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乎高赞:这17本书惊艳到我的世界观

 AND_AL 2018-02-28


库管: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看过的书,遇到的人或者事,都会塑造我们的世界观。越是年龄渐长,世界观也会愈发难以改变。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能够遇到一本惊艳到自己世界观的书,会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或许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人,都会有不同的世界观。但总是存在一些优秀的作品,足以惊艳到多数人的世界观——


文 :知乎@ TQ Dong


先,定义一下惊艳,百科上说是面对美丽的人或事,内心受到了震动。


再说惊艳的书,我认为,可以理解为:一部改变自己世界观,对我理性认知起到重要作用的优秀作品。


01

保罗 柯艾略 的书 




他是我最喜欢的作者,他的大部分书我都看过,目前还在一点点啃他的书。他最有名的书,就是《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了。





我第一次看这本书是初三中考完的暑假,那年暑假我买了好多书,一个暑假慢慢啃,当时还是年少,对很多事情的认知还没有一个系统的判断,我经常会想:不知道为什么要那么努力,生活中在做的事到底有什么意义之类的问题。

当时也读了很多鸡汤,但是并没有什么用,看到了也只是看到了,这本书不是鸡汤,是海南椰子乌鸡汤。从来没有看过一本书之后感觉这么暖过,一个HE结局居然把我看哭了,看完这本书,我一瞬间成熟了很多。


02

还是保罗的书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




这是一本探讨生命意义的书——


To be or not to be, it's a problem.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书讲的大概是一个平凡的年轻女子维罗妮卡她无聊到想去死了....咳咳咳,正经一点:

维罗妮卡的生活非常平淡,平淡到她开始觉得活下去也就是每天这些事儿呗。既然每天都差不多,还那么无聊,那活着也没啥意义啦,吃瓶安眠药自杀好了,于是她自杀了,没成功,还被人误以为是神经病送到了神经病医院。

在神经病医院她遇到了很多奇特的人,遇到了很多奇特的事,她就开始思考……再说就是剧透了。

歌德曾经说过:“任何成熟的心都想过去死。”

03

依旧是保罗大大的书 

《波多贝罗的女巫》




女巫这个词最初的意思是:智慧的女性

因为从小表现出的异常禀赋而披上神秘的光辉,也因此招致普遍的怀疑与猜忌。她自由不羁,离经叛道,无惧传统成见,远赴东方学习书法,去伦敦波多贝罗街头迷狂舞蹈…… 岁月回溯,碎片重新拼接,通过前夫、神甫、生母、房东、记者、邻居的眼睛,串成一个寻访心灵故园的望乡故事,打开一个鲜为人知的惆怅世界……(来自百度百科)


从不同人的视角,讲诉了一个传奇女子的故事。

我很喜欢里面一段,雅典娜明明是最有灵性的女子在离婚后希望领受圣体得到精神上的解脱却被教会排除在外,而耶稣这样回答:“我的孩子,我同样也被拒之门外,他们已经很长时间不让我进门了。

在我死后,请将我站立着掩埋,因为我跪着活完了一生。


04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作者:高铭    



有些人质疑这本书的真实性,如果不相信的话就当科幻小说看吧。评论里很多人喷这本书,抄袭伪科学什么的.....其实我也就是当科幻小说看的,也没想那么多,看完有很长一段时间内脑洞关不上,仅此而已。

讲个故事——


从前有个国王,他希望自己是全国最聪明的人,于是就请了个巫师,让他把别人变笨。巫师在这个国家的井水里施了魔法,喝了就会变笨。结果,这个国家的人除了国王都变笨了,国王很满意,优越感爆棚。

过了一段时间,他感到不对劲了,他周围的人都傻里傻气的,对他的聪明举动不能了解,而且还反过来认为他更笨。国王心里想:明明我才是聪明的人啊。但是其他人觉得他只是在疯言疯语,他成了一个“蠢国王”。

国王最后终于崩溃了,跑去喝了魔法井的水,他也变傻了。但是其他人不觉得啊,他们觉得他们的国王终于正常了,国王跟他的百姓从此就快快乐乐的生活下去了。

我们生活的“王国”里,那些疯言疯语的人是不是因为没有喝井水才这样的呢?


05

《圣人请卸妆:历史就是重口味》




  • 杜甫,出身于主旋律公务员世家,小时候是五道杠,看《新闻直播》都会佩戴红领巾,觉得是国家大事。

  • 李白在文坛、黑道、皇宫、隐士圈都混得开,就是个会写诗的韦小宝。

  • 纪晓岚是性瘾者、清朝西门庆,一天不做五次爱会死。

  • 墨子是谢耳朵式的科学怪人,开创了一个高科技黑帮。

  • 郑板桥白天装穷叫苦做忧国忧民状,晚上花钱养男宠与美少年乱搞,在正人君子和猥琐大叔之间自由切换。

  • 说屈原是gay,爱慕楚怀王,有人说,怎么可以污蔑爱国文人!

