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大名面之一:臊子面,还是妈妈的味道好

 塞北观音萧银龙 2018-01-28

母亲做的臊子面,还原了年少时的味觉记忆

好多年了,没有吃到母亲做的臊子面了。

今天,不知怎的,我到厨房后,听见妈妈说,今天专门做个臊子面的汤,让你尝尝。

之所以说做个臊子面,那是因为,我自从参加工作之后,许多年,没有能与母亲一起在外面吃这种面了,吃这种面,意味着母亲的心情,今天格外地好。

母亲来北京刚不到4个月,这是我将老人家硬叫到北京来的。在叫她的时候,她怎么也不愿意来北京。

因为她怕给我添麻烦,更因为她一生都很勤俭,怕花我的钱。

母亲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让我非常地感动,母亲说父亲年岁大了,而且身子骨有毛病,她不想父亲倒在异乡的北京,因为农村里有个习俗,人的年龄大了,是不能出远门的。

母亲说,在北京这么大,父亲要是倒下了,没个亲戚朋友,这可怎么对得起老人家。

听到这些,我的眼泪在眼里直打转转。

母亲做的臊子面味道很正宗,中午父亲平时的饭量不怎么样,可今天硬是吃了两碗。

我知道,他们两人也正在寻找着异乡他地的年的味道。父母来过北京几次,都是短暂的停留之后,便匆匆回去。而这次来北京,4个月,可能是他们历史上待的最久的一次了。

老人在外生活,是特别不习惯的。何况是在数千里之外的北京。

岐山臊子面,在陕西宝鸡本府一带美名远扬

如果你走南闯北,尝遍了生猛海鲜,山珍海味,不防来雍城凤翔,尝一尝雍城凤翔的羊肉泡,更别忘了品尝一下雍城凤翔的臊子面。到了大西北,你才能体会到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到了大西北,你才能感叹到原来面食也可以做得如此精美。雍城凤翔的小吃,就象这座古城一样,承载着悠久的历史。

雍城凤翔在历史上是秦始皇母亲居住的行宫。

距离雍城凤翔30公里的县城岐山,那里的岐山臊子面是西北名吃中的一朵奇葩。到岐山人家中做客,不管吃什么,到最后,主人准会端上热气腾腾的臊子面。这臊子面上面一层旺旺的臊子油,闻一闻香气扑鼻,尝一口,齿颊留香。这是岐山的特产,岐山县的名吃,外人做不出这么纯正的味道。

面条做工精细,弹劲适中,宽度如韮叶

面条用精粉制成,薄如纸张,细如发丝,韧劲十足,口感光滑。汤也十分讲究,以百味之王的醋为主味,汤微酸,上面飘着一层臊子油,辣椒混合其中,油而不腻。汤以五色菜为主,黑的木耳、红的萝卜、白的豆腐、绿的蒜苗、黄的鸡蛋。再佐以其它调料,在视觉上给人以美感,使人尝一口,口舌生津。

臊子面的做法很讲究,面条先煮熟,捞在盛有凉水的盆子中,挑一点入碗,再浇层汤,便是臊子面了。吃起来也很讲究,汤是滚烫的,若汤不热,上面的油层便会凝结。面要少,汤要多,而且只吃面不喝汤。所以本地有句顺口溜,总结了臊子面的十大特点:薄精光、酸辣香、煎稀旺、不喝汤。从特点上便可看出,汤在臊子面中占的分量。好的厨师和灵巧的媳妇都懂得这个奥秘。村里评价臊子面好坏的标准,便是尝厨师们调的汤,只有将汤做好了,面吃起来才有味道。虽然不喝汤,但汤的味道,在吃面的过程中已经被人们尽情的享受了。就象吃火锅,全在锅底料的好与坏,臊子面的奥秘也正在于此。

臊子面的酸辣醋,是面的灵魂

做好臊子面,其关键还是岐山醋的功劳。岐山醋的酿制也是一道复杂的过程。只有用上等的岐山醋,才能做出色香味俱全的臊子面。当地的巧媳妇们大多都能用传统方法酿制一缸醋。若醋不好,那做出的面,便要大打折扣了。因为臊子面的主味是醋。

臊子面的汤是面的主打,面好不好吃全在一碗汤

臊子面的食用也很讲究。汤不能凉,必须要滚烫。一边浇汤一边食用。客人吃完面后,不喝的汤又倒回汤锅里,俗称回锅汤。这让一般人很难接受。因为这样做很不卫生。很多人一起吃,最后又将汤收集起来,外人很不理解这种做法。其实若不用回锅汤,根本来不及一锅一锅的调制新汤。回锅汤在反复的加热后,味道反而更醇香了,这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大多厨师和主妇都在调制汤时,在汤中加少许白酒,这香味便会更加的浓烈。其实,这看似简单的做法,里面也包含了科学的道理。酒的主要成分乙醇和醋的主要成分乙酸在高温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乙酸乙脂。这香味主要是乙酸乙脂的香味。这是人们智慧的结晶。可不喝汤毕竟不是很卫生。就有人将臊子面称作口水面。想想也有道理,那么多人食用,谁也不敢保证汤里没有别人的口水。但口水面有口水面的道理,入乡也只能随俗了。

