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干货)抱朴守拙的养生育儿智慧

 昵称52886280 2018-03-06

我们需要的很少,想要的却太多
——题记

经济越发展,人心越迷失,无穷无尽的欲望,蒙蔽了人们的心神。
执着,努力,奋斗,终于拥有,最后才发现,拥有的越多,不属于你的也更多,想要的也更多。
也许,有一天,你能有幸停下脚步,泡一壶清茶,居一处清净之地,蓦然回首从前,再认真想想未来,思考人生,思考生命,也许,你才会发现,你付出所有所换来的,并不是你需要的,甚至根本都不是你真正想要的。

当你眼前是五彩缤纷繁花似锦,你就很难把目光投向远方;
当你面对这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世界,你的眼光就不会很远;
这,就是我们目光短浅的原因。

目光短浅,于是看问题只看表面,只看眼前,浮躁,急功近利,贪婪……
这,就是我们当下的主流世界观。

中医,黄老之学,黄指皇帝,《黄帝内经》;老,指老子,《道德经》;上古时期开始,先辈们就坚信天人合一,抱朴守拙。
也许,只有在那种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才能看得更通透看得更远。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黄帝内经  素问 上古天真论》

健康长寿,并不需要山珍海味,高官厚禄,豪车豪宅,万贯家财!


(一)虚邪贼风

有形为实,无形为虚,实邪即看得见的伤害,比如刀枪棍棒跌打损伤为实邪;而看不见的如“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为虚邪。
人们只知躲避实邪很重要,刀剑飞过来了,谁都知道去躲,但不知如何躲避虚邪。
近段时间非常火的一篇网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中的主人公,就是吹穿堂风,感染风寒,后一步步发展至不治身亡。
可见虚邪有时候比实邪更致命!

“风、寒、暑、湿、燥、火”,本为“六气”,即大自然常见的六种正常的气候,当其属于当季的正常范围,如夏天该热的时候热,冬天该冷的时候冷,秋天该干燥的时候干燥,而且不超过正常的度,这个时候叫六气,六气是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的。
为什么又叫“六淫”呢?淫,意为水满了,不但满了,还溢出来了的意思,意思是超过,而且泛滥。这里通常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非时行之气,如夏天本来要热,但我们经常把自己关在空调房里,虽然温度不是太低(空调房温度最低也就16℃,而冬天低于16℃的温度很常见),这个就违反了季节规律,这个看似很舒服的温度就变成了“寒”;
另一方面,六气超过了正常范围,譬如夏天虽是要热,但持续40℃以上的气温,也会产生暑热之邪,这就叫过度了;   
最后,由于个人体质不同,人体对于六气的承受能力相对不足,这样也会导致虚邪入体,譬如流感流行季节,很多幼儿园,学校,办公室,大部分人都被传染了,但通常有几个并未被传染,未被传染的就是因为个人体质能对抗邪气的入侵。

那么如何躲避虚邪?本文重点就最常见的“风”、“寒”二邪为大家详解。

【风】   
“故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为他病也,无常方,然致有风气也。”

——《黄帝内经 素问 风论》


风为百病之长,大多数疾病的产生往往与受风邪有关,风邪易从皮毛而入,“或为寒热,或为热中,或为寒中,或为疠风,或为偏枯,或为风也,其病各异,其名不同。或内至五脏六腑。”(《黄帝内经 素问 风论》);
“故圣人避风,如避矢石焉”(《黄帝内经  灵枢  九宫八风》)
,古人知养生者,躲避风邪,看得比躲避刀剑还重要。
“贼风”是古人对风的一个非常形象的描述,像做贼一样来的风,偷偷地,趁你不注意,没有来得及防备的时候吹在你身上的风。
人体在意识到有风吹过来的时候,都会本能地把毛孔收缩,甚至紧缩成“鸡皮疙瘩”,但是当你的身体意识不到有风邪过来的时候就来不及闭合毛孔来防备,在这种情况下,就容易使风邪进入人体而致病,正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这种风就叫“贼风”。

