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垣升阳论防治蛋白尿

 梅兰co8bd95u0d 2018-02-07
导读:李东垣的升阳理论,在慢性肾病蛋白尿的治疗中,疗效显著。根据慢性肾病临床上的不同特征,分别选用升阳除湿汤、补中益气汤、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可获满意疗效,充分证实了李东垣的升阳理论在临床上治疗肾病的可行性及实用性。
李东垣是金元四大家之一,补土派的创始人,著《脾胃论》,提出了“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的论点,针对 “阳气下陷,阴火上乘”的病理状态,主张“益元气、泻阴火、升清阳”,自成家法,创立新说,发展了仲景学说,尤其是其升阳理论,对慢性肾病顽固性蛋白尿,疗效卓著,现笔者不揣疏陋,略作浅述。
1
阳病治阴  除湿升阳
《脾胃论·湿热成痿肺金受邪论》载“治脾胃虚弱,不思饮食,肠鸣腹痛,泄泻无度,小便黄,四肢困弱。”而创立升阳除湿汤,其组成为:甘草、麦芽、陈皮、猪苓、泽泻、益智仁、半夏、防风、神曲、升麻、柴胡、羌活、苍术等。方中羌活、苍术、陈皮、半夏等行气除湿,猪苓、泽泻淡渗利水,升麻、柴胡、防风升举清阳,合而用之,升阳于除湿之中,湿浊去而清阳升,这是李东垣对《内经》“阳病在阴”、“阳病治阴”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著名肾病学家时振声根据慢性肾病湿困清阳的病理特点,开升阳除湿汤治疗肾病蛋白尿之先河,他指出:“若症见蛋白尿经久不消、腰脊疼痛、项强头重、四肢困乏、不思饮食、腹泻腹痛、泄泻无度等属风湿在表或脾虚湿盛者,方用羌活胜湿汤或升阳除湿汤加减。”若久患肾病,复感寒湿,出现尿蛋白增多、项强腰痛、四肢困重、下肢浮肿、舌淡苔微腻,脉滑者,可投升阳除湿汤去益智仁、神曲、麦芽,加葛根、桂枝等,若患者咨食生冷,淸阳下陷,尿蛋白加重、腹痛腹泻稀水、双下肢水肿、舌淡胖边有齿印,苔白腻,脉弱者,则以升阳除湿汤加葛根、干姜等;若久病不愈,湿郁化热,尿蛋白增多、尿黄,口干口苦,口中粘腻,胸闷腹胀,便溏,双下肢浮肿,舌淡胖苔腻微黄,脉弦滑者,则以升阳除湿汤去益智仁,加白头翁、蒲公英、萹蓄等,可获佳效。

临床观察,如蛋白尿、项强、腹泻等症同见,则葛根一味,疗效尤佳。《本草正义》有言:“葛根,气味皆薄,最能生发脾胃之气,《伤寒论》以为阳明主药,正惟表寒过郁于外,不能散布,故以此轻扬升举之药,捍御外寒,斯表邪解而胃阳舒展。”可谓经验之谈。►识别上方二维码,去看《本草正义》对临床用药的指导见解
验   案

宋某某,女,45岁,2011年7月就诊。患者患慢性肾炎3年余,长期服用火把花根片、雷公藤多甙片等药物,无明显疗效,蛋白尿反复波动在+2~+3之间。近10余天来,因天气炎热,过食生冷,出现腹胀腹泻稀水便,日5—6次左右,全身浮种,下肢为甚,按之如泥,尿少尿黄,神疲乏力,舌淡胖苔白腻,脉滑。尿常规:尿蛋白+3,肾功能,肌酐138umol/L,尿素氮9.2mmol/L,血压120/88mmHg。

证属寒湿中阻,淸阳下陷所致,治疗化湿升阳,温中散寒。

处方:甘草7g、麦芽10g、陈皮10g、猪苓10g、泽泻10g、益智仁10g、法夏10g、防风7g、神曲10g、升麻7g、柴胡7g、羌活7g、苍术10g、葛根10g、干姜7g等。

连服一周,腹泻腹胀消失,全身及双下肢浮肿减轻,原方加党参10g,继进半月,浮肿消退,尿蛋白减至+2,肾功能恢复正常,原方进退,继续治疗半年余,蛋白尿转阴,随访2年无复发。
2
甘温除热  益气升阳
《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有言:“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阴火得以乘其土位。”“盖阴火上冲,则气高而喘,为烦热,为头痛,为渴,而脉洪。”而制定补中益气汤,也是“甘温除大热”理论的病理基础,该方由黄芪、甘草、人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等组成,方中升麻引胃气上腾,复其本位,柴胡引少阳之气上升,以煦心肺,参、芪、术、草益肺胃,以助生化之源。

益气升阳理论对慢性肾病顽顾性蛋白尿的独特疗效,受到了临床上的普遍关注,正如沈庆法所言:“用益气健脾温阳法,重点用升阳药如葛根、升麻、桔梗、蔓荆子等,俾阳气生发,脾土得到鼓舞,恢复正常运化,对长期蛋白尿不消,血浆低蛋白血症,往往收到满意的效果。”

据观察,如中阳不运,清气下陷,长期蛋白尿,劳累加重,神疲乏力,动则气短,双下肢浮肿,纳差,便溏,舌淡胖,苔薄白或微腻,脉细弱,以补中益气汤加麻黄、肉桂等,疗效甚捷,其中麻黄一味,量不能过大,约7g左右,否则过度发散而耗气。《本草崇原》认为:“麻黄能起水气而周遍于皮毛”“植麻黄之地,冬不积雪,则从至阴而达阳气于上。”

