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拿吃螃蟹的办法吃羊肉是“养生之道”?听康震老师点评苏轼的生活之道

 和风之旭 2018-03-30


博学多才,妙语连珠。


康震老师《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第八场精彩点评集锦如下:


1

    

宋代“吃茶”怎么“吃”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个大家都太熟悉了;最关键是这两句——“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陆游,朝廷让他做严州知州,按宋代的规矩,得先到临安府,得见了皇上才能去。他相当于在首都的招待所里待着,闲得无聊,所以写了这首诗。可是这诗的信息量很大,最关键是后边,要跟写草书对应的一个游戏是什么呢?就是分茶。

这分茶可有讲究。咱现在已经没有这分茶的了,咱们现在都是泡茶喝。可是宋代人“吃茶”——把茶叶捣成糊状,然后把开水倒进去之后,连着茶糊跟这水一并都喝下去。可是你注意啊,它这分茶,开的水倒到茶糊里头的时候,“呜”一下这茶水不是起来了吗?这面上就有个茶乳。这茶乳啊,就能形成各种不同的颜色和不同的形状。有的时候你倒出来,仙鹤、闲云、流水、山水,所以又叫“水丹青”,就玩这个。

宋代人性格太丰富,头前儿还在耍呢,后边儿就是金戈铁马了。


2


苏轼:在最低的境遇活出最高的境界

苏轼《惠州一绝》


苏轼还真写了不少有荔枝的诗。最有名的就是那两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是他在惠州的时候写的荔枝的诗。其实苏轼去惠州,是一件特别痛苦的事情。朝廷贬职是很残忍的,从四月三日起五个月之内,连下五道诏书,给他贬到惠州。这是个什么概念?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吧。比方说现在,我在北京。下了一道诏书,贬到天津。我还没到天津呢,他第二道诏书又下了,说给你贬到郑州。我还没到郑州呢,他又下诏书。层层这样贬,给他贬到惠州。这是第一。

第二呢,他去的时候已经59岁了。这在宋代这岁数不算小。可是我觉得,苏轼这个人是很善于让自己从逆境和痛苦当中解脱出来。你看他到了惠州之后,他觉得自己像是在退休。他给朋友写信,说这没什么了不起,我觉得现在自己就是灵隐寺里一退休和尚,每天在我们家的后院里头,支了一口破锅,熬点粥喝,也能过了一辈子。他给他弟弟写一封信呢,更气人。他说我们这市场上羊肉不好买,我只能买些羊骨头,就是咱们现在说的羊蝎子。可是这个没什么肉,你拿回家之后先得在火上烤烤,再在锅里煮煮,然后再拿白酒给它浸一浸,然后每天拿牙签剔着吃。他说这个叫吃螃蟹的办法吃羊肉。他跟他弟弟说,你那没劲,你一口咬下去都咬不到骨头上,那能叫羊肉吗?我这味道比你那好多了。我这是养生之术啊!但是咱知道,他不乐意这样,他总还是希望吃一大口羊肉,这是没法子。他说得别人口水都能流下来,比那真正享受生活的人,看着还享受。

这说明什么道理呢?你碰上一个坎儿,难道就一直沉浸在痛苦当中吗?苏轼的态度是:我只有享受当下生活当中,哪怕一丝一毫的惊喜和一丝一毫的生活的乐趣,我就要去享受它;当我享受当下的生活,这一点点乐趣,我就能克服了那些当下的痛苦。所以我觉得他是一个内心非常强大的人。而内心强大的动力来自于他真的真的非常热爱生活,再无趣的生活,到了苏轼的笔下,都变成有趣的事情。

    


3


中唐亦有盛唐气:忘我的爱国

戴叔伦《塞上曲》

戴叔伦这个诗很像咱们刚开始讲曹植的《白马篇》,是一个爱国主义的诗篇。而且他这个典故用得还特别厉害:“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其实人家班超挺不容易的,弄了一辈子了,给朝廷写封信,说我这辈子只要能活着回玉门关就可以。他说,你都不用活着回来,以身许国、以身报国,这身子从此不是你的,是国家的。当然戴叔伦自己这么写,因为他本人可能并没有亲自尝过征战的苦寒,但是应该说,这样的一个爱国主义的诗篇在中唐——当时国力已经相对衰微的情况下出现,那还真是不简单。因为像这样的格调,一般在盛唐的时候比较多。那么戴叔伦这首诗的爱国主义的情怀高度,还非常高,已经达到了一种忘我的境界。

    


4


领袖的浪漫:天下太平

毛泽东《念奴娇·昆仑》


毛泽东关于这首词,有一个警示。他说,古人说,“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本身玉龙指的是冰雪、飞雪,但是他这用来指的是昆仑山的雪山。毛泽东这个词乍一看,一般人看不明白。这是1935年夏天。毛泽东《七律·长征》不是写了吗——“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就是他登上岷山的时候遥望昆仑山写的这首词。

他说“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融,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这讲的都是昆仑山。他的意思是,昆仑山如果冰雪融化了,那么它会给人类造成危害,它会淹没人间。因为他写这首词的时候,日本帝国正在侵略中国,当时的国民党反动派,正在压迫人民。所以你可以引申地理解为指在当时的时代。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东国指的是日本。环球同此凉热,说这天下的气候有凉有热,如果把这昆仑山给它裁成三截,给全世界都分了,那全世界气候不都一样、气温都平均了吗?但他本意是说,要天下太平。

那么要想天下太平,怎么样呢?毛泽东说,还是得打倒帝国主义。所以他在自己注的里边说,这首诗的主旨不是别的,还是反对帝国主义。只不过他用了一个极度浪漫的说法,要让天下太平,要让天下的老百姓都过上平平安安的日子。

5

“知识分子”陶渊明:不仅是隐士

陶渊明《杂诗》


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是魏晋时期。魏晋固然风流,但是魏晋时期也有一个士大夫的共同的人生的主题。那个时期的人们,普遍比较关注时间,比较关注人生短暂。这既是战乱带给人们的深刻的印象,也跟当时的哲学的观念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们想到陶渊明的时候,不要老想到他是个隐士,他同时也是当时的一个大知识分子。当时流行于士人们中间的,那些关于生死问题的探讨,也会在他的诗作当中留下痕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