人体何时容易受“贼风”的侵袭?
1 在疾病期特别是伴有肺气虚损的时候,肺气不固,很容易吹风受寒;
2 出汗的时候毛孔扩张,有的家长看到宝宝出汗马上掀开宝宝衣服,用冷的汗巾去擦汗,殊不知这样最容易使宝宝染上风寒。正确的做法是,先慢慢掀开宝宝衣服,把温热的汗巾伸进去以后慢慢地擦汗,擦汗的时候手伸入之处尽量捂住。年龄大点的宝宝要先告诉他要给他擦汗了,他就能意识到,身体本能做好防备。
3 坐车的时候特别是热天,打开车窗享受凉风,殊不知此时人的精神往往没有集中到风上面,容易受风寒;
4 睡觉的时候,卫气行于内,这个时候人体处于防备松懈的状态,“贼风”很容易乘虚而入;
5 在看电视玩手机的时候,人的精神集中在电视手机上面,很容易受风寒;
6 两个相对方向的门窗同时打开,形成对流,这种“穿堂风”让人躲无可躲,避无可避,容易使风邪入体。
总之,“贼风”不一定是多大的风,关键在于是否在身体的防御范围之内,肺卫失守,贼风乘虚而入,不管老人小孩,甚至是身体健壮的年轻人,都很容易滋生疾病。

【寒】
寒,分外寒和内寒,外寒多随风邪而入,合称“风寒之邪”;内寒多由体内阳气受损,或形寒饮冷,进食寒凉或凉性食物引起。

外寒是一种相对的寒,一方面是指温差度大,另一方面是温度变化快。
1 夏天炎热,经常吹空调的都会知道什么叫做夏日之寒,虽然空调室内温度最低也就16℃,16℃对于冬天来说,并不算低温,其实已经是比较合适人体的温度了,但是如果这个温度的冷气对着肚子、后背吹,用不了多久就很容易出现一些受寒的症状,这是因为16-24℃相对于夏日的炎热,已经属于低温了,所以这种外寒是指的温差大;
2 酷暑或严寒,使用冷气或暖气,使室内外温差很大,有的甚至在家里,厨房客厅卧室室温都相差很大,这种情况下也很容易受寒,也要引起重视;
3 洗澡换衣特别是冬天的时候容易受寒,是因为洗澡的时候没有及时擦干身体,体表水蒸发吸热,体表阳气被带走而引起受寒;

引起内寒一般有如下情况:
1 外寒入侵,机体奋起抗邪,耗损体内阳气,以致寒邪入体,所以生病的时候特别要注意顾护阳气,特别要注意饮食清淡,以免高蛋白、高脂肪食物消化损耗本就不足的阳气,以致内寒;
2 进食寒凉食物,如冰激凌,喝凉水,冰饮,吃冷饭等也会引起受凉而导致腹泻、呕吐等,属于寒邪直中;
3 进食凉性食物,虽然也是温热的,也会引起受寒,常见凉性食物一般有在水里生长生活的,如鱼虾蟹海鲜、莲藕、海带、海苔等,还有绿豆、白萝卜等。


(二)食饮有节

每临证,习惯嘱儿:“暂只吃母乳米汤稀饭米饭面条馒头青菜豆腐少许瘦肉”
患儿家长即问:“那牛奶呢?难道连牛奶都不喝么?鱼(鸡、牛肉、水果、鸡蛋、鸭蛋)都不能吃吗?吃点骨头汤总可以把?不要加强点营养吗?会不会变瘦啊?”
心好累!

