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的“反动”思想:人类文明的进程,最终将是一场毁灭性灾难

 高云366 2023-10-05 发布于广西

观点/道德经 整理/张文举 配图/张文举

这是老子“道德经”自我学习的第2篇文章

老子的“反动”思想:人类文明的进程,最终将是一场毁灭性灾难

写在前面

《道德经》分为《道篇》和《德篇》。

《道篇》主要讲宇宙观世界观;

《德篇》主要讲社会观人伦观。

《道篇》可以理解成“天之道”;

《德篇》可以理解成“人之道”。

老子的“反动”思想:人类文明的进程,最终将是一场毁灭性灾难

“天之道”可以理解为:

人类被什么东西所支配和驱动着;

“人之道”可以理解为:

人类可以支配和驱动的是什么。

这也是现在所说的“道”与“术”。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虽说百花齐放,各自争鸣,都在各自阐述自己的思想及观点,所有的阐述都内含着一个统一的同构性,那就是:

“人的行为方式应该是怎样的”,也就是所谓的“人之道”。

但是,却都没有说明,这种行为背后的依据和根据是什么,这就让他们的思想、观点没有根基性可言。

只有老子追问了这个终极问题,认为“天之道”是“人之道”的根据和依据,探究了《道论》的哲学本质。

本文共计10497字

阅读时长约60min

老子的“反动”思想:人类文明的进程,最终将是一场毁灭性灾难
老子的“反动”思想:人类文明的进程,最终将是一场毁灭性灾难

东西方的哲学差异

好,让我们一起进入老子宇宙观和自然观的瑰丽精神世界。

首先,我们来看老子说的“夷 希 微”。

老子的“反动”思想:人类文明的进程,最终将是一场毁灭性灾难

老子说:

“视之不见明月夷,听之不闻明月希,搏之不得明月微。”

先说含义,这段话的意思是在说,凭借人类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系统,是无法感知或者捕捉“道”的。

这是因为,人类获取外部信息的通道只有五条,也就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这五条通道,除此之外再无感知外在事物的通道。

这就是常说的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博之不得,从这里也能看出来,老子要想谈论“道”,是何其的困难。

因为它要超出人类感知通道,去捕捉天地万物之根源,是一种对于“万物本源”的追问,从这一点上,“道”和西方的“本体”追问不谋而合,是在讨论同一个问题。

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巨大不同,也是由此开始变的不同的。

西方在“本体论”之后随着使用抽象思维,慢慢发展出了“逻辑”,用逻辑沙盘做思想实验,在信息量不足的情况下,用“逻辑”在大脑中做思想实验进行逻辑推演,再之后随着信息量和工具的强大,可以做科学实验证明,从而发展出了科学。

而我们自有了文字的出现,都是象形文字,因为当时的每一个象形文字都代表着一幅画,也就意味着每一个字背后都代表着一件事,这是我们直到现在仍在使用具象思维的重要原因,而具象思维的习惯更多的是让人揣摩、猜测、去悟背后的深刻道理。

久而久之,到这种神秘的中间缺乏证明、联系贯通的表述,就变成了玄学。

这就造就了东西方哲学的巨大差异,西方求“证”,东方求“悟”。

老子的“反动”思想:人类文明的进程,最终将是一场毁灭性灾难
老子的“反动”思想:人类文明的进程,最终将是一场毁灭性灾难

老子思想脉络主线

好,再回到我们的主线。

只有先想办法弄懂《道德经》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梳理出老子当年要讲什么主旨,和整个思想脉络主线,才能把握住老子到底在说什么。

这里就有一个前提,要想知道老子到底想要做什么,就要从当时的历史大背景和文字符号原意两个方面作为基础。

首先,我们来看当时的历史大背景。

这就要再往前追溯,起初人类的主要食物链条大概是“人类吃植食性动物,植食性动物吃草”,这也就意味着“植食性动物”这种食物链条形式,限定了人类数量的规模性发展;

后来人类学会培育粮食了,这让人类规模得到了大幅发展,人类数量以几何形式快速扩张,这就面临一个新的问题,生存资源和人伦社会关系变的格外紧张,开始从竞争演化到杀戮;

