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什么意思?

 pgl147258 2018-03-07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 刍狗”出自今本《 道德经》第五章。

字面上的意思是:天地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世间万物在天地面前,只不过就像“刍狗”可以随意的丢弃、烧毁。

在这句话里讲的“天地“”既是天道运转,指代的是整个世界运转的一般客观规律,其运转的方式并不会因为人类社会的思想为指引,“不仁”可以理解为没有“仁“,或者不需要“仁”,“天地不仁”的意思就是没有“仁”这个概念或者不需要“仁”这个概念。

“仁”假“人”,是中国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仁”的最初含义是指人与人的一种亲善关系,后借指为人类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仁”字始见于儒家经典《尚书·金滕》:“予仁若考。”仁指好的道德。孔子首先把仁作为儒家最高道德规范,提出以仁为核心的一套学说。仁的内容包涵甚广,核心是爱人。孟子在孔子仁说的基础上,提出著名的仁政说,要求把仁的学说落实到具体的政治治理中,实行王道,反对霸道政治,使政治清平,人民安居乐业。

荀子云“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出自《荀子天论》,意指: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尧的圣明或者桀的暴虐而改变。)这和道德经里讲的“天地不仁”是一个意思。

“以万物为刍狗”,“刍狗”是中国古代祭祀中的一种用草扎起来的动物形状祭品,在祭祀结束之后就没用了,往往会被直接烧掉,所以“刍狗”在此处借代的是没有价值的东西。

所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一整话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天地运转自有其一套客观规律,其运转的过程并不存在人类的社会意识也并不以人类的社会意识为转移,人类的社会思想和意识在一般客观规律面前并没有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