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行书法艺术鉴赏规律之三章法美2掌均变之衡

 田牧 2018-03-12

2. 掌均变之衡

    书法之章法不可以不求平衡。杂技演员在钢丝上行走,摇摇晃晃地前进,就构成一种美感,大家乐意看,因为他本是难平衡的,而通过技巧驾驭,平衡了,就产
草行书法艺术鉴赏规律之三章法美2掌均变之衡

生了美。书法也是如此,在机变中寻求平衡,在不平衡当中求出平衡,构成美感的、具备艺术价值的平衡。书法的章法中行书只要求竖成行,可用乌丝栏形式,但决不会打方格来写。不过其行气不是每个字的中心都呈垂直线,而是有波浪的变化,然上下贯气,左右顾盼呼应。小草章法与行书相近。大草的章法错落跌宕,疏密,大小,大起大落,其整篇与行由气势贯之。其章法线条若“飞鸟入林,惊蛇入草”,其布白若飞花散雪,惊涛骇浪。就一字而言本来向左倾斜的,就要有返顾右边的势头,就是虽倾而稳。“正局须求奇,奇局终须正”,大局平正的,就要求得局部的奇险,才正而多变;立势奇险的局部形象就要端正,才险而复安。
    王羲之《丧乱帖》章法极为丰富:摆动幅度较大的折线轴线、奇异连接的重新出现、行轴线之间的微妙配合……这一切,使它们的轴线图表现出从来没有过的动人变化。王羲之以前的作品中,单字轴线倾斜一般不超过6度,而以接近垂线者为多,《丧乱帖》中超过6度的单字轴线占73%,但是它们与其它单字轴线吻接良好,行轴线因此呈现为连续的折线,这样造成了感觉上的强烈波动,又保持了作品的连
草行书法艺术鉴赏规律之三章法美2掌均变之衡

                       王羲之(晋)《丧乱帖》

    释文: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顿首。

贯性。如《丧乱帖》二、七、八诸行。《丧乱帖》大部分行轴线都略向左侧倾斜,形成此帖构成的特殊面貌:首行第一字轴线脱离这一趋势,略向右平移,正好维持了整行轴线的稳定,但又无碍于轴线向下方流动的基调;二、四、五、七行轴线成为第一行主题的变奏;三、六行轴线趋于垂直方向,平衡了作品重心左移的不稳定感,这两行轴线与两侧轴线线型微妙的呼应、下部极为细心的吻接,使它们在作品中成为无形的支柱;第八行轴线也有类似作用,它第一字右倾的轴线与第六行首字右倾轴线一起,与其他各行轴线起端的左倾趋向对峙,也成为维系作品平衡的重要力量。

   鸭头丸帖》为王献之给友人的便札,是他行草的代表作。也是掌均衡之变的典范。起首是寻常应答,故运笔稍缓,似行书。后半部分笔底渐活,运笔渐快,行笔流畅灵动,更接近草书,欲与朋友晤谈的迫切心情,跃然纸上。姜夔《读书谱》说:“自唐以前多是独草,不过两字属连。……是点画处皆重,非点画处偶相引

   草行书法艺术鉴赏规律之三章法美2掌均变之衡
            王献之(晋)《书鸭头丸帖》

 

               释文:“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

带,其笔皆轻。”此帖虽是行草,却严格遵守草书法度,除“不佳”“当与”两字属连外,余皆独立。其点画处皆重而浓,非点画处皆细而枯,如字之钩点间细若游丝,既有引带之功用,又主次分明,突出了字形笔画。此帖用墨枯润有致,全帖两句话,蘸墨二次,一次一句,墨色都由润而枯。

草行书法艺术鉴赏规律之三章法美2掌均变之衡

王献之(晋)《送梨帖》

释文:今送梨三百,晚雪,殊不能佳。

王献之《送梨帖》附柳公权跋,米芾《书史》记载,认為是王献之的字。此贴草法凝重秀健而有法度。笔画收笔分明,气势如山泉出谷,奔腾倾泻不可遏止。从全幅布局看,字忽大忽小,字距忽宽忽窄,寥寥十一个字构成均衡的空灵意境,颇耐人品味。笔法变化亦较多,“雪”“不能佳”等字如金蛇飞舞,用的是大王的内恹法,而“百”“晚”“殊”等字又转用外拓法,显得肥厚饱满。

 

 

