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ST对一侧头颈肩背游走性疼痛的诊断 治疗

 和顺本真 2018-02-25



CST治疗流程

 

01

头部静止点

  ▼

(操作CV4时,手与枕骨之相对位置)

操作手法:CV-4接触患者头枕部,感受到两边枕骨扩张和收缩的程度是否一致

我的感受:向外扩张不收缩,左边很明显,说明左边筋膜较右边紧张

处理手法:在枕骨开始向两边扩张时,双手给予阻力,此过程要不断重复,直到颅荐椎脉动开始降低、改变,最后完全(暂时的)停止为止。

 

02

额骨、顶骨

(以能量导引治疗大脑镰受限时双手摆放的位置)

 

(颞骨提拉法)


(提拉顶骨)


操作手法:四指并拢,感受这两处筋膜张力是否紧张

我的感受:上提困难,提不起的感觉,说明源自大脑镰的异常张力;还说明膜性损伤!       

处理手法:第一对大脑镰进行能量导引术,第二提拉额骨。顶骨提拉。

 

大脑镰能量导引术手法:

以一手指顶住后方的枕骨并向前指向大脑镰的方向;另一手的第三四指稍微分开,平行的置于大脑镰与额骨相连处的两边。接着脑子开始想象,从枕骨的手指射出能量,往返于额骨的手指间。一段时间后,当大脑镰被松弛时,会感受得到轻微的脉动与散热产生。当所有活动停止时即可结束能量导引手法。(见于颅荐椎疗法第九章)


03

蝶骨

(蝶骨牵引法:向前)


一共六个方向-上(头)、下(尾)、前、后、左、右

我所感受:左边蝶骨向头方向移动、向左边移动,其他方向受限,除了说明头部、脸部筋膜向左、向上方牵拉着,肌筋膜的后表线帽状筋膜紧张;还说明有膜性损!

处理手法:使用间接手法,它向头方向移动的多,我再让它向这个方向移动的多点,多次调整后,上下两个方向移动幅度平衡;其他四个方向的诱发也一样用间接手法处理;多次处理后,六个方向的移动幅度平衡后才开始下一个部位的操作

 

膜性损伤和骨性损伤区别如下:

当您将蝶骨往天花板的方向提拉一段时间后,枕骨还是紧贴不放,此情形就属于骨性压迫型损伤;若提起蝶骨一段时间后,枕骨好像悬吊在弹性绳索上而非与蝶骨挤压在一起,那么就属于膜性损伤。再次申明,这些感觉上的区别需要手感!


04

颞骨

操作手法:双手拇食指轻握耳垂,向受试者的斜前方45度方向轻巧而稳定地往后外侧牵拉。

我的感受:左耳上移明显,不与右耳一个水平方向,左边受限明显(此处CST可用来诊断、治疗)

处理手法:使用直接手法轻轻牵拉耳垂,直到左耳垂感受到张力下降,两边平衡才可

 

05

TMJ

操作手法:从颞颌关节开始感受垂直向足部方向移动幅度是否顺畅,是否两边一致

我的感受:左右均受限,左边受限程度明显大于右边。

处理手法:使用直接手法向足部牵拉筋膜,松解附近筋膜及肌肉(翼状肌、颞肌、额肌)


06

舌骨

操作手法:双手食指或者单手拇食指轻抵舌骨两端向上提拉

我的感受:舌骨不易触摸,舌骨下肌紧张(CST诊断出来的)

处理手法:使用直接手法向上牵拉,直至此处筋膜松解

 

07

颈部横膈、上胸廓、肩

(松弛胸廓入口区的筋膜)


操作手法:上方手  肩部筋膜向头颈方向移位,即上斜方肌紧张

下方手  感受脊柱颈胸交界处的脉动,正常情况是头尾方向移动,现在是向头部移位,不向尾部移位

处理手法:用间接手法处理,向移动多的方向再移动一点,反方向受限的程度会减弱,直到两边平衡

 

08

胸廓横膈

 ▼

(松弛横膈)

操作手法:上方手  上腹部与胸廓连接部位

下方手  下端胸椎椎体部位,膈肌在胸廓投影部位,正常情况是头尾方向移动,此次脉动一直向尾部移动,向头部方向几乎感受不到

处理手法:用间接手法处理,向移动多的方向再移动一点,反方向受限的程度会减弱,直到两边平衡

 

09

骨盆

操作手法:上方手  用前臂和手向内向下挤压骨盆的两边髂骨

下方手  手掌置于骶尾骨下方感受脉动,用间接手法调节两边筋膜张力、脉动直至平衡

 

10

后枕-骶骨

(枕骨与骶骨平衡法)


操作手法:头部手  在头部枕骨下方

尾部手  在骶骨下方

我的感受:头部向头方向移动多,向尾部移动少;骶部向足部方向移动多,向头部移动少

处理手法:用间接手法处理,向移动多的方向再移动一点,反方向受限的程度会减弱,直到两边平衡

 

11

颅底

(重力松弛法)


我的感受:颅底枕下肌群非常紧,使用下方手法松解

处理手法:双手向上轻插到枕下肌群处,当此处肌群放松后,身体再向后移动带动双手向头部方向牵拉枕下肌群

            

12

静止点

 ▼

再次用CV-4手法感受枕部筋膜是否平衡,若不平衡再予以调节           

 

以上CST手法即可作为诊断手法,又可作为治疗手法。结合CST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发现患者躯干屈曲、圆肩、头前伸、下颌向下向后凹陷(下巴与颈部连在一起的感觉)、左耳相对右耳向上移动一横指的宽度,所以才会有左侧的头、颈、肩、后背的疼痛。

 

治疗后效果


疼痛减轻不明显,因为此次治疗前患者疼痛不明显;左肩前屈角度增大近30度,手基本可以上举到顶。

 

给予的建议


注意平时姿态不要弓背;

上身挺直,扩胸靠墙站;

检测血糖、血脂、血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