由此开始,争生存资源和人伦社会关系的处理,逐渐演变成了当时最为核心重要的问题。夏灭商,周灭夏,直到战国时代,一百八十个小国家打成一片,究其根源,都可以归纳成“由农业文明引发的生存资源和人伦社会关系问题”。

基于要处理这样的问题,从而孔子、荀子、庄子等这些“大家”们,才都以各自的理念来宣讲“人类应该遵行什么样的行为之道”,也就是各自阐述自己的“人之道”。

所以,我们可以推演出,在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之下,所有的思想家、政治家、纵横家等都是在解决处理“生存资源和人伦社会关系”的问题。

这是从诸子百家的角度,来看的当时历史大背景。

再看文字符号原意,语言文字是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能够迅速与兽类拉开距离,并最终成为地球上最高等级动物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为止,全世界绝大部分国家最初的文字形式都已经被更替,几乎现在都在使用拼音文字,只有我们中国这种象形文字一直延续到今天还在使用。

就像前面提到的一样,最初创造的文字,都是把具象的现象浓缩成一个简单的字符形式,也就意味着每一个字都是一幅图画,也代表着每一个字都在描述一件事情,这就是最早的甲骨文形式的文字符号;

后来在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的汉墓中,出土了老子《道德经》原文的“帛书”,里面所使用的文字字体大致可分为篆隶、古隶、汉隶三种,对于这种字体的解读,已经比甲骨文容易很多了。

现行版《道德经》虽然历经四次改版,但经过专家对比,《帛书》和现行版《道德经》所描述的内容,在文字形式上改动有七百多字,但贯穿全文理解,里面的原旨和中心思想没有变更。

也就意味着,从文字符号原意的角度追溯,现行版《道德经》和老子所著的原书《帛书》相比,原旨和中心思想是一致的。

总结“历史大背景”和“文字符号原意”这两点,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1.老子也是通过自己的思想著作,来解决“生存资源和人伦社会关系”的问题;

2.《道德经》虽然历经四次改版,但依然保持了《帛书》中的原旨和中心思想。

所以,解读现行版的《道德经》,看老子如何运用智慧,处理“生存资源和人伦社会关系”,是学习《道德经》的方向和路标。

要不然,很可能会瞎读,就会看一千遍《道德经》有一千遍的理解,却始终不能读懂老子到底要干嘛。

老子的“反动”思想:人类文明的进程,最终将是一场毁灭性灾难

万物一系演化而来

好,有了老子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个基本思路,再看《道论》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老子在第十四章讲: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意思是说,如果要驾驭今天人类文明社会的操作之道,你必须把握住天之道,你才有资格、有可能、有依据讨论人之道。

言外之意“道论”的核心是宇宙观,只有把握住宇宙观,才能把握人世观、人文观、社会观、人生观。

这里面就有一个“凭什么”,也就是凭什么非要把握住天之道,才能有资格有可能有依据讨论人之道呢?

这要从《道德经》的整个结构上来看,老子有一个根基性的“隐含假设”,就是“万物从道一系演化而来”;

就像老子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背后意思就是在说“万物从道一系演化而来”,而这个根基性假设贯穿了整个《道德经》。

这里所说的“道生一”,意思是在说“道派生了混沌”;

“一生二”意思是在说“混沌派生了天地”;

“二生三”的意思是在说“天地派生了人、动物、植物”;

“三生万物”是在说“人、动物、植物派生了其它有机生命体”。

背后的逻辑就是在说“万物都是从“道”逐步一系演化而来”。

有了这个“万物从道一系演化而来”的隐含假设,把握“天之道”才能讨论“人之道”这个逻辑才能成立,要不然就会“凭什么?”。

老子的“反动”思想:人类文明的进程,最终将是一场毁灭性灾难

后来“奇点”理论出来,借助大信息量的验证,终于从科学的角度,证明了万物都是起源于奇点大爆炸。

大爆炸先是产生了氢子、玻色子、夸克这三种基本元素,然后再由这三种元素不断分化,逐渐演化出来整个宇宙的存在,到今天为止,137亿的宇宙有了根基性的解释。

而两千多年的老子,就对整个宇宙的形成,有了“万物一系演化”的猜想,可见这种洞见是多么极具力道的猜想。

那么有了“万物从从道一系演化而来”这一假说,又引申出两个问题:

1.作为一系演化的源头“道”是什么?