麻黄对蛋白尿的治疗作用,临床上应给予重视。如久病不愈,伤及肾阳,蛋白尿增多,持续不减,双下肢浮肿,畏寒肢冷,腰酸便溏,动则气急,乏力纳差,舌淡胖边有齿印,苔白微腻或水滑,脉沉细弱,则以补中益气汤加熟附片、肉桂、麻黄、淫羊霍、熟地等,如中阳亏损,肝木横逆,蛋白尿时轻时重,劳累增多,神疲乏力,纳差便溏,胸闷胁痛,腹胀,喜叹息,舌淡苔薄白,脉弦者,则以补中益气汤加郁金、香附、合欢皮等,无不应效。
验   案

韩某某,女 ,48岁。2012年3月就诊,患者患慢性肾炎5年余,长期服用黄葵胶囊、火把花根片、肾气丸等药,病情无好转,尿蛋白长期波动在+2—+3之间,劳累加重。刻诊:双下肢浮肿,神疲乏力,纳差便溏,动则气短,头晕腰酸,畏寒肢冷,舌淡胖边有齿印,苔白微腻,脉沉细弱,尿常规:尿蛋白+3,肾功能:肌酐132umol/L,尿素氮8·8mmol/L,血压140/80mmhg。

证属脾肾阳虚,清阳下陷,治以温补脾肾,升举清阳。

药用:党参10g、黄芪30g、升麻7g、柴胡7g、当归10g、陈皮10g、白术10g、甘草7g、熟附片10g、肉桂3g、麻黄7g、淫羊霍10g、熟地10g、枣皮10g等。

连服7天,尿量增多,水肿减轻,大便成形,原方加菟丝子10g,连服半月,水肿消退,尿蛋白降至+1,肾功能正常,原方加减治疗半年余,尿蛋白消失,临床症状及体征消退,随访2年无复发。
3
寒温并用  泻火升阳
《脾胃论·脾胃胜衰论》有言:“今饮食损胃,劳倦伤脾,脾胃虚,则火邪乘之而生大热,当先于心分补脾之源。盖土生于火,兼于脾胃中泻火,主生化之源。”而创立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其组成为:柴胡、甘草、黄芪、苍术、羌活、升麻、人参、黄芩、黄连、石膏等,方中人参、黄芪、羌活、苍术辛甘升浮,石膏、黄芩、黄连甘苦沉降,升麻、柴胡疏达肝胆郁抑之气,寓泻阴火于升发阳气之中。

肾病学家肖相如常用此方治疗顽固性肾病,屡获绝效,肖相如指出慢性肾病“如果在病变过程中以脾胃虚弱为主的时候,则出现脾胃虚弱、升降紊乱、湿热停留的复杂局面。”“必须补脾胃,泻阴火(即清湿热),升阳气并用,综合治理,方能获效。”

临床上若虚实并见,寒温错杂,蛋白尿、血尿长期不消,时轻时重,大便稀溏而不爽,神疲乏力,纳差,胸腹胀满,口中粘腻或口干口苦,双下肢浮肿,舌质淡红,苔黄腻,脉滑或细滑者,则以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去石膏、羌活,轻用黄芪,加白头翁、蒲公英、瞿麦等;如久病伤阴出现口干咽燥,口中粘腻,蛋白尿血尿并见,活动加重,乏力纳差,大便稀溏,潮热盗汗,双下肢浮肿,舌质淡红,苔黄腻而干,脉细弱者,则以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去石膏、羌活,轻用黄芪,加生地、玄参、蒲黄、白头翁等;如久病人络,蛋白尿血尿持续不降,面色晦暗,口干不欲饮,腹满,神疲乏力,纳差,便溏,双下肢浮肿,舌淡紫暗,苔黄微腻,脉涩者,则以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去石膏、羌活,轻用黄芪,加赤芍、当归、地龙、白头翁等。

上述白头翁一味,既能清热解毒行瘀止血,又能升举淸阳,为本型的必用之药,量不少于15g,《本草正义》言其:“味苦又薄,合于经文轻清发散为阳之旨。其主热毒滞下,虽曰苦固能泄,而升举脾胃清气,使不陷下,则里急后重皆除,确是此药之实在真谛。”可谓深有见地。
验   案

李某某,男,41岁,2011年10月就诊,患者患慢性肾炎3年余,曾服用强的松、雷公藤多甙片等药,病情仍经常反复,蛋白尿血尿长期波动在+2—+3之间,劳累后加重。刻诊,神疲乏力,口干咽燥,纳差便溏,动则气短,双下肢浮肿,尿少尿黄舌质偏红,苔黄腻而干,脉细弱,尿常规:尿蛋白+3,隐血+2,肾功能:肌酐141umol/L,尿素氮9·2mmol/L,血压145/95mmhg。

证属湿热阻滞,气阴双亏,清阳下陷所致,治疗以清热化湿,益气养阴,升举清阳为法。

处方:柴胡7g、甘草7g、黄芪15g、苍术10g、升麻7g、党参10g、黄芩10g、白头翁15g、生地1og、玄参10g、生蒲黄10g、白茅根30g、蒲公英10g等。

来源:武汉市新洲区中医肾病专科医院蔡柳洲、漆柏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