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淮扬美食品鉴:文思豆腐

 yzcjn 2018-02-22


大凡汤菜,必然汤水较多,这样菜肴造型设计的局限性就比较大;其次,汤菜对于汤本身的质地和味觉层次要求较高,这就像是高手对决中四掌相抵比拼功力一样,无法取巧。

这就是为什么厨谚里说:“唱戏的腔,厨师的汤”,汤菜水平的高下往往是厨艺水平的试金石。无论是川菜中优雅的开水白菜,还是闽菜中神秘的鸡汤氽海蚌,各大菜系莫不如此。

淮扬菜的“江湖地位”,有一多半是靠成名汤菜打出来的。相对于其他著名汤菜较少的菜系而言,淮扬菜中的著名汤菜则是层出不穷----

三套鸭、鸡包翅、汤大玉、龙戏珠、文思豆腐、鸡粥蹄筋、将军过桥、白煨脐门、清汤火方、清汤捶虾、清汤刀鱼丸、芙蓉海底松、夜来香氽鸡片……任意一道淮扬著名汤菜都绝非浪得虚名。

食在广州、味在四川、汤在山东、刀在扬州。而“刀在扬州”的代表作,就是文思豆腐。

细如发丝的嫩豆腐丝轻轻推到汤碗中后,轻轻晃动汤碗,豆腐丝就会如同一幅水墨画一般轻柔地打开,那种优雅的造型的确让人叹为观止。

文思豆腐这道菜本是乾隆年间文思和尚创制的一道素菜,这道菜成名之后,厨行的后来者们当然想把它再进一步改良到极致。于是清淡的素汤被换成了更为鲜美的荦汤,但豆腐丝的处理却一直是个技术难关。

刀工成型,无外乎块、条、片、丝、丁、粒、末、泥,具体到丝来说,从粗到细又分为豆芽丝、火柴丝、麻线丝、锈针丝、牛毛丝这么五个级别。

文思豆腐是用嫩豆腐来切的,要想把豆腐丝切得细,第一步就得片得薄。对于扬州厨师来说,刀工是“看家活”,这本来不算什么。但嫩豆腐的质地比“林妹妹”还要娇柔,切成薄片后更是经不得任何折腾了,偏偏嫩豆腐还特别容易粘刀,你要是把豆腐片往下一抹,它一撒娇可就就碎了。

薄片如果不能保证形状完整,细丝又从何谈起呢?所以文思豆腐出名后的两百七十多年以来,这道菜中豆腐丝的粗细一直是在“火柴丝”这个级别上的。而把它切到“牛毛丝”这个级别,那是1997年以后的事了。

1997年中烹协在北京举行第四届全国烹饪大赛,这是中餐厨师们最高级别的“奥运会”。敝师兄程发银当时正值四十出头的“当打之年”,在与师傅薛泉生大师反复琢磨研究之后,他终于把“细如发丝”的文思豆腐第一次呈现在评委们的面前。

把一块嫩豆腐切成千丝万缕的“牛毛丝”这个级别,其奥秘在于下刀之前,必须先在刀上洒水,这样薄薄的豆腐片就会自然滑落下来。这个今天看起来似乎天经地义的动作,对当时的“手艺人”来说,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不过,从此之后,文思豆腐就成了一个“表演项目”。而热衷于出名的后来者们,纷纷热衷于比拼“到底能把一块嫩豆腐切成多少根丝”。至于“程发银是谁”,这个问题显然不重要了!

师兄程发银倒也坦然,他说:“现在文思豆腐切得比我好的人多了,师弟你去找他们拍片子吧”。

这,当然是不可以的!厨行里要是没了“敬畏”二字,江湖上还会有“规矩”吗!

文思豆腐于是就这样“热热闹闹”地成了淮扬刀工的第一代言人。随着《舌尖》等大咖级美食节目的助力,文思豆腐的名气越来越大,豆腐丝也从此切得越来越细。但不幸的是,慕名而来的食客们发现,这道菜也就只能看看,而已,而已……

唉,写到这里,真的是气不打一处来----

大导演、大记者、大美食家们,帮帮忙好吧,你们“外行看热闹”的幼稚,实际上严重误导了大家!

知道为什么“冲动是魔鬼”吗?知道什么叫“郭呆子帮忙----越帮越忙”吗?

文思豆腐本来是一道顶级汤菜,刀工只是其中的菜肴造型部分,还有一大半的工夫你还没提呢。那就是“镜头感”虽然很一般,但味道全靠它的制汤过程!

好吧,“眼球”是被你们吸引住了,广告费也赚得盆满钵满了,但文思豆腐这道菜呢?不提制汤,等于把这道名菜给“阉割”了。那可是扬州厨师花了将近三百年才打磨出来的精品啊!

有朋友劝慰我说:你啊,咸吃萝卜淡操心。“眼球经济”下,“天塌下来不关我事”的现象多了去了。“发财就是硬道理”的店家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你又能把这个世道怎么样呢?

俺一介匹夫,当然“胳膊拧不过大腿”。不过,作为一个食文化研究者,我总可以告诉大家真相吧?这总不用看谁的眼色吧???

这里我要告诉大家一句大实话----

文思豆腐可以用于表演

但却绝对不是为了表演

它的终结目的

是为了打造一道顶级汤菜

厨行里有许多内功是秘不示人的,不管他鲁扬川粤浙闽徽湘哪个菜系,制汤都是厨房里的秘密,这些过程一般也不会轻易展示给同行看(其实用文字说了也没用,这得靠上手练)

厨房里的汤有奶汤、清汤之别,其中以清汤最难。顶级的清汤制作大致可以分为煮汤、扫汤、吊汤三步。

煮汤最简单,就是把原料放进水里煮,顶级清汤的搭配原则是:“无鸡不鲜、无鸭不香、无骨不浓”(各帮制汤口诀不同,别钻死胡同)。文火把味道逼到汤里去,捞出原料就行了。

扫汤麻烦多了,简单地说,就是把肉茸(业内称“臊子”)用水澥开,倒进汤里去,这些肉茸子会自动找到哪里有悬浮的颗粒,并粘住它,最后肉茸子熟了就浮到汤面上来,用细筛捞出去,汤就像扫地一样扫清了。

吊汤是最后一步。将上一步扫汤的各种“臊子”压紧,包在纱布里,将纱布袋吊在汤面上,这样这些“臊子”的鲜味会慢慢渗到汤里,汤就更加鲜美醇厚了。

当然,这是一个概述而已。煮汤的时候各种原料的配比、扫汤的时候用几种什么样的臊子、吊汤时所需要的火候,每一步都会决定汤的最终质量,这些才是真正考验厨师内功的地方,心浮气燥的人可干不好这个细活。


清汤追求的是一种“于无声处起惊雷”的味觉艺术效果。它需要厨师有一种“衣带渐宽终不愧,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修炼的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静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