2.如果万物都是从“道”开始演化的,那么“道”又是怎么来的呢?

老子在第二十五章给出了解释,重点描述了对于“道”的猜想,原文是这么说的: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吾不知其名,强子之曰道......”。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老子对于“道”的猜想是这样的。

有一个东西在“天地”还没有形成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拟存在,是一种不依靠外力独立运行的存在,是一种永不枯竭的存在,我不知道他是什么,只能强行给他取个名字叫做“道”。

换句话说,老子猜想,“道”是整个宇宙的最初的存在形态,是一种虚拟的、永恒无限的、不可分割的原生态的存在,不知道应该怎么称呼它,只能强行叫它“道”。

这是回答了,作为万物一系演化的源头“道”,是什么的问题。

然后第二十五章老子接着讲: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就阐释了“道”是怎么来的。

这段话的意思是在说,人应该效法地,地应该效法天,天应该效法道,道应该效法自然。

此处所指的自然并非自然界的意思,当时还没有自然界这个词汇,此处的“自然”指的是“自然而然”,也就是“道效法它自己”的含义。

为了便于理解,穿插一个题外话。

在西方的学问中,有一种解决神级问题的神性法则,叫做“自指性”法则。

哥德尔的不完备性定理,用的是自指性;

图灵的计算机停机问题,用的是自指性;

大神冯·诺伊曼的机器自复制问题,用的也是自指性。

意思是一切事物都是由其它事物生发出来的,事物背后还有事物,但是要有一个“有限步骤”,要不然就成了无限循环的无解悖论了。

在一个有限步骤内,有一个“绝对源头”的存在,它即创造了其它事物,并且它具备“自指性”,又创造了自己,是一种“绝对源头”的存在,这就是“自指性”的神级法则。

同理,再回到“道效法自己”的含义上,老子给“道”的来源,定义了一个终结解释,“道”自己创造了自己。

再回到由“万物从道一系演化”引申的两个问题上。

“道”是什么?

答案:道是一种虚拟、永恒无限、不可分割的存在形态。

“道”是怎么来的?

答案:“道”自己创造了自己。

从这个意义上讲,老子为“人之道”的源头找到了根基性解释,那就是“天之道”,老子也为“天之道”的源头找到了根基性解释,那就是“自指性”,“道”作为绝对源头即创造了其它事物,也创造了自己。

至此,老子“万物从道一系演化”的思想脉络,算是梳理清楚了。

老子的“反动”思想:人类文明的进程,最终将是一场毁灭性灾难

无为源于天道的总结

从追究终极的哲学思维角度来说,老子这种追问终极的哲学思维,在古代思想家中绝无仅有,比起西方哲学先贤柏拉图、苏格拉底等,这种深邃的哲学思境,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们继续看老子《道德经》的第十六章,原文是这么说的:

“至虚极也;守静笃也;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也。

夫物雲雲,各复归于其根。归根曰静。静谓复命。

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作兇。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在说,当一个人保持心性不被外界干扰,思想和身心才能与周围环境融会贯通,就能感知到天地万事万物的规律。

虽然万物复杂众多,但是都离不开生死的变化,到头来还是要各自返回根源,这是万物变化的常规。

“道乃久”又再次强调了“道”的特质,是永恒无限、不可分割的,也只有把握住了这种万事万物运行规律的原理,才能最大限度的去“合道”。

如果通过这段描述,只看到了老子的“辩证逻辑”,那就太肤浅了。

再深入的来看,老子是在通过研究事物表象,探索事物背后的本质。

换句话说,老子认为在事物流变的背后,一定有某种不变的本质,老子要追究眼前飘忽流遍现象世界背后的本原。

只有对事物背后的本质理解的足够深刻,才能算得上依“道”而行。

这和古希腊哲学的“本体论”时代完全一样,古希腊早年的哲学就是在追究“存在”,追究“本体”。

他们所说的“存在”绝不是眼前万物之呈现,他们认为这些不断在流变的东西都是假象。

但凡是真正的存在,一定是“永恒”的存在,一定是“不变”的存在,一定是不可分割的存在,那个存在才叫“存在”,是那个东西支撑着或支配着前面的这个假象世界。

就像柏拉图提出的“理念”,是一种真实的存在,桌子会腐朽,山会垮塌,水会改道,但“理念”永远是永恒不变不可分割的,万事万物又都是从“理念”中生发出来的,是“理念”在支配着这个现象世界。

