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菲特:资本配置能力

 罗宋汤的味道 2018-03-21

巴菲特对管理人员的最高赞美是,永远以身为公司负责人的态度作为行事与思考的准则。巴菲特对于那些能看重自己的责任,完整而翔实地向股东公开所有运营状况以及有勇气去抵抗所谓盲从法人机构,而不盲目追随同行行为的管理人员持极为敬佩的态度。管理人员把自己看成是公司负责人,就不会忘记公司最主要的目标--增加股东的持股价值。同时他们也会为了进一步达到这个目标做出理性的决定。明确地说,我们应当考虑管理层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资本配置能力-最重要的能力

巴菲特在多年的投资经验中发现,资本配置对企业和投资管理来说至关重要,资本配置能力是管理层最重要的能力。资本配置能力体现现在管理层如何明智地决策把大量资本投资于未来长期推动股东价值增长最大化的项目,可以说,资本配置上的远见,决定了公司未来发展的远景。巴菲特认为公司管理者资本配置的基本准则是促进每股内在价值的增长,避免每股内在价值的降低。

意识到自己缺乏资本配置能力的CEO,为了弥补自身的不足,常常求助于他们的下属、管理顾问、或投资银行家门。总的来说,这种帮助与其说是解决资本配置问题,不如说是使资本配置问题更加严重。这正是你听到如此之多的公司重组的原因。巴菲特提醒我们管理层资本配置的错误决策经常被公司良好的收益率所掩盖。许多在股东权益回报率和总体增量资产回报率持续表现良好的公司,实际上将大部分的留存收益投入毫无吸引力的,甚至是灾难性的项目之中。公司强大的核心业务年复一年的持续增长,隐瞒了其他资本配置领域里的一再重复错误。犯下错误的经理们总是不断报告他们从最新失败中吸取的教训,然后再去寻找下一个教训。

巴菲特之所以非常重视公司管理层的资本配置能力,是因为他从几十年的投资经验中发现,公司管理层充分发挥其高超的资本配置能力,将资金投入到投资回报率高的项目中,能够显著提高公司的长期盈利能力,相应会显著提升公司的内在价值水平,为股东创造更高的价值增长回报,而且他相信最终公司内在价值的长期增长会体现为股价的增长。但是巴菲特的观点与资本市场的普遍认识恰恰相反。人们普遍认为股票市场是短视的,股市系统性地高估公司的短期收益而低估公司的长期盈利能力。因此许多上市公司削减资本支出和研究费用以实现短期利润的最大化,希望借此推动股价的上涨。

1、利润的分配——巴菲特在做投资决策时,非常看重管理层的品质。确定管理层品质的方法之一就是看他们都用公司的利润做了些什么。是支付股息还是保留了未分配利润?如果他们保留了未分配利润,那么这些利润是被用于有利可图的投资,还是被管理层浪费在建造其庞大帝国的梦想上了?巴菲特相信,管理层是否支付股息,取决于投资者是否认为将资产从这个产业转移到另一个企业会更有利于自己的投资。如果管理层能够利用这些利润更好的获利,那么让管理层继续其方针并且增加公司财富就是有意义的。可是如果管理层将公司的利润用于愚蠢的投资决策而最终亏损的话,那么股东最好从公司取出利润,用于自己的投资。

2、支付股息或回购股票——如果企业资本需求低,但利用资本获得高回报率的前景不大,或者管理者曾把大量的留存收益投资于盈利水平低的项目上,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巴菲特认为利用资本的最佳途径为支付股息或回购股票。当留存收益用于回购股票时,公司能够有效购买自己的资产,并能增加股东未来的收益。

巴菲特相信,判断一个管理者好的出发点,其重要的基准就是他会考虑企业的利益,利用留存收益回购公司股票。当一家公司回购自己的股票,而回购价格能提供比其他投资更高的回报时,对那些继续拥有股票的投资者来说,绝对是件好事,他们的馅饼越来越大,而他们不需要做任何事情。