【营养平衡点】
人类的饮食营养,是有一个平衡点的,这个平衡点应该像大概80年代的一般家庭,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但想天天吃肉,每天有牛奶喝,那个条件还没有,这个平衡点才是最好的。
物质过于匮乏,则营养跟不上;物质过于泛滥,则脾胃跟不上。
我们现在基本都属于后者,却一直在做着前者该做的事。

于是,新生儿黄疸普遍;
于是,母乳也容易引起积食;

【如何补】
不止一次听到这样的问题:
傅医生,中医院的教授说我宝宝脾虚-,我该给他吃点什么补补?
傅医生,我肾虚,给我配副药酒补补肾好不?
吃什么可以补脾?吃什么可以补肾?答案问问度娘一大把,但是,补脾补肾是不是“吃什么”就够了?

看到图上的那口锅没有?里面在烧着水,“补”是什么?往锅里加水?那叫增益的“益”,不叫补。补是因为这个锅有裂缝,有孔隙,漏水,所以需要用一块铁皮把裂缝,孔隙堵住,这才叫“补”!
“补”和“益”其实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但是,先要把锅补上,并减少损坏锅的因素,然后再“益”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个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我们每天做的就是往锅里加水,甚至是砸石头,殊不知,很多时候水加得越多,锅底的裂缝越宽,孔隙越大!

另外,俗语“早上皇帝餐,中午平民餐,晚上乞丐餐”,讲到的就是饮食的节律问题,通过上图可见,辰时,早上7-9点为胃经当令,此时为进食最佳时间,而巳时,上午9-11点为脾经当令,由胃受纳的水谷正好在此时交给脾胃进行处理消化。
所以早上7点左右进食早餐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是最有利于脾胃吸收的,而晚上,特别是申时以后(下午17点以后)不应吃太多,且应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尤其是晚上,应该让脾胃多休息,这个时候补充营养,不但脾胃不容易吸收,还容易导致损伤脾胃功能。
物质匮乏年代增强营养难,物质泛滥年代养好脾胃更难,总让人觉得是在虐待孩子。

【如何养】
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黄帝内经  素问 藏气法时论》

俗语“是药三分毒”,故称“毒药”,有毒才有药效;

脾胃不足,补养脾胃,最好的是五谷,平常俗称的“五谷”所指的五种谷物。“谷”原来是指有壳的粮食;象稻、稷(jì计,即谷子)、黍(亦称黄米)等。外面都有一层壳,所以叫做谷。
今时之五谷,当以稻、麦为代表,主要包括米汤、稀饭、米饭、面条、馒头等,而最养脾胃者,当属米汤,或是稀饭。
古人大病初愈,多以稀饭以调脾胃。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对桂枝汤服后特别嘱咐“啜热稀粥一碗”,也有养脾胃之意。
五谷为养,此养,相当于前文所述之“补”之意;

由于现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物质丰富,五谷普遍都比较廉价,很多人就开始认为这些东西营养不好,殊不知五谷乃植物传宗接代之品,植株所有精华都贮藏在此,是补养人体精气最佳上品!

所以千万不要小看一碗米汤,一碗豆浆,也不要认为贵的东西就一定是最好的,人生活在天地之间,最重要的三样东西是阳光、水和空气,但是这3样东西,都是不要钱的!

唉!当代人可悲的价值观!

如果吃的太多而不消化,大便难,可适当吃点当地当季的水果促进消食导滞,此乃“五果为助”;

五畜即指各种肉类,先补后益,如果脾胃功能还好,可以适当吃吃肉类,如果脾胃不好,还是先“补”,然后再“益”吧;

五菜为充,蔬菜类食物,能补充人体必需的一些营养素,是人体必需的。

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人体所需精气,必需通过四气五味相合而服,不能偏食,这里的偏食,意思是“寒、热、温、凉”四气和“酸、苦、甘、辛、咸”五味都要有,不能偏好,也不能缺失。


(三)恬惔虚无

中医经典古籍《黄帝内经》中有很多养生理论的记载,细读可见,古人之养生,特别注重养心。
《黄帝内经  素问 上古天真论》中提到的恬惔虚无,就是在告诉我们要健康长寿,必须要注意养心。

恬,用舌头舔心中的伤口,意为及时修复心灵的创伤;惔,即心中要看淡一切;虚无,即心要虚,不能有太多欲望,不能想太多事情,不能太过操心。


中医认为八卦对应着脏腑,其中离卦就对应着心火,而通过观察离卦我们就会发现,上下皆满,唯中空虚,卦象即表明心要空虚;
而今时之人,不知持满,争名夺利,心中各种欲望强盛,过度的欲望必然导致体弱多病,早衰甚至夭折!

