勿多食咸,血得咸则凝涩,而口渴也。

 

十一、无味所伤

多食咸,则脉凝泣而色变。

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

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

多食酸,则肉消皮厚而唇开。

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全文完)

 


我是一个成长中的中医。

我的中医世界,

尽在公众号:鲁迟睿悟岐黄。

谢谢阅读,关注,点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