岐山臊子面十大特点中的最后一种特点也很奇怪,外地人来岐山做客,在吃饭之前主人都要善意的提醒客人吃面不喝汤,可还就有一些人连面带汤吃个精光,因为那汤实在是太香了。由于汤是回锅汤,好多客人都很难接受这种不卫生的食用方法。当地还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部队有一位首长去岐山民俗村吃臊子面,首长去之前就听说了臊子面吃的是回锅汤。这位首长便在食用时别出心裁,派一名卫兵站在厨房的汤锅旁,每当退下的剩汤要回锅时,卫兵便阻挡这一不卫生的做法。保证了首长每碗面的汤都是新鲜的。可我们大多数人没有首长的魄力,明知道不卫生,但也只能入乡随俗,将就着食用了。

臊子面的肉,非同一般,不是简单炒制

除了醋之外,岐山臊子的做法也很讲究。上等的臊子是专取猪臀上的精肉,切成小块,加之各种调料,用植物油精煎而成。精制的臊子吃起来肥而不腻。岐山臊子也是岐山的一个特产,可单独食用,也可作为佐料,其实臊子在臊子面中也只起了个佐料的作用而已。

臊子面中的辣椒,不是普通的辣椒而是大秦椒磨成的面

汤中还有一种重要的佐料,那便是辣椒。说起辣椒,人们大多会想到重庆的火锅,想起四川的辣妹子。其实重庆火锅的辣是麻辣,又麻又辣。所以重庆火锅还有一个别名,叫做麻辣烫。而陕西人对于辣椒,简直是须臾不离。陕西有八大怪,其中的一怪便是:辣子一道菜。能把辣子当菜吃,可见辣椒在陕西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锅台上调料除了油盐酱醋外,还有一个辣罐,当地人一般都种辣椒,而辣椒的制作过程和臊子同样讲究。我曾见过母亲泡制辣椒的过程。先将辣椒晒干,捣碎,将籽儿取出,将壳留下,然后将壳在锅中炒,边炒边加植物油。再加之以佐料,使油和佐料全部渗到辣椒中去。然后将炒干的辣椒放到碾槽中碾碎,碾得越碎越好。这样制作出来的才是辣面。食用时将少许辣面用滚沸的油浇之,便又香气扑鼻了。我走过很多地方,我从未见过哪里人会象家乡人这般的将辣椒如此泡制。有的饭店为创效益,省去很多工序,将辣椒未做任何泡制。在粉碎机上直接粉碎成辣椒面。做出的味道当然逊色多了。岐山人在每顿吃饭时,要在碗中放点儿辣椒,给饭菜染上一层红色。象盐和醋一样,辣椒是每顿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勤劳的主妇一般都严格按照泡制工序泡制辣椒,只有辣椒做好了,臊子面上面飘动的那层油才能变成鲜艳的红色,才能勾起人们的食欲。

臊子面的美丽传说

而关于臊子面的起源,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当年,有个书生上京赶考,临行前,嫂子为他做了顿面条。因为家里穷,就找了几样普通的菜入汤。没有盐,更没有零星的肉。只能将醋和辣椒调汤,而且嫂子亲手擀面。嫂子擀得很薄,切得细,书生吃得很香。上京赶考状元及弟,衣锦还乡之际,书生记起了嫂子为他做的那顿面条。他想再吃一次,可回家一看,家里已好几天都揭不开锅了。书生后来让嫂子做了好多次,都没能吃出当年的味道。为了纪念那顿面条和自己命运的改变,他将按嫂子做面的方法做出的面称作嫂子面。从此,嫂子面便在本地方广为流传。方圆十里,谁家有个红白喜事,都以此为招待贵宾的主食。到后来,由于年代久远,加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嫂子面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最终,嫂子面演变为臊子面。一字之差,却是质的改变了。但那悠远的历史和那神奇的传说,却让今天的人们广为流传。

现在,臊子面已为一个品牌。也走出了地域,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品尝臊子面的美味。臊子面还被评为全国十大面食之一。

西岐故里(姜子牙),勤劳的人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才智,为中华美食增添了一道丰盛的大宴。有人以岐山面作为招牌,在古城西安开起了面馆,并发展到几十家连锁店。让岐山美食香飘万里。吃法上也有了很大的改进。改用小碗,面很少,一口可吃光,又名“一口香”。汤也不是回锅汤了,更卫生,更节约,做工也更讲究了。身为岐山人,每当在异地回味起母亲做的臊子面,便会强烈的思念起家乡。身为游子,多想在逢年过节,能吃一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臊子面啊!十大名面之一:臊子面,还是妈妈的味道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