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剂学 65 邓中甲[指南]

 流形sbz 2018-04-01

方剂学 65 邓中甲

上次讨论了镇肝熄风汤,有些注意的点,我们补充一下。中医的中风这个病,在现代医学来说,包括脑血管意外的多种病。其中尤其是脑血栓和脑出血,在现代医学治疗上,它是要在诊断上比较准确之后,才可以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而在中风发生的时候,特别初起,往往在某些医疗设备条件差一点地区,一时往往现代医学难以区分,这是哪一类病,那就要观察,这样容易延误病情。用镇肝熄风汤,我个人体会,只要中医的病机属于肝阳上亢,肝阳化风,气血上逆,就应

当及早使用。以免这个病人昏迷日久,就往往造成不可逆。

这类的临床病例教训也很多,当年我记得八十年代初,当时安排给我的老师当助手,我们学校的第一批的四大教授,彭履祥教授,内科专家了,他本人就治了很多这类中风。也喜欢用镇肝熄风汤。他本人对自己的体质也比较了解,有一次他跟我和它另一个助哩,就讲到他今后可能会发生中风,发生中风,一定要及时用中药治疗。就你们来开方。不要西医去检查、诊断,两个同时进行,时机耽误。但由于他的地位,他后来有一次比较劳累,突然就在开会的时候中风了,中风以后,立刻组成了省里专家组,中西医联合诊治会诊,就无法确定,是脑出血,还是脑血栓,西医的结论要观察,那由于当时我和他的儿子,现在也是我们学校教授了,因为当时的年资无,就不可能在医疗组给他用中医来治疗。这样就一直昏迷到半年后,在西南医院专家也来看他以后,说当初就不是脑出血,应该按照脑血栓,但是后来昏迷到一年以后去世了。这个病例给我感觉到这个诊断,中稀医的诊断,中医的辨证清楚了,就应当及早的用镇肝熄风之类治疗。

这件事过去不久以后,正好接到电报,我母亲,本身也是西医,高年资的西医,七十多岁,中风了。我赶到北京的时候,已经昏迷八天,当时还成立医疗组,因为还是特殊对待了,她本身是民主党派,北京直属支部的,和方老师他们一个支部的。她也是比较有影响的专家。西医诊断还是昏迷八天了,脑出血,脑血栓,还没有下确切诊断,所以还是观察。我去了,因为我也学医,这样呢,医疗组跟

1/12页

我商量。我说你们检查诊断,你们照常进行。我用中医方法,先吃中药。用胃管,用中药。因为当时那个症状,从证候辨证比较明显。用镇肝熄风汤。结果我在北京,住了第二十二天的时候,这时候我回成都,我母亲已经拄着拐棍,可以到楼梯边送我了。但这时候病历上,仍然还没有确诊。所以我体会,在现代医学,还不能确诊的情况下,中医根据辨证论治,就有是证则用是方。及早上。这样可以中西医互补。后来恢复以后,有一定的后遗症。但基本上,自己还能行动。一定程度上生活能自理。所以经过这个治疗,后来又活到八十多岁。十年左右。

这两个病例,都是我密切接触的人。一个比较。当然也有的病例,像我们学校函授大学,一个班的班长,他的母亲,洗澡的时候,突然发生中风,当时六十多岁,第一次发生中风以后,晚上十点发生的,第二天早上八点我们到,当然有西医,也在检察输液,虽然神智不清,这个诊断还不是很,其他症状不是很严重。及时用镇肝熄风汤为主。但以后用补阳还五汤。这些都用过。恢复之后,很少后遗症。后来,两年之后,又发生一次。那抓得比较快。也很快恢复了。这个病人,后来一直到前年,脑部肿瘤,已经八十几岁,又来请我们看过。说明后来将近中风,这二十年中,生活都还比较正常。所以镇肝熄风汤这个方,及时使用,在现代医学能否确诊情况,不能作为中医治疗的一个根据。而中医辨证如果确诊,那你可以使用相应方剂,能取得较好疗效。

天麻钩藤饮 二类方 《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

这方现在也是临床常用方,用得很多。作为现代医务工作者,总结的一个,从思惟方法上带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方,在我们方剂教材里不多,能够总结到教材里,那说明这个方很有意义。《中医内科学》里,这个方也是定为一个治肝阳上亢证的一个主方。所以学习这个方的一个意义,我觉得既是掌握一个临床常用的,治疗肝阳上亢、头晕、眩晕、失眠的一张方剂。而且是体会在中西医结合当中,怎么样反应中医辨证特色,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产生了一张这种方剂。这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

2/12页

天麻钩藤饮出在《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这本书出在1956年,那就是说是现代方剂。胡光慈先生,他是继过去中西汇通派的思想,再归纳、解释,运用中西结合理论形成的这个方。

