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伤寒杂病论》扶阳法则

 lvzhifeng 2018-03-25

《伤寒杂病论》是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经典著作,书中扶阳法则使用广泛,为贯穿全书的治疗大法之一。《伤寒论》中明显谈到阳气损伤的条文几乎占半,在有记载的112方中,运用姜附桂等辛温热性药的处方共有85个之多,《金匮要略》中一半以上的篇幅在谈阳虚,所用方剂扶阳治法广见,可见仲景十分重视阳气的作用。现就仲景扶阳治法进行研究探析如下。

1温阳法

所谓温阳法就是指温补阳气的治法。《伤寒杂病论》中三阴证的形成主要是外感风寒,风寒之邪或自皮毛由表入里,由三阳传至三阴,或寒邪直中三阴或失治误治损伤阳气而成阴证;温阳法又因温扶阳气的部位不同,又可分为温补心阳法、温补肾法、温补脾阳法,温补肝阳法,温补肺阳法。现分别介绍如下。

1.1温补心阳法

汗为心之液,妄用发汗法,既伤心之阴液,同时也会伤及心阳,易出现心悸、奔豚等症。如《伤寒论》中的桂枝甘草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桂枝加桂汤等方证,仲景均用桂枝、甘草辛甘化阳来温补心阳。

1.2温补肾阳法

肾阳为一身之元阳,寒邪直中少阴,或由三阳、太阴传至少阴,而表现出少阴肾阳不足之证,仲景通过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茯苓四逆汤、干姜附子汤、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等方温补少阴肾阳。

1.3温补脾阳法

汗吐下三法均可伤及太阴脾阳,感受寒湿之邪也可直伤脾阳,如《伤寒杂病论》中理中丸方中通过干姜、白术等温中健脾。正如《伤寒论》:“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1.4温补肝阳法

汉代医学家华佗根据自己多年的医疗实践提出:“肝中寒,则两臂痛不能举,舌本燥,多太息,胸中痛,不能转侧,其脉左关上迟而涩者是也”。还提出:“肝中虚冷,则胁下坚痛,目盲臂痛,发寒热如疟状,不欲食。妇人则月水不来而气急,其脉左关上沉而弱者是也”。说明肝阳亏虚,亦致人发病。《伤寒论》:“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金匮要略》:“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前者为血虚肝寒而致厥,后者为肝血亏虚肝阳不足而致痛,故选用桂枝、吴茱萸、羊肉等温肝散寒,当归温补肝血。

1.5温补肺阳法

肺中阳气不足,不能布散津液,聚而为痰饮,当治以温肺健脾。如《金匮要略》:“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

2通阳法

这里讲的通阳法是特指通过辛温或者利水、清热、发汗等方法配合温阳法使阳气能正常发挥推动温煦作用的治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2.1温散法

所谓温散法是指温阳法与辛散法合用的治法,如《伤寒论》谓:“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此为太少两感证,用附子辛温补阳,麻黄、细辛辛温散寒。

2.2温清法

温清法是指温阳法与清热法合用,用于寒热错杂病。温阳以治寒,清凉以治热,温清合法共奏温阳清热之功。如《伤寒论》中治蛔厥的乌梅丸,用附子、蜀椒、细辛温水寒,黄连、黄柏清火热,寒温并用,但以温寒为主,清热为辅。再如《金匮要略》中治肠痈的薏苡附子败酱散用温热的附子伍以寒凉的薏苡仁和败酱草共奏温阳清热之功。

2.3温潜法

温潜法是指温阳药与潜镇药配合应用的治法,用于阳气不足,虚阳上扰之病。祝味菊在《伤寒质难》中说:“虚人而燥甚者,气怯于内,阳浮于上也。其为兴奋,乃虚性之兴奋也。甘凉之剂可令小安,缓和之效也。因其小效而频服之,则气愈怯则阳愈浮矣,此非亢阳之有余,乃阳衰不能自秘也。……气虚而兴奋特甚者,宜与温潜之药。温以壮其怯,潜以平其逆,引火归源,导龙入海,此皆古之良法。不可因其外形之兴奋而滥与清滋之药也。”仲景在治心阳不足证时用温阳药伍以龙骨、牡蛎以潜镇。如《伤寒论》:“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2.4温利法

所谓温利法,即温阳法与利水法合用,用于阳虚兼有水饮内停之证。如《伤寒论》:“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此为肾阳不足不能化气行水,故予附子温阳,茯苓、白术利水。

2.5温下法

温下法是指用温阳法与攻下法合用,用于阳气亏虚,温运无力,肠道寒积证。如《金匮要略》:“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

2.6温养法

温养法是指温阳法与养阴法合用,用于阳气不足,阴亦亏虚之阴阳两虚证。心阴心阳均不足出现脉结代,心动悸,可用炙甘草汤,如《伤寒论》:“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肾阴肾阳俱不足出现腰痛,可用八味肾气丸,如《金匮要略》:“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内经》:“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凡阴阳之要,阳秘乃固”、“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中藏经》:“阳者生之本,阴者死之基。得其阳者生,得其阴者死”、《周易》“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皆说明了阳气的重要作用。而在现代社会,由于人们在饮食上多喜冰冷清火之品,加之工作压力大,烦劳过度,睡眠不足,且现代的中医诊疗又受到现代医学及其某些医家滥用苦寒流弊的影响,大量使用抗生素、激素、苦寒中药治疗各种疾病,致使临证所见的病证呈现出阴盛阳衰的基本态势。仲景尤重阳气,临证善用扶阳法则,为我们临床治疗三阴病症如何使用扶阳法则提供了准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