还有一些像“逻各斯”、“几何”、“数”等概念,都是西方哲学家,用来作为流变现象世界背后的“本体”存在的。

由此可以看出古希腊哲学思境之深入。

所以,老子“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这句话跟古希腊哲学的追究对象十分相近,表达东西双方的大贤们在轴心时代思境之深远深邃。

而且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重点,既然老子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里,表达着万物一系演化的序列;

那么他这句“天乃道,道乃久”这句话里,就又表达了在这个演化序列中,有恒久性、稳定性的差别,否则他没有必要讨论“道乃久”。

这显然是在说非“道”的东西,表层的东西都是不能持久的,没有稳定性可言的。也就是进一步再说,表象流变的东西都不长久,只有把握住事物的本质才能长久。

所以,这里老子对于“演化进程的稳定度状态”有一定的猜想,或者老子对于“演化进程的稳定度递失状态”的一种猜测性表述。

也就是说,万物皆是一系演化而来,万物演化的元起点是“道”,是“道”派生了“混沌”,“混沌”派生了“天地”,“天地”又派生了“人 动物 植物”,“人 动物 植物”又派生了一切生命体。

作为生发万物元起点的“道”,最具有奠基性、稳定性、永恒性、不变性、不可分割性,这种特性“混沌”比“道”弱,“天地”又比“混沌”弱,以此类推。

老子之所以说“道乃久”,背后的深意代表着一种对“演化”的猜测性表述,整个演化的过程可能是不太稳定的,演化力道也可能是在逐渐递失的,所以越往后演化失衡的可能性越大。

所以,也只有先弄懂了整个宇宙演化的规律,才有可能把握住“没身不殆”,否则对演化原理都不明白,也就根本谈不上“把握”了。

老子的“反动”思想:人类文明的进程,最终将是一场毁灭性灾难

然后老子又讲: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如果仅从字面意思解读,就会有很多人说老子这个人薄情寡义。

那么老子这句话究竟是想讲什么?

首先,关于刍狗这两个字是什么,学界也有很多争论,因为甲骨文中刍这个字是画了两只手,然后手上各画一只草,这个字是刍的意思。

老子的“反动”思想:人类文明的进程,最终将是一场毁灭性灾难

所以,就有甲骨文学者认为,刍狗就是落在草窝中的小狗,也就是没有母亲护养的狗,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刍狗的意思就是草扎的狗。

古代祭祀天地和祖先要摆上牺牲,牺牲是分太牢和少牢的,所谓太牢就是大型动物,比如牛、猪、羊,所谓少牢就是小型祭祀牺牲动物,比如鸡,比如鸭。

那么再普通的百姓,这个祭祀成本对他来说也太高,于是百姓用草杂的动物、纸糊的动物来代替牺牲,作为祭祀品,这叫刍狗,它表述的是很轻贱的东西,很低贱的东西。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其实是老子的一个隐喻。

这句话的实际老子是在说,“天地”运行的时候,也就是“天地”在派生人、动物、植物的时候。是不讲人类文明社会所讲的那么多东西。

人道之焕发在“天地”那里没有,它以万物为刍狗,也就是他把万物看得很低贱,绝不给予特殊关照,结果万物顺势而发,永恒存在。

老子的意思是,既然“天之道”是这样行为和这样操作的,那么“人之道”也就应该顺其而动。

就像“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真正管理天下者应该无所作为,应该不用文明派生出来的那些过多的花样,它只会扰动和破坏人类的生存境况。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句话里,仍然标示着,老子在讨论“人之道”的时候,人类该怎样运行的时候,先看“天地”是怎样运行的。