主证分析

高血压疼痛,眩晕,失眠。

这是采录原书上的主治。从现代中医的病机分析的角度,病机应当是个肝阳偏亢,风阳上扰证。肝阳偏亢,风阳上扰证是它的病机结论。 肝肾不足 ? 肝阳上亢 ? 化风升热上扰。 本身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并没有造成整体气血上冲情况下,产生一种风阳上扰。也就是说肝阳上亢较轻。引起的主症是,头痛,眩晕,失眠。根本来说,跟肝肾不足有关。

风阳上扰,风为阳邪,阳主动,主热,所以偏重于热证。至于胡光慈在这本书里把这个证,根据过去中医传统的理论,把它叫肝厥证。它的病因呢,平时阴虚,往往和体质和其他慢性疾病,引起肝肾阴虚有关。阴虚有一定阳亢,怎么样造成由阳亢达到风阳上扰呢,都会有一些诱因发生。从平素的肝肾不足,阴不制阳,引起阳亢,再加上产生郁怒忧思,气郁化火,就会发怒,或者加重肝阳上扰。诱因当中,郁怒是种情志因素,也可以劳累,这种过份劳累,也是发生这类证候的一个诱因。这是简要的讲它的病机分析。 功用

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根据这个病机,肝阳上亢要平肝,风阳上扰,开始有动风,要熄风。所以平肝熄风是主要治法。清热活血,是考虑到这个证候,总体风阳上扰,热证表现为主。风阳上扰一定程度和产生气血的上逆。根本来讲,还是肝肾不足所造成。所

3/12页

以治法有三个,结合起来,顺其主次是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方解

天麻 平肝熄风

钩藤 治内风,治风祛风速度很快

石决明 清肝平肝

川牛膝 引血下行,防止气血冲逆

杜仲

1 补益肝肾

桑寄生

栀子

2 清肝热

黄芩

3 益母草 调经活血利水

夜交藤

4 安神定志

珠茯神

天麻钩藤饮以天麻钩藤为君药。天麻是我们治疗内风头痛眩晕的常用药。《本草纲目》说天麻是治风之神药。往往人们有时候把天麻带有一些神祕性,其实很普通。生长在一千两百到二千米山上,现在多数主要还是野生的。但是要说明,天麻没有多少补性,它是一种有平肝熄风这类作用,治疗头痛眩晕的常用药。不能当补药用。现在很多药膳用天麻,是药物资源的一种浪费。也是一种没有让人们对药物知识普及以后,造成一种误解。钩藤呢,前面羚角钩藤汤我们讨论过,它治内风,治风祛风速度很快。天麻钩藤联合,起到平肝熄风作用,为君药。

石决明,也是清肝平肝常用药。川牛膝能引血下行,有一定的防止气血冲逆的作用。这两味药,是协助天麻钩藤平肝熄风。同时牛膝也能活血。

4/12页

杜仲和桑寄生是补益肝肾的药。补益肝肾的药很多,为什么选这个呢,所以这里又体现出胡光慈先生的中西结合思想。从中医的药性解释,都是针对了病机,选用药物还是很合拍。而且他是从五十年代,当时他书上写到,当时的实验研究里面,上述天麻、钩藤、石决明牛膝、杜仲、桑寄生,都具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而且的确中医长期临床上,对高血压病,也很多在使用着这类药物。所以选择药物方面,既是符合中医的,病机治法特点,同时又吸收了现代的实验研究的,比较有效公认的成果。杜仲、桑寄生是天麻钩藤饮第一组佐药。

第二组佐药,栀子和黄芩。考虑到方里,涉及到肝阳偏亢的肝经有热。栀子和黄芩能清肝热,清肝热有助于肝阳的折降,有助于平肝。

这方里用益母草,人们往往开始学习这个方,又是个疑点。益母草调经活血利水的药,怎么用到这个高血压里边呢,所以也是学习这个方的方义分析的一个疑点。所以这本书的一个出处,原著里边谈到了,选择药物,特别像牛膝、益母草,当时模仿了或者受启发于西医治疗高血压。要扩张血管和利尿。由于采取扩张血管和利尿的方法,所以符合中医,像牛膝能够活血,益母草能够利水。所以选择益母草,有活血利水作用在这里,作为佐药。

夜交藤、珠茯神,在这方也是佐药。它是安神定志。考虑到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引起风阳上扰偏热证。这种情况下心神不安。而是主治证候当中,这个方也擅长于治失眠。除了眩晕头痛,也能治失眠。所以用夜交藤、珠茯神,可以用来安神定志。

从整个全方结构来说,考虑到肝肾不足以后,肝阳偏亢,也考虑到肝阳偏亢以后,肝风内动。较轻的肝风内动,风阳上扰了。所以镇肝熄风,清热活血,再配一定的补益肝肾的药物。所以标本是兼顾的。当然还是以治标为主的。针对了高血压病,属于阴虚阳亢化风这个类型。确实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疗效比较确实。所以天麻钩藤饮就成为一个构思上中西医结合的一个比较成功的一个范例。

5/12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