另外你要调查研究的公司显露出持久性竞争优势的一个明显迹象就是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公司都在回购股票。公司需要大量的活动现金才能够保证公司可以在这么多年的时间里一直回购股票。

3、保留盈余的使用——巴菲特的目标是:选择一元的保留盈余,转化至少为一元的市场价值。如果公司的经营者,长久以来一直将他们的资金做最佳投资,那么经由这种方式,将能很快凸显出其优异的回报率。如果把所有的保留盈余投资在这样的公司,并且得到高于平均水平的报酬,那么公司的股票市场价值将成正比大幅上涨。我们知道,长期而言,股票市场会理所当然地遵循企业的实质价值,虽然任何一个年度里,除了其实质价值之外,市场价格可能因各种理由剧烈起伏。同样,对于保留盈余也应该采取这样的观点。如果经过一段时间,公司不能将保留盈余做有效的运用,那么该公司的股票市场就无法有令人满意的表现,相反,如果公司因资产增加而产生的回报能够超越平均水平时,这些业绩将会反映在日益增加的股票价值上。

4、收购和扩大规模——企业经理人的虚荣会使他们达成一些愚蠢的交易。那些秉持适者生存法则的经理人个个精力旺盛,可往往像动物一样有勇无谋。他们会根据自己城堡的大小来评价自己的实力,而不像巴菲特一样有一套严格的收益评价标准。这些经理人不像巴菲特那样用低价位买下公司的一小部分股权,而是喜欢花一大笔把整个公司一下子都买下来。不过不用担心,这些狂妄自大的经理人自认为是优中选优的人才,有能力付出高昂的代价。

很多公司高管的做事方式就像童话故事里的情节一样,一个美丽的公主吻了他的额头一下,那位被变成癞蛤蟆的王子就变回了原来的英俊面容。因此,他们自以为自己的天才之吻就能给公司换回巨大的利益,这样的吻有很多,但奇迹却鲜少出现。

许多公司的高管通过发行新股的方式来募集资金,进行收购活动,巴菲特对这种幼稚的做法惊醒了无情的批驳。巴菲特指出,这些看似在兼并收购的公司高管不仅在买进资产,其实也是在出卖自己的资产。由于发行新股,现在所有股东对公司所有权的比重都减少了。为了掩盖这个事实,首席执行官们用的说法是A公司买入了B公司。但是仔细想一下,真实情况应该是A公司出手了自己的部分资产来交换B公司,这一说法虽然难听多了,却和现实情况更加吻合。

巴菲特建议这些管理层和董事们应该擦亮眼睛,问问自己是否愿意以这种低价出售整个公司,如果不愿意,那么为什么还要卖掉其中的一部分呢?

管理上如果有小失误但是不能纠偏,那么日积月累之后,千里之堤会溃于蚁穴。最让巴菲特有切肤之痛的是,这些公司的高管们是用股东的钱来扩建自己的帝国,而他们的职责本应是为股东服务。

如果一家公司具有消费垄断力量,那么它往往会有充裕的资金,并且没有长期债务的负担。有时候一家消费垄断性质的优秀企业也有可能会增加大量负债,目的是收购其他企业,如果是这种情况,你就必须弄清楚所收购的企业是否也属于消费垄断型。当长期债务用来收购其它公司时,应当把握如下原则:a、两个消费垄断型企业的联姻常常是精彩而完美的。它们都在不断地创造巨额财富,要不了多长时间,债务山就会变成平川。b、一个消费垄断型企业和一个商品类企业的联姻通常是平庸无为的。因为商品类企业会不断侵蚀消费垄断型企业的利润,以支撑自身糟糕的经济状况,而用于偿还新债务的资金则所剩无几。例外情况是,商品企业管理者利用公司现金流兼并一个消费垄断型企业,联姻之后,放弃吞噬资金的商品类业务。c、两个商品类企业的联姻往往是噩梦的开始。它们都不能创造丰厚的利润以偿还债务。同时,价格也是判别收购是否明智的重要因素,在此不赘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