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救赎灵魂五法|王蒙

 mihu16 2018-03-07
庄子的努力其实也在于拯救个体,尤其是士人个体的灵魂,他另有思路,另有救赎灵魂的五法。



庄子的努力其实也在于拯救个体,尤其是士人个体的灵魂,他另有思路,另有救赎灵魂的五法。


第一法  展翅天宇,与道合一 

个人是渺小的,然而天地是伟大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比天地更伟大、更长久、更本初、更本质的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在、无所不生、无所不臣服的道。道是老庄的概念之神,是类似上帝的无限、无穷、无涯、无名的概念。


庄子的说法是“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合一” ,这就是大道。你的几十年的生命是大道的无始无终的永恒的一次闪光,几十年的生命来自大道、归于大道,生死皆合大道,你就是永恒,你就是薪尽火传,你就是永不息灭的光焰。大而无当,大而化之,这正是你与大道结合以后的逍遥境界,正是自己的灵魂的被拯救。这个方法可以简称为大,你要扩大心胸,扩大精神空间,扩大眼界,与天地同质,与大道同构,与山河同在,与宇宙同化,与日月同游。


第二法  超越凡庸,矗立巅峰 


首先是超越世俗:清高超拔,绝不蝇营狗苟,尤其是不求仕途,不当官迷。庄子分析说,官位其实压根就不属于你,你有个官位,不过是临时租借了一顶乌纱帽用用,过段时间,你必须还回去的。他说得真透!不求美名,不求财利,名利都是毁人的。


其次是超越权威:不论是黄帝、尧舜、孔子孟子,都是有懈可击的,都不必迷信。


第三是超越生死。对于庄子来说,生死观是一个人的道性、道行的重要标志,是人们能不能成为知音,能不能成为莫逆的重要标尺。


第四是超越书本:除了庄子,中国的古圣先贤,少有谁那样尖锐地指出书本的不足恃。一会儿他通过一个木匠之口,指出一本书就是连一个车轮的制作火候也说不清楚,何况是治国平天下的大业?另外,他又指出,书本最多是古人的鞋印,不是鞋,不是脚,更不是活蹦乱跳的活人。


第五是超越环境:不要有待,不要盼着利用某种条件乘风前行。也还有其他,凡夫俗子越是看重的东西,到了庄子这里越是被看得一文不值。


第三法  虚静恬淡,坐忘心斋 


老子的最最精彩处之一是强调无的意义,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是否定性思维,可以设想,他看到知道的人们的负面行为负面表现太多了,愚蠢、奸诈、贪婪、狂妄、轻举妄动、胡作非为、自取灭亡、缘木求鱼、抱薪救火,所以他的思路是必须先狠狠地否定你一家伙,让你这个也无了,那个也无了,你才有救,国家天下才有救。这样的否定性思路,至今仍然很有意义。


庄子给人印象深刻的是对于“无”的积极正面的表述,那就是虚静,那就是恬淡,那就是寂寞。无的状态是一个大美大智大善的状态,这个状态一曰虚空,它提供的是巨大的容量、巨大的内存、巨大的空间,巨大的空间的意义不在于它什么都没有而在于它的什么都可能包容与存盘,空间还是安全的保证,高速公路上常常标有保持距离的警示,用英语说是space ,也就是空间,也就是虚,没有了虚,就没有了高速行进的可能。


二是静谧,有了静谧才有专注,才有冷静,才能进行充分的智能活动包括审美活动,才能摆脱浮躁的困扰。


三是恬淡、澹泊,摆脱私欲与肾上腺激素的干扰,处于一个生命个体的生理、心理最佳最主动的状态。


四是寂漠,后来写为寂寞,这种寂寞可以理解为伟大的孤独与自主,可以理解为个体生命与宇宙、与大道、与整个世界的生命本源的直接沟通。平常我们都处在鸡毛蒜皮诉红尘纷扰之中,寂寞才是精神的最高享受,才能做到人与道的统一。虚静恬淡寂寞,这就是道性。而做到虚静恬淡寂寞,要靠坐忘与心斋。坐忘就是物我两忘,就是能够做到自我的格式化,格式化了才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准与功能。心斋就是大大减少心头的私欲、妄念、计较、负担,就是自我心理清洁与保健。可以说,这第三法就是虚。


第四法  是非彼此,齐不齐一把泥 


你找不到像庄子这样明白透亮彻底清醒的人。他看得明白,物我、彼此、是非、长短,一直到正误、忠奸、进退……不论一时一地争得如何头破血流,最后往往是不过如此,只能风一吹,忘掉它。而高低、贵贱、贫富、寿夭、大小、寒暑……不论区分得如何天上地下,最后在无穷大的大道面前,这些差别无异于零。如此这般,人们不应该殚精竭虑地把体力脑力精力放在核战争相斗上,而应该放在逍遥地享其天年上。


这就叫作“齐” 。这听着有点儿骇人听闻、不着边际,又似乎不无道理,可以“姑妄听之、姑妄言之”——这八个字的成语也是出自《庄子 》。


第五法  逍遥神仙,精神胜利 


“藐 姑 射 之 山,有 神 人 居 焉,肌 肤 若 冰 雪,淖约若 处 子。 不 食 五 谷, 吸 风 饮 露。 乘 云 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不要做凡庸,不要做将相富商名人明星成功人士,而要做神仙。这就是庄子的教导。不要怕孤独,乘着大葫芦游江湖,这是有一点儿孤独的;跑到大臭椿树下睡大觉,这也是有一点儿孤独的,但只有这样,才见道行。老伴死了,敲着盆子唱歌,这也是难于被接受的,但同样也是这样,表现出了庄子对于生死的完全看开。尤其是关于藐姑射之山的神仙的描写,更是异香充满,沁人心魄。鲁迅在他的散文诗《雪》里对于南方的雪花的描写,就直接使用了此段中的词语。


人如何才能修炼成神仙呢?庄子没有细说,这里是有点儿神秘色彩的,例如《庄子》中还说呼吸——气功当中要把气吸到脚踵上去。庄子不是没有可能相信与向往当一个神仙的。但更重要的是精神胜利,是逍遥,是精神上的而不是特异功能式的神仙。对于庄子来说,对于我们大家来说,逍遥就是神仙,逍遥居就是神仙居,逍遥游就是神仙游,逍遥就是从精神上达到神仙境界,无是无非,无俗无欲,无争无妒,无贪无怒,无牵无挂,只有逍遥,只有自由自在,只有随遇而安,只有奇思妙想,只有神游天外,那敢情好。


当然,《庄子》当中也颇有一些过分消极、逃避责任、逃避如康德所说的绝对理念绝对命令(如见死应该施救),即首先铁律的东西,读者到了今天应该不难明白理解。无论如何,阅读庄子是一大享受,谈说庄子是一大快乐,接近庄子,大、越、虚、齐、神,会使我们活得更自如、更聪明、更灵动,更宽裕,如同发现与获得了一块新奇的神异又清爽的园地。


文 王蒙 摘自王蒙《与庄共舞:人生的自救之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