毛泽东草书《卜算子.咏梅》任情纵笔,天趣盎然。字体行草夹杂,大小相兼,有行无列,穿插避就。中锋行笔,兼用偏锋。瘦硬劲健,圆润流畅。字形纵长,略带欹侧,整个墨笔飘逸潇洒,婉转灵活,风骨秀雅,在笔墨中显露出诗人宽

草行书法艺术鉴赏规律之三章法美2掌均变之衡

毛泽东(当代)《卜算子·咏梅》(右)

释文: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唯有香如故。附陆游 卜算子  咏梅词一首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的胸襟、乐观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心。在布局章法上也很有特色。全福字七页,起首 “卜算子”的 “子”向右倾斜,第二行陆游的游向右下伸展,填补了“子”留下的大片空白。第三页第一行“待到山花”四字提笔轻写,“山花”二字向右侧倾斜,第二行“时”字向上下左右开张,第三行“丛中”就写的纵长,略向左避让。第六页“碾作”二字占满一行,“碾”成为全篇最大的字十分抢眼。其结体也很奇特,“石”字旁横画和写撇成一锐角,“展”字收缩于其下,一撇自右向左下远送,相互盼顾照应。最后一个“故”字独占一行,一笔挥就露出丝丝飞白,字形完而意无穷。为了避免“一字不成行”之讳,在所书自作词末一字之下署名写作时间,在所附陆游原词末一行旁加上“伤北伐不成而作”的注释,加以弥补,使整篇布白显得更加完整。

 林散之草书《毛泽东词 清平乐 ·会昌》是用长锋羊毫笔醮浓厚的宿墨破水之后,在生宣纸上创作而成的。气息高华,碑帖交融,刚柔并济,笔走龙蛇,瘦劲欹侧,连绵盘郁,奇境横生,是林散之的代表作之一。特别是瘦劲盘郁的线条和左摇右曳的布白,构成了这幅作品的主要风景。

草行书法艺术鉴赏规律之三章法美2掌均变之衡
     林散之(当代)《毛泽东词 清平乐·会昌》

释文: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作品中的“晓”“行”“踏”,以及“城外”“高峰”等字的线条是林散之先生花费几十年功夫才换来的“绕指柔”。这些线条柔中有刚,圆劲飘逸,充满了张力和弹力。这些线条细得像蚕丝线一般,好像在手指上绕来绕去,如此滑溜,如此柔软,极具质感、涩感和动感。这就是寓刚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婉媚之内。真可谓百炼钢成绕指柔,奔腾坠石倒惊魂。云飞霞落,酣畅奔放,加之饱含书卷之气的笔意与毛泽东“风景这边独好”词意的节奏、音调互为映衬,演绎出优美的旋律和深远的诗境,真是令人叹为观止。有评论赞道:“即使是王羲之、张旭、颜真卿、怀素、黄庭坚、祝允明、王铎、于右任,没有哪一个能化成如林老的‘绕指柔’的笔画线条来。”
    再看布白。“独”和“好”两个字,一大一小,“独”占位很大,相当于两个“好”的位置。“会昌”和“郁郁”两个词,前面一个密,后面一个疏,特是“欲”“莫”和“早”“昌”等,左摇右曳,左张右望。林散之先生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作品中常有这种现象,但摇曳的程度没有这么大,张望的频率没有这么高。你看,“欲”几乎超出了行气线,“早”根本就不在行气线上,像这种情况在这幅作品里很多。一般书法家是不敢这样写的,左摇右曳,掌握不好就会影响行气,还会影响下一行字的占位。林散之先生擅长谋篇布白,这幅作品如此布局,气势通贯,恰到妙处。用清人笪重光的话说就是:“大小、离合、正侧、章法之变,格方而棱圆,栋直而纲曲,佳构也。”

草行书法艺术鉴赏规律之三章法美2掌均变之衡
    傅山(清)《行草读传灯七言诗轴》

 

   释文:奴儿婢子学家翁,但见人来发癫疯。一自龙山庵放火,南无古佛楷笑蓉。读传灯。真山。

 傅山《行草读传灯七言诗轴》书法行草结合,字势以正为主,虽欹姿不多,但收放自如,大开大合,一气呵成:墨法的浓淡干湿,点画的粗细滚动,笔法的精妙放旷,掌控均变之衡,极合“致广大尽精微”之中庸主旨。体现出书者中国传统文化与书法传统功力之深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