而且这句话里还包含一个意思,老子反对人类文明社会花里胡哨的那些操作。

他认为人类文明社会过多的理念、过多的明堂、过多的手段,其实是对人类生存的戕害,是违背天道之举。

所以,老子的“无为”之论,来自于对天道的总结。

老子的“反动”思想:人类文明的进程,最终将是一场毁灭性灾难

文明与天之道

那么问题来了,“天道”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

首先看下老子所谓的圣人是什么意思,中国古代先贤都用圣人,比如老子用,孔子用,韩非子也用。

孔子所说的圣人,是指德行极高而有高权位者,叫圣人,孔子把人分三等,圣人、仁人、君子。

韩非子所说的圣人,是指有独裁之力,深通法术的君王。

可见,不同先秦学者使用圣人的概念全然不同。

可老子所用的圣人,是圣人的最原本含义。

老子的“反动”思想:人类文明的进程,最终将是一场毁灭性灾难

先看一下圣这个字甲骨文的写法,先画一个非常具象的耳朵,旁边画一个口,底下画一个人,这个字就是繁体字“圣”这个字的来源。

在氏族社会,血缘社会,没有政府,没有暴力,没有特权,没有法治。

它的管理方式是族群里的长者,母系社会的老女人,父系社会的老祖父,他们让所有族人把自己的意见表达在他那儿,然后由他协调众人。

共同管理这个亲切慈祥的血亲之长者,叫圣人。

孔子说“吾从周”,就是我追随和尊奉周代的封建礼制。

老子叫“吾从商”,就是我追随的是商代的始族部落生存方式,可见老子对人类原始状态,文明初期乃至非文明状态,高度赞赏。

所以老子的圣人跟孔子、韩非子以及后人使用的概念全然不同。

那么老子认为人类在文明化以前,他的那种动作极少,非常无为而和蔼的处理天下事物的方式,才符合天地无为之道,这就是老子这段话的含义。

然后老子接着又说:

“上善若水。”

它的原词含义是上善,指最佳的状态,若水,像水一样。

老子说上善若水,它是用水这个具象的东西来形容,或者说来比喻天道运行的自然方式和自然状态。

这样讲还不足以理解,因为老子背后其实大有深意,因此它下面仅追一句话,叫: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水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竞争,这句话背后的深意,是要批评人类文明社会是一个竞争结构。

人类在原始氏族社会的时候,它是真正的公有制,是人类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共产主义,叫始族公社。

没有私有制,人类之间也没有竞争关系,那么人类文明化以后,私有制发生,人类之间社会关系紧张,形成剧烈的竞争格局,由此带来天下紊乱,苍生难安的局面。

因此,老子讲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句话的含义就是,批评人类文明社会违背天道而运行。

他接着又讲:

“处众人之所恶,故己于道。”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水总是上下流的,流到最低处,基层平坦,由于他的行为方式是向下流动的,而且处在最低的地位,因此为众人所厌恶。

他这里所说的众人是指文明人,他这句话仍然是在批评文明人,因为文明人总是争上游的。

而老子认为天地运行,没有这样的竞争格局,没有这样的向上配位的冲动,因此他说,故己于道。

因此,水的状态最接近于“道”的呈现状态,这是这句话的全文和原意。

换句话说,上善若水这句话,其基本用意和指向,在于批评人类文明社会违背天道而运行,这才是这句话的核心含义。

所以,天道与文明的关系是什么?

一句话总结就是:

“人类文明发展进程违背天道运行”

这也就隐含着另一层意思,“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将会带来一场灾难”。

老子的“反动”思想:人类文明的进程,最终将是一场毁灭性灾难

文明是一场灾难

试想下,在最初的时候,人类还像猴子一样在树上爬,那个时候智慧还没有伸展,文明还没有萌芽,没有复杂的语言和文字,农作物还没有被驯服,火还没有被驾驭的时候。

人类和其它动物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吃饱了就躺着休息,饿了就去找吃的,渴了就去找水喝,冷了就躲进山洞里,那个阶段的人类除了需要抵御其它食肉性动物,几乎没有什么烦心事,幸福指数很高。

老子的“反动”思想:人类文明的进程,最终将是一场毁灭性灾难

随着进化的时间累积,人类这种直立的行为,首次解放了双手,让双手和大脑可以同时配合着作出更加复杂的组合技能,这种可以多任务处理的能力,极大的促进了开发资源和相互交流的能力,从而进一步为智慧的伸展打下了基础。