所以大抵健康长寿者,毕为清心寡欲,看起来“没心没肺”之人,或者自我修复心中的伤口的能力很强的人。


(四)真气从之


“傅医生,现在做小儿推拿的都在宣传春季长高的保健推拿,你们为什么不做?”
在这个春天,不断有人在问我这个问题。
我想家长们的担心多来自于儿保医生说的“你家孩子身高体重不达标!”这句话。

生长发育,是现在很多家长在关注的问题,可是大家知道古人是怎么认识的吗?
小儿识悟通敏过人者多夭,稍费人雕琢者寿——《厘正按摩要术》

小儿需耗散更多真气方能识悟通敏过人,其后半生则由于真气已散,后劲必不足;童真,就是要有同年人该有的样子,小儿本就应该天真,那种不强行雕琢的自然的发育,虽然要慢一些,但是确保存了他的真气,后生当生活得更好!


早熟必定早衰,这是自然界的铁定的规律,记得小时候西瓜地里可以看到有些很小的西瓜,当其他都是白瓜的时候它就已经很甜了,但是你仔细一看,这个瓜肯定有某个地方已经烂了。
拔苗助长,不如顺其自然。一个人能长多高,一方面来自于父母的遗传,另一方面在于后天的培育,先天之本为肾,后天之本为脾胃。

肾中藏的是元气,又叫真气,小儿生长发育是肾中真气与脾胃之气相互搭配起作用的结果。

然脾胃之气可通过后天调养不断补充,肾气却很难补充,所以古语“元气大伤”的人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

就像我们所生活的地球,其内存的石油天然气的能量属于元气,而树木柴草的能量属于后天之气。我们现在大量使用石油天然气,使地球内部阳气空虚,阳热都跑到外面来了,所以全球大气变暖。

肾属坎宫,需持满,不能虚耗;脾乃后天之本,需休养,不能强补。这才是对于小儿生长发育我们最应该做的两件事!


(五)求医问药

【抗生素】
抗生素(头孢、阿奇之类)的滥用,一方面容易产生耐药性,即长期用一种高档的抗生素,体内产生耐药菌,以后只能用更高档的抗生素才能起效,可笑的是有些人知道抗生素有副作用,用一两天看见病情有好转就马上停药,殊不知抗生素使用要足量足疗程,否则更容易产生耐药性;
另一方面,抗生素的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的损坏以及其他方面的副作用也是饱受诟病,但仍不乏滥用者;
另外,人体与生俱来就有一套对抗疾病的体系,这套体系现代科学也承认,西医称之为免疫力,一生病就用抗生素,自身免疫力缺乏历练,体质当然就容易下降。
另外,抗生素药性一般属寒凉,现在由于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人体阳气尤其是脾阳肾阳本就不足,病时阳气受疾病的影响更加不足,滥用抗生素,使原本就不足的阳气雪上加霜。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黄帝内经  素问  生气通天论》,阳气不足,不能“卫外”(保卫身体免受外邪入侵),当然体质就好不了。

【镇咳、退热、止泻西药】
人体的一切症状都是身体对抗致病因素的一种反应,咳嗽是为了排出呼吸道的痰、异物;发热是为了改变人体的内环境让身体不适应致病菌的生长繁殖;腹泻呕吐是为了排出消化不了的宿食或致病菌。
中枢性镇咳药,如福尔可定,抑制呼吸中枢,使大脑发不出咳嗽的指令,咳嗽止住了,痰或异物被憋住了;
退热药,如布洛芬类、对乙酰氨基酚类,烧退了,身体内环境更适合细菌病毒支原体的生长繁殖了;
止泻药,如蒙脱石散,拉肚子止住了,消化不了的宿食或致病菌仍留在体内……