  • 说辛弃疾嫖娼,有人说,怎么可以污蔑爱国诗人!

  • 说李清照好赌,有人说,怎么可以污蔑爱国词人!

  • 不过,偷偷说,爱国和嫖娼、好赌、搞gay不冲突啊!
    嘘!圣人24小时滚动伟大,好人365日天天崇高,让人毛骨悚然。


我们不可以讲伟人的坏话,因为他们都完美无缺,吃饭睡觉都是表率,至死还保留着守宫砂。

我们也不可以质疑英雄的言行,因为他们打出的喷嚏是矿泉水,拉出的屎都是工整的圆柱体。

我们也不太挑死人的毛病,因为中国人热爱死人,“死者为大”,这话本义是对死者的尊重,但很多时候发展成对死者的美化。人一死,道德层面自动升级,普通的成了美好的,美好的成了崇高的,崇高的成了不朽的。

于是,那些死了很久的古人,一个个被化好妆,涂上意识形态的油彩,京剧脸谱似的,按生旦净末丑几种角色分配好。台上的,照着剧本演;台下的,乖乖跟着念。遵照各自的原始设定,是演员和看客的天职。

历史学不是神学。让古人们卸了妆,不再饰演悬在空中的文化符号或政治图腾,而是回归人性,展露出各种款式的人格分裂来。一个诗意盎然的流氓、一个一往情深的泡妞专家、一个宅心仁厚的嫖客、一个精神错乱的女侠……这种突兀的搭配,多令人向往。

而干巴巴的“爱国文人”四个字,才是存天理、灭人欲,既避邪,又避孕。有时候甚至拿来当成迷幻药,让人活在社会的昏迷中、政治的昏迷中、历史的昏迷中。(摘自百度百科)


06

《徒步中国》  

作者:雷克




一个老外,从北京徒步走到新疆,他把这段旅程写下来,成了这本书。

看的时候有一种突然不认识中国了的感觉,会感叹:啊,原来中国也有这样的地方。原来在中国会发生这些事。

雷克看中国的视角很与众不同,有一种重新认识了祖国的感觉。

雷克是一个来自德国的交换生,在北京的大学念书。在他26岁的时候,他决定给自己一个礼物——徒步从北京回到德国。所谓徒步:就是指步行走出北京,进入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再从宁夏进入甘肃,过河西走廊,再穿过新疆的茫茫沙海,过中亚地区,进入欧洲。


07

《设计诗》 




这本书惊艳在,当你翻开它,你会看到...




作者是朱赢椿,他设计的图书还被评过“世界最美的书”。


08

搞笑诺贝尔奖系列  

作者:马克·亚伯拉罕斯


马克·亚伯拉罕斯,搞笑诺贝尔奖典礼组织者,他提供了一个玩笑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的某些正经问题


《靠近点,科学是最性感的世界观》

《笑什么笑,我们搞的是科学》



《别客气,请随意使用科学》




我看到有很多书评说这个系列都是标题党,不搞笑看不懂笑点在哪里。

这种用通俗趣味性的文字向大家描绘科学的书,也就不要一味的要求笑点了

所谓的搞笑只是科学家的一种自嘲。用无比严谨的态度去做一项无论是表象还是过程还是结论都极其无聊的研究,旁人肯定会表示无法理解而发出嘲笑。


生活大爆炸里谢耳朵小时候每天记录自己便便的形状大小就是一个栗子。人家是可是在认真研究。

爱因斯坦一开始提出相对论时,很多人也是当做笑话来听的。

别人的取笑,没那么重要——自己坚持思考,才是真正要紧的事。 


09

《爱你就像爱生命》 

 作者:王小波




《王小波全集》第九卷书信集,是王小波写给李银河的情书集。


我长这么大还没收到过情书....真是羡慕嫉妒恨....  单身狗表示受到了一万点伤害

摘抄几段——


我把我整个灵魂都给你,连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气,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种坏毛病。它真讨厌,只有一点好,爱你。


告诉你,一想到你,我这张丑脸上就泛起微笑。还有在我安静的时候,你就从我内心深处浮现,就好像阿芙罗蒂从浪花里浮现一样。

我的灵魂里是有很多地方玩世不恭 ,对人傲慢无礼,但是它是有一个核心的,这个核心害怕黑暗,柔弱得像是绵羊一样。只有顶平等的友爱才能使他得到安慰。你对我是属于这个核心的。


李银河写的序——


今天我去给他扫墓。他的生命就像刻着他名字的那块巍峨的巨石,默默无语。
小波离去已经七年了。七年间,树叶绿了七次,又黄了七次。花儿开了七次,
又落了七次。我的生命就在这花开花落之间匆匆过去。而他的花已永不再开,永远
的枯萎了。

翻拣他当初写给我的情书,只觉得倏忽之间,阴阳两隔,人生真是一件残酷的事。既然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和短暂,上帝为什么要让它存在?既然再美好的花朵也会枯萎,再美好的爱情也会湮灭,上帝为什么要让它存在?