随着智慧的进一步发展,人类缔造出来了“认知革命”,不知怎么地,人们语言技术开始变的丰富起来,除了那些最基本的“有危险”“有事物”等沟通语言,人类突然有了“想象力”,学会说谎话了。

例如“熊是我们的守护神”,虽然是一句谎话,但是随着大家都相信这个“虚构的故事”的时候,就开启了文明的开端。

对“实在”加以虚构,才能构造文明,这是人类脱离动物般思境,进入人类创造的文明时代。

由此,人们依靠着“想象力”创造出了“神”,东方有“盘古开天辟地”,西方有“上帝六天创造世界”,开启了“神创论时代”,一切无法解释的现象都交给了万能的神。

正是这种能力,让人类可以规模性的形成一个团体,一个组织,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并组建起复杂的社会体系,从而发展出更加高级的文明。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这是一次巨大的突破,之前的物种要想进化,归根结底都需要基因上的突变,就像猴子变成猩猩,猩猩再变成为人。

但是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两百万年,而人类向智人的转化,只经历了短短的七万年时间,究其根源,这个物种向前迈进的变化,不是依赖基因上的突变,而是依赖人类学会了“群体合作”。

也就是直立行为让智慧伸展有了基础,智慧伸展让人类拥有了想象力,而想象力开启了人类文明时代的大门。

随着文明时代的继续推进,人们慢慢学会了培育粮食和驯服动物,让人类从采集时代走向了农业时代,围绕着种植农作物展开了生存方式,这也让人变成了定居动物。

这种稳定性让人类数量由此开始暴涨,生存资源和人伦社会关系也因此变的格外紧张,为了处理这种关系,人类又通过文明基石,构建出虚拟的政治秩序系统。

有了秩序才有分工的不同,人类整体通过分工合作取得了飞速的进步,却让每一一个个体的苦难增加了,古代文明中的那些埃及金字塔、罗马斗兽场、长城等这些伟岸的奇观,都政治秩序的产物,都是当时的统治者、法老们对普通百姓奴役压迫换来的。

老子的“反动”思想:人类文明的进程,最终将是一场毁灭性灾难

就像埃及修建的金字塔,本质上并不是古埃及人因为害怕,所以服从命令去修建金字塔,而是因为他们相信法老是神在人间的代言人,从而深信法老所传递出的神的旨意。

更直白的讲,整个农业文明时代,就是用大部分人的凄惨处境,换来了小部分人至高无上的统治阶级,又奴役了大部分人,去创造所谓更高级的文明。

纵观整个历史,人类在设计这种秩序的时候,特别擅长想象出高等和地等的差别,比如白人比黑人高级,男人比女人高级,还会给出无数的论证,但实际上这些论证都只不过是想象的衍生品而已。

继而让人的欲望开启了智慧细分模式,滋生出了权利、等级、统一货币等分类和差别,到此还远没结束,到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全人类恰好一起想象出了三种秩序,金钱秩序、帝国秩序、信仰秩序。

金钱让人们有了万物交换统一媒介,成为了有史以来,最普通也最有效的互相信任系统。

帝国秩序本质需要传播统一的法律、文字、语言、货币,建立共同的文化属性,这让身处帝国内的人群有了高度的统一性。

宗教秩序又再一次的从帝国秩序上增加了凝聚力量,把人性的神圣抽象化提炼出来,用“信仰”这个工具传播它的理念和价值观。

这让每个人的一举一动,都暴露在别人的眼光中,有意无意的就会让人在意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荣誉感。

这个时候的人类,开始膨胀出更多的欲望,不再满足于仅仅吃饱穿暖的阶段,对于精神方面的追求胃口越来越大,甚至可以用永无止境来形容。

人们逐渐变的越来越贪心,欲望和文明相互刺激,文明衍生出更多的欲望 ,欲望又催生更大的文明,让整个文明进程变成了一个不断调动和满足欲望的过程,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疫情之后参加过一个生物活动讨论,其中有一个生物学家表示,以现在的技术,只需要100人的团队,加上10亿美金和五年期限,就能造出来一种超级病毒,放到人群中传播,仅需要一年时间就能把全球所有人类和其它生物全部感染并杀死,这就是人类文明带来的威胁。

当然这毕竟是假设,我们再看文明现在正在发生的灾难,现在由于环境的污染,全球正在从燃油车向电动车方向转变,看似减少了尾气的排放,但实际上电池的处理危害更大,一节7号电池埋在地下,就能污染辐射一公里之内的土地,如果以后全部更替成电动车,这么多的电池有应该怎么处理呢?