症状改善,并不代表病情就改善,更不代表病就好了。
但另一方面,这些药物并不是都完全不能用,症状过于严重的时候还是可以用,但是不能滥用,如何把握这个度非常重要

要把握好这样一个度,我们其实真的很需要一个与药品没有利益关系的有经验的医生帮你提供中肯的建议

【中成药】
再次提及西医开中成药的问题,中成药也是属于中药,必须在中医的辨证论治的指导下使用,但是现在很多西医对中医理论根本不懂,阴阳五行经络不明,四气五味不懂,对药性方义一脸懵逼,却反复开中成药,比方有很多西医认为“蒲地蓝是抗病毒的”;“清热即是消炎”,真是贻笑大方!
中成药的组方固定,剂量难以把握,其使用绝对比开中药饮片处方要难,但是作为根本不懂中医的西医医生,却是中成药推荐大户,真心为其病患捉急!
“是药三分毒”,中药以偏性纠正偏性,以求人体气血调和,阴阳平衡;寒热燥湿弄反了肯定弄巧成拙!

【偏方】
“孩子咳嗽?用川贝蒸梨效果好!”;
“孩子发烧?喝碗生姜红糖水!”;
……
你是否也遇见过朋友帮你推荐各种小偏方?
是的,这些偏方如果运气好,真的是速效,但是你知道为什么叫偏方吗?
偏方,就是有寒热阴阳偏性的方,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比方说风热引起的发烧用偏温热的生姜红糖水,就会适得其反!

【雾化】
“雾化对身体整体伤害小,副作用小,用药剂量小,直接作用于局部,效果快!”医生这样给你推荐。
我已无力吐槽,只想和你详细解读一下此话深意。
没错,雾化直接作用于呼吸道,药物直达病灶,对身体其他地方都没有损害,全部用来祸祸你的呼吸系统。
小儿,老人,以及呼吸功能不太好的病人,雾化的药物直达肺泡,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很难排出来。
有没有发现长期雾化的宝宝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几率增加?
有没有发现急性期雾化效果很好但是会遗留早晚一点点咳嗽拖半个月甚至更久?


对于疾病,我们应该这样做:

1 防重于治,平时注意养生,首先养心,小儿要坚持小儿推拿保健调理体质,注意饮食有节制有节律,讲卫生,顺应春夏秋冬四季生长收藏的规律制定作息时间、运动计划等(下次我们会有专门的文来讲解四季养生),躲避虚邪贼风;

2 发现身体有异样的时候及早进行处理,更加注意饮食,根据不同的病情,采取相应的饮食方案,更加要注意躲避虚邪贼风,尽量避免使用药物。

3 生病以后,根据具体情况,小儿80%以上的疾病是不需要药物治疗,通过饮食调理与防寒保暖等调护措施可以自愈的!所以,给宝宝的自愈力信心,不轻易使用药物,从而不断增强宝宝的自愈能力才是育儿良方。
另一方面,千万不要盲目相信宝宝的自愈能力,一方面,宝宝有任何症状就是在向你报警:“我身体出现问题了!”,这个时候需要及时作出处理,至少要在调护方面好好护理,如果需要推拿、药浴、敷贴的要及时到本诊所就诊,严重一点的可能需要配合服用中药,一些特别严重的,当用西药的时候要当机立断,特别是抗生素的使用,确定感染以后一旦开始使用就要足量足疗程,否则更容易产生耐药性。

4 病愈以后,还有一个恢复期,身体的脾胃功能,肺气都需要调养保护,这个时期也一定要注意饮食,注意躲避虚邪贼风的入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