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传统绘画概论之宋代

 明远小筑 2018-03-11

宋朝重文轻武,文人审美开始占据主流地位。宋徽宗一生精于书画,在位时成立了官方画院,将绘画地位提到了历史最高。

南宋四大画家 刘李马夏

刘松年 李唐 马远 夏圭

刘松年《仙山楼台图》

李唐《采薇图》

《采薇图》表现的是商纣王的两个儿子伯夷、叔齐为躲避西周的吞并而躲到首阳山里, 宁愿饿死,不食周粟,体现的是一种气节。

李唐的绘画影响了宋以后整个画派。

李唐的斧劈皴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明朝唐伯虎的画就以斧劈皴为主,继承了李唐的笔法,而达到一种清丽超脱、幽远幽静的笔法造诣。

斧劈皴

中国画皴法的一种,谓用笔如斧削木。这种皱法宜于表现质地坚硬、棱角分明的岩石。南宋的山水画家把斧劈皴用于水墨山水,加重了披染,出现水墨苍劲的风格。

“斧劈皴” 李唐《万壑松风图》

李唐八十多岁的时候,正值战乱,北方大部分领土已被金兵占领,南宋偏安于一隅,很多人选择画一些歌功颂德的东西来粉饰太平,从而使花卉作品达到一个繁盛的阶段。

李唐此时也慢慢流落到南宋。到了南方,没有得到皇帝征召的李唐一开始只能到大街上卖画。卖的是山水画,黑乎乎的,不招老百姓喜爱,买的人也很少。李唐于是吟诵了一首诗抒发内心的愤懑:

云里烟村雪里滩,

看之容易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

多买胭脂画牡丹。

这首诗将他的思想、际遇都蕴含其中,在当时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作品,也代表着从画家画到文人画的一个转变。

马远、夏圭做出了更大的贡献,把以前不完备的东西都逐步完备,像斧劈皴、鬼脸皴、云头皴、披麻皴、解锁皴等,这些皴法表现石头、树木的质感,不再是简单地勾两条线,而是让每个物象都达到最完美的标准,功力深厚。

马远《寒江独钓图》

马远《雪履观梅图》

《雪履观梅图》画山水的走势,横竖的标准特别好。松树波折非常大,但俏丽无比。

马远、夏圭二人的构图也产生了自我的形式,开创性地采用边景式的山水构图,称为“马一角”和

“夏半边”。

边角之景

与全景式构图相对,景构特点是主体形象少,画面简洁洗练,留白面积较大,多用“计白当黑”的手法,有效地利用边角相互呼应,利用对角线保持平衡感,虚实对比强烈。它在提炼景物时,求劲求少,以很少的景物来衬托意境而不是直接用景物去“画”意境。

“马一角” 马远《山径春行》

“夏半边” 夏圭《松崖客话图》

宋代的写意画如西方的印象派,都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

南宋画家梁楷就具有这样的超前意识。 他在绘画中加入自己的理解,用最简练的笔法,画得和别人都不一样。

梁楷《泼墨仙人图》

梁楷的《泼墨仙人图》画上的仙人看不出面目,面目都聚在一起。与众不同,才称之为仙。

“藏画”,也叫“藏拙”

北宋的画卷上面是没有题字的,偶有画家想把题字写上,要藏起来。

看北宋的古画,你可以发现在树的夹缝中或者石头缝里写着画家的名字,一般的画家是不敢轻易在画面上题字的。

“藏画”(“藏拙”)

据说在画上题字源自宋徽宗,宋徽宗的书法好,高居皇位可以随心所欲,所以他的画经常有落款,经常有诗文。

宋徽宗书法

宋徽宗最出名的落款 天下一人

大文豪苏东坡画画的时候偶一为之,也在上面题几个字,这就为后代的画家所延续下去。

宋朝的画家经过五代时期的“荆关董巨”,到宋代的“刘李马夏”,以及期间的很多文人画家,包括一些大书法家,如宋代的苏东坡、米芾、蔡襄、黄庭坚等,他们不光是诗人,还是画家、书法家,可以说集多种艺术于一身,这就使中国古代文人达到很高的境界。到了当代反而减少了,继承得不够了,这是一种遗憾。

本文整理自仁美大学堂名师徐万清课程《中国传统绘画》,更多详细内容请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在线收看视频课程。

听徐万清先生

讲《中国传统绘画》

长按识别 在线收看

更多徐万清先生相关内容请点击↓

▼ ▼ ▼

随时随地学习中国书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