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煌经方使用手册》学习笔记(7) 61枳实芍药散(中药阿托品,解痉止痛方) (1)枳实证: 腹肌紧张,按之疼痛; 舌苔厚;大便秘(实人)。 (2)芍药证: 胃痉挛疼痛、肠痉挛疼痛、胆绞痛、肾绞痛、痛经。 本方对解除支气管的痉挛也有效。 62猪苓汤 (1)用于阴虚+水停证。 *阴虚火旺:口渴,舌光红无苔,心烦 失眠,脉细数。 *水液滞留:双下肢水肿 + 呕吐(水饮冲胃);或咳嗽(水饮冲肺);或下利(水走肠间)。 (2)尿路感染专方。 针对尿频 尿急 尿痛 尿血,尿窘迫、尿不畅、尿失禁,少腹苦里急。 急性期,可与四逆散合方,以解除膀胱平滑肌痉挛;与栀子柏皮汤合方,增强清热杀菌力量。 本方使用有两个切入点: 1对“状态”用方(阴虚+水饮)。 2对“病”用方(尿路感染)。 63真武汤(附子证+水饮证+眩 悸 颤) (1)附子证: 精神萎靡。 畏寒怕冷。 脉沉细或沉而无力。 (2)白术证、茯苓证(水证): 水舌、浮肿、腹泻、白带多、小便不利。 (3)水舌+心中悸动 或肌肉震颤 或肢体震颤 或头晕欲倒(振振欲僻地) 注意: 1皮肤黑暗、黄肿的麻黄人忌用。 2满面红光,神色饱满的黄连解毒汤人忌用。 64栀子柏皮汤 (1)黄柏证: 精神亢奋饱满(与真武汤人的状态形成鲜明对比)。 体格壮实,面有油光。 多汗 易汗,身热 烦躁。 舌苔黄腻。 黄疸 黄汗 黄尿 分泌物发黄; 皮肤瘙痒 发红,流黄水。 关节红肿热痛; 黄带淋漓; 脚气多汗。 65栀子厚朴汤 (1)栀子证: 焦虑不安 心烦胸闷 心烦失眠; 烘热面赤,舌红; 眼神焦灼; 黏膜充血; 脉焦躁不静。 (2)厚朴证、枳壳证: 胸闷气短;腹中胀满。 66竹叶石膏汤 (1)竹叶 石膏证: 烦躁 烦热 夜汗 低热。 (2)半夏证: 干咳 气喘,干呕,呃逆。 (3)麦冬、人参、粳米、甘草证: 其人消瘦羸弱,骨瘦如柴,形削骨立; 口渴,大便干结,舌嫩红少苔; 语言低微少气,食欲不振,脉细软无力。 67八味解郁汤 (1)柴胡证: 生性敏感 办事谨慎; 神情默默,情绪不高; 平时过于关心自己的身体; 易紧张 易失眠 易焦虑 易多疑 易恐惧 易惊吓 易忧虑 易抑郁 易身痛,症状常随情绪的变化而变化; 形体中等 偏紧瘦,面色黄暗无光泽; 脉弦长有力; 血压低; “特别”怕风 怕冷; 各方面“特别”讲究,如忌口讲究 细节讲究等; 做事严谨 认真,力求完美; 手脚冰凉,手脚心易出冷汗; 易腹胀 腹痛,排气后舒服; 易胸闷不舒; 大便干稀不调; 易紧张性头痛; 易周身窜痛(神经痛); 乳腺增生;经前乳胀痛; (2)半夏证: 主诉繁多,多为自我感觉体验,描述病情细致 逼真 形象 夸大; 易恶心呕吐,刷牙或看见秽物时或精神压抑时容易恶心; 易晕车; 咽喉异物感; 舌苔白厚。 (3)芍药证: 小腿易抽筋; 易痛经。 总结: 解郁汤方证 = 四肢清冷、脉弦长 紧张 充实 有力 + 咽异物感。 心烦意乱、胸中烦闷:加栀子,抗焦虑。 舌淡润,气上冲(脐腹悸动、心中悸动、颈部悸动):加肉桂。 舌淡润,舌体胖大有齿痕:加干姜 大枣。 68八味除烦汤 (1)黄芩 连翘 栀子证: 失眠 焦虑 急躁 多疑多虑; 心慌 心悸 头昏胀 头憋胀; 易惊恐 易烦躁 易强迫思维; 面色红润,血气饱满(注意!血气旺盛,内有郁火,与小青龙汤人、真武汤人的面色形成鲜明对比); 寸关脉滑大数; 烦躁表情; 粘膜充血(唇、舌、咽红赤,眼结膜充血、易鼻出血); 易烘热 汗出 夜汗; 易咽喉肿痛,小便涩痛。 (2)厚朴证 枳壳证: 胸闷 气短 腹胀 嗳气 恶心 呕吐。 69八味活血汤 (1)柴胡证: 面色发青发暗。 双肋下按之疼痛。 易胸闷气短。 肌肉坚紧、结实。 (2)桃仁证: 失眠 易激动 情绪不稳定(颅内瘀血,其人如狂、其人善忘、其人失眠); 唇色暗红,舌紫暗; 大便干结; 皮肤干燥起鳞屑; 病程长,使用常规方法无效,但病人并无憔悴萎靡之态; 易出现痛症,如痉挛性疼痛(包括腓肠肌的痉挛性疼痛) 胸痛 头痛 腹胀痛 腰痛 乳腺痛 痛经。 干性黄褐斑。 心电图ST段改变 。 血脂高 血粘高 甲皱微循环障碍。 肝掌、视网膜静脉阻塞。 附: 1解郁汤人=面色暗黄+身材紧瘦+手脚冰凉+愁苦貌+脉弦长 紧张 充实 有力。 2除烦汤人=面色红润+焦虑貌+除烦汤眉头+寸关脉滑大数。 3活血汤人=面色发青 发暗+脉涩(脉体模糊)+诸多痛证。 70八味通阳汤 (1)半夏厚朴汤证: 舌苔厚腻,腹中胀满,恶心呕吐。 (2)五苓散证: 水舌+浮肿貌,皮肤湿润多汗,大便不成形,唾液多。 加味: 口水多,腹泻:加干姜。 下肢浮肿:加怀牛膝、汉防己。 湿疹:加薏米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