没有人能给我一个答案。也许根本就没有答案。


10

《月亮和六便士》  

作者:毛姆




这本书真的可以改变你思考人生和看待世界的角度。月亮是理想的话,六便士就是现实。有人无视现实,跟随血液中的呼唤去追寻理想。


11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村上春树




村上春树第一本只写自己的书。如这般围绕一个主题,从正面书写自己,几乎从未有过。在长达四分之一个世纪里,日日都坚持跑步,各色各样的思绪从心底涌起……


从夏威夷的考爱岛到马萨诸塞的剑桥,从日本村上市参加铁人三项赛,到踏上希腊马拉松长跑古道,他,永远奔跑。(百度百科)


这是一本可以鼓励人的书。


12

《亲爱的安德烈》 

龙应台,安德烈 合著




这是一本龙应台和儿子安德烈用三年时间互通书信的结集。

母子之间的平等对话。36封家书呈现了母子两代人心灵的碰撞以及中西不同文化对个体思想意识的影响。

在信中,安德烈“有三分玩世不恭,二分黑色幽默,五分认真”;龙应台“有八分认真,二分知性怀疑”。安德烈对龙应台“嘲笑有加”;龙应台对安德烈“认真研究”。

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刻:


“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


13

《返老还童》 

作者: 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


这个作者还写了《了不起的盖茨比》。




对,就是皮特演的那个电影的原著小说。




书有完全不同于电影的感觉,全篇短小精悍,用词精准,完全的洗尽铅华。


14

《再穷也要去旅行》 

作者:(马来西亚)黄爱琳




这本书...几乎没有文笔...看起来就像小学生作文...其实就是一个喜欢独自上路的马来西亚女孩与读者分享旅行的快乐经历和心情。

背包式的旅行有更多的惊喜和冒险,同时也有机会接触当地的人,对当地的文化及风俗可以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后来,旅行的日子久了,纪念品就越买越少,游客越多的地方就会去得越少,作者知道她对旅行的定义已经渐渐改变,心里开始了解旅行所带来的真正的意义。


15

《东京塔:老妈和我,有时还有老爸》  

作者:中川雅也

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在初中的时候,借同学的来看。花了几节课看完,最后在教室哭的稀里哗啦。


后来自己也买了一本收藏了。时不时拿出来翻一翻。


这本书后来也被翻拍成电影和电视剧,还拿了很多奖。


小说从“我”一点点长大,一直写到“我”目送着母亲因病去世。


不依靠任何人的帮助,只是朝着那力量的方向行进,然后听天由命。 伤心欲绝抑或是后悔得肠子都青了的事情,都不知为何难以抵抗,只能持续地重复着。 


人生就像陀螺一样。 不停地打转,旋转着,重复着。 就这样,被拽拖着,被叩击着。我们燃烧殆尽。





16《一个人的村庄》 

作者:刘亮程


这是一本散文集,刘亮程是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

任何一株草的死亡都是人的死亡,任何一棵树的夭折都是人的夭折。任何一粒虫的鸣叫也是人的鸣叫。 

刘亮程心满意足地坐在空旷的田野上,平和地看着季节年复一年地走过村庄。草长莺飞。他像个旁观的哲学家一样守着那片温暖的土地。他从来就不想离开他的村庄。 

我喜欢在同一个地方长久地生活下去——具体点说,是在一个村庄的一间房子里。如果这间房子结实,我就不挪窝地住一辈子。 

这本书里好几篇文章都给我带来强烈的震撼感,让我感到一股淡得不着痕迹的悲伤无边无际地蔓延,同时感到自己真的是碌碌无为并且无所事事。 




17 《无比芜杂的心绪》 

作者:村上春树


世上的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求某个宝贵的东西,然而能找到的人不多。即使幸运地找到了,那东西也大多受到致命的损伤。但是,我们必须继续寻求。

村上春树的一本随笔集,我最喜欢其中一篇 《高墙与鸡蛋》——


“假如这里有坚固的高墙,而那里有一撞就碎的蛋,我将永远站在蛋一边。” 

在体制面前,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独一无二的灵魂和包裹着这一灵魂的脆弱的肉体才是蛋,战争——乃至人类的历史、现状及形成这一历史及现状的秩序才是那面坚硬的高墙。


 

— THE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