埋掉污染土地,燃烧立马就会释放超过四十种危害气体在大气中传播,其中就包含至少两种致癌物质。

然后雨水又会将这些污染气体带入地面进入土地,而土地是我们长粮食的根基,就会造成我们的粮食在胎里就受到了污染。

再看生活垃圾,一座不大的城市一天就能产生上百万顿的垃圾,这些垃圾绝大部分都是工业产品垃圾,无论是掩埋、燃烧都又会碰到上述问题。

还有我们的粪便,全球七十亿人的粪便,几乎都排进了江河湖海,而这些江河湖海和我们的地下水是相同的,也就意味着我们的食用水资源已经被污染,而且加上各种工业排水,试想下水资源的健康程度可想而知。

再看全球升温,如果全球气温再上升两度,南极隐藏在冰层下的数十亿吨固态甲烷,就会变成气体形式被释放出来,这是一种对人体来说极具危害的气体,并且极易燃烧,一旦被释放,人类将再无解决全球变暖的手段。

水资源被污染,土地被污染,空气被污染,这都是文明高度发展所遗留的产物。

当我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空气资源都因文明遭受巨大损害的时候,生存环境遭受威胁的时候,人类又该何去何从呢?

从大尺度时空来看,人类目光短浅,只知道不断地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更加高级的文明,却始终不知道人类最终要走向哪里。

这就像一条鱼一样,只知道在水里面游,却始终不知道这条河的走向,这条河是通往大海,还是通往正在冒着岩浆的火山口中。

又像是一列高速奔跑的火车,人们不断地在火车舱内追逐更好舱位,却始终不知道这列火车要开往哪里。

人类目光短浅,总是出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

就像需要更好的交通工具,就把马车替换成了燃油汽车,等到需要解决尾气污染的问题,又用电车替换了燃油车,等到未来需要解决处理电池的时候,到时候再想其它解决的办法,总是走一步算一步。

这就等于人类文明先释放一个小魔头,等到小魔头作乱的时候,再释放一个中魔头去制服小魔头,等到中魔头作乱的时候,再释放一个大魔头去制服中魔头。

以此类推不断向前,总有一天释放出了无法制服的魔头的时候,人类就只能双手一摊了。

老子的“反动”思想:人类文明的进程,最终将是一场毁灭性灾难

老子反动思想

基于此,文明最终将会导致一场毁灭性的灾难,中国思想巨匠中,仅有老子有此极富深远的洞察,和极具力道的猜想。

老子的《道德经》,只要仔细阅读,就能看出其中的老子的“反动”思想。

基于“万物从道一系演化”这个基石假设上,老子猜想演化的方向可能是层层弱化的演动趋势,从而推理出“弱化现象是道的实现方式”,万物的本质就是遵道而行自然呈现,其它任何干预都是在扰动破坏道的运行,这是《道论》的核心。

如果人之道应该遵循天之道的运行律令方式,就可以推理出“无为而治是德的实现方式”,也就是人类的一切行为方式,除了吃饱穿暖之外,其它都是多余的,这是《德论》的核心。

继而就能推理出老子的反动思想反的是什么,要想人之道的行为遵道而行,就要从根源上杜绝吃饱穿暖之外的节外生枝。

人因为直立行为让智慧得到伸展,智慧伸展带来了想象力,想象力让人有了虚构故事的能力,虚构故事是文明的开端,文明的进程最终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

老子的切入点就是“反对文明”,文明所带来的一切东西,从遵道而行的角度来说,都是奢侈品,都是多余的节外生枝,都是违背天道运行的行为。

所以,反对人类一切文明化的行为,这是老子“反动”思想的核心本质,也是“无为而治”的本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