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圳卫计委:让医生这份执业不在高危

 渐近故乡时 2018-03-27

开车在路上,即使老司机也难免刮刮碰碰,所以买个保险,那是必须的。



有一个职业,比开车危险得多,那就是当医生。医学的未知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即使你完全照足规范去操作也难免遇到意外,随便“刮碰”一下,错伤一根比头发丝还细的神经或血管,都可能人命关天……


但这些生命之路上的“司机”,却很少有买保险。


一旦出事,医生所在的医疗机构,尤其是购买了医疗责任险的公立医院,可能会承担赔偿责任,但往往也会启动“内部追责”,让医生“分摊”一部分赔偿金额,或者是扣奖金……总之,医生基本上免不了要承担责任,职业之路风险重重,提心吊胆……



为了打破这个困境,深圳正尝试为医生个人“上保险”。


深圳首次推出医师责任险


3月23日,深圳市举行推动实施医师执业责任保险工作会议,深圳市医师协会联合商业保险机构首次推出了医师执业责任保险(简称“医师责任险”)



与深圳一些公立医院(如港大深圳医院)购买的医疗责任险不同,此次推出的医师责任险是为医生个人的责任“埋单”,包括医院对医生“内部追责”的费用,理赔的主体不是医院,而是个人。


对于多点执业的医生来说,这样一道“护身符”尤其重要。


在发达国家,医师责任险已成为医生执业的必备条件,就像机动车上路必须购买交强险一样。


图片来源:soogif.com


“在日本,每个医生都要购买医师责任险,一般有两种方式,一个是医院给医生购买,另一个是医生个人购买,在价格上有所不同。但如果不购买,医院就不敢聘用你工作。”深圳一位曾在日本工作过2年的胃肠外科副主任医生赵江宁表示。


▲胃肠外科医生赵江宁成为深圳版医师责任险的首个投保人


深圳医师自愿购买

每年最高累计赔400万元


而在深圳,医师责任险则由医生根据个人情况自愿、自费购买。


目前一共有4个方案可选。



在早期征求意见的时候,医生们大多希望把价格控制在3000元以内,这样的收费标准他们可以承受。最终通过招标,我们将基准保费由最初的标准再下调10%,也就是现在的2700元、2250元、1800元和720元。


——深圳市医师协会执行会长 王天星


王天星指出,不同的理赔金额,可以供不同的医师群体选择。其中——


  • 理赔累计总额400万和200万的方案,对个人执业和多点执业的医师更有吸引力;


  • 而理赔累计总额30万的方案,则主要针对医师面对医院内部追责时需要承担的费用。


“从目前来看,一般发生医疗纠纷时,内部追责的费用多在1到8万之间。”王天星说。



产科保费最高,营养科最便宜

引入两类调整因子


上述的4个承保方案只列出了基本保费,医生实际上要掏多少钱,还得算上“执业范围调整因子”和“医师职称调整因子”。这也是深圳版保险的一个特色。


医疗纠纷风险越高的科室,“执业范围调整因子”也越高。


例如——


  • 产科、麻醉科、整形外科最高,为2;


  • 中医、体检科医师、预防保健医师、公共卫生医师、 康复科医师、营养科医师的则最低,为0.6;


  • 注册多个专业的医师,则以最高系数为准。


“医师职称调整因子”方面,主任医师为1.2,副主任医师为1.1,主治医师为1,住院医师为0.9,助理医师为0.8。


举个例子,一名产科的主任医师购买一档保险(即方案一),其需要支付的费用为6480元(2700*2*1.2=6480)。




“深圳版”保险

性价比更高、更容易理赔


事实上,医师责任险在我国已不是新鲜事,但相比而言,在价格方面,深圳版的医师责任险性价比更高。


以国内某一线城市为例,其早前推出的医师责任险,每年保费为3万元,而赔偿金额最高仅100万元。在另外一个省,根据媒体报道,每年6000元的保费,保额只有50万。

此外,由于深圳的法律优势,深圳版的医师责任险也更具操作性,更容易落地。


2017年1月1日,我国首部地方性医疗“基本法”——《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开始施行。



其中第五十四条规定,鉴定机构作出的医疗损害鉴定意见应当载明,“医疗机构管理责任和医师执业责任划分”。


国内一些地方早前也有过医师责任险,但实际操作中往往难理赔,因为法律上并没有划分权责,并不涉及到医师的执业责任,医师责任险的理赔就无从谈起。


相比之下深圳的实施办法更实际,《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明确规定了要区分“医疗机构”和“医师”的责任。


——某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负责人



医师责任险的3大影响


医师责任险在深圳落地,将为医疗行业带来一系列深远的影响。



01

让医生更安心执业


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医师责任险可以为医生个人的赔偿责任“埋单”,减少经济压力,让医生对于疑难、危重病患的抢救治疗更加放心。


“因为有了保障,在医疗过程中,医师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技术提升上,此外,对于一些新技术、新疗法,医生也可以进行尝试,避免了因为害怕引发纠纷而踱步不前的情况。”有业内人士表示。

此外,以往一旦发生医疗纠纷,解决赔偿等问题往往占据了医生大部分的工作时间和精力,而由于缺乏专业的法律知识,在面对经济赔偿时,如何确定金额也是一个难题。


医师责任险推出后,这些后续的事情将交由专业的第三方去处理,可以减少医生的后顾之忧,让医师更加安心工作。


02

为多点执业“护航”


医师责任险为医生个人提供了“护身符”,在国家推动多点执业的大背景下,无疑将为医生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行医带来保障。


从法律来说,目前我国发生医患纠纷时,医疗机构仍是法律责任的主体,但对于从事多点执业的医师来说,在发生医疗纠纷时,医师责任险能起到保障作用,其中第三方的理赔中心也有缓冲带的功能,这对提高医师多点执业的积极性有帮助。


——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师事务所

律师 庹明生



深圳版医师责任险的保险对象为“经过有关部门考核、批准或承认,取得相应《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的执业医师”,而司法管辖范围,则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管辖(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法律)”。


这也意味着,其他地区的医生可以在深圳购买医师责任险,而深圳医生在外地(不包括港、澳、台)发生医疗纠纷,同样可以使用医师责任险。


03

让医患之间有了“缓冲带”


医师责任险实施后,医疗纠纷的解决将引入第三方定责定损,既能在医、患者双方中间建立起一个“缓冲带”,也能解决医患双方在医学知识上“不对等”带来的困境。


但医生也不能“无所顾忌”

出险越多,保费越贵


类似于机动车的保险,医师责任险在续保时也会对保费进行动态调整,如果该医生在上年度曾经出险,保费将会上涨,“出险”越多,保费越贵,对医生产生经济上的制约。


“这样的经济杠杆,也会迫使医生提升自身的医疗技术,可想而知,如果一个医师长期出现医疗纠纷,那其自身的医疗水平也存在问题。”深圳的胃肠外科医生赵江宁表示,在大数据时代,频频“出险”的医生将无处隐藏。


深圳医师责任险续保

保费动态调整原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