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书法工具手册(上册)(二六六)

 百了无恨 2018-04-01


王铎的书法艺术(二)


二、草中有楷(情性美)。王铎写行草书非常认真,不管临帖或自运,都是一笔不苟,顿挫转折皆有迹可寻。如《石头濑》诗第一行“秋风时”三字一气呵成,连而不断,引带脉络十分清楚。“秋”字的转折有顿挫,“风”字的盘纡见点画,“时”字的用笔有轻重。又如第八行“落天外”三字一笔贯下,可是行笔有缓有急,用墨有燥有润,节奏韵味相映成趣。“落”字末笔应是口字的草法,“天”字末笔应是一撇一捺的连写,所以他交待得比较清楚,不失本来笔意。“外”字的收笔一竖,用笔较稳,用墨较重,写出了既飞翥又沉雄的意境。最后署款“孟津王铎”四字应该说写得极熟了,可是他却熟极而生,支离拙涩,格调高古。孙过庭说“草以点藏为情性,使转为形质”,正道破了草圣之秘。王铎心领神会,既取法章草的下笔有源,使点画分明,脉络清晰;又效法二王的变化多姿,使结体奇崛,章法新颖。


我们知道写草书有两个要求:那就是既要严格分辨点画与体势,又要快速流走而不滞。只有心不厌精、手不忘熟地勘学苦练,达到高度精熟,心手相应,才能把这两个要求和谐地统一在作品里。尽管运笔迅急骇人,其点画体势还是相当准确地合乎草书法度,以生动的点画和奔放的气势醒人之目,豁人心胸。


三、错落有致(节奏美)。从来评论王铎书法的,大都认为体势遒逸,笔力劲俊,纵横取势,变化惊人。他的字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曲直白黑随意易位,出新意于法度之中,使字的美感,不同凡响。如《石头濑》诗第八行“日暮”的“暮”字,体势就非常奇特,起笔一点在“日”字下面压得很低,接着第二点则扬得很高,造成鲜明对比。同时将中间斜戈几乎竖直安置,竭力向右安排,以求与第二点相呼应。此时字已过于右倾,他当机立断,转过笔锋把末笔用力送向左去,而且还向左来了一个较大的带笔,这就补救得似欹反正了。又如第十二行的“寻”字,把通常品字形的草体结构打破了,将第一部分移在第二部分的上面;加重了左边,使之失去均衡,随手将第三部分与第二部分连起来向右上方送去,又使末笔弯环向左下方压低,消除了左边偏沉的感觉,使字稳定下来。特别是和它右边的“楚”字与下面的“远”字巧妙结合,倍感和谐而生动。如此部首伸缩易位,造型新奇的特点,在他的行书、楷书中也随处可见。有人说:“王铎写字惯于弄险,而又善于抢险,欹侧纵横、险中求稳,突破陈规,具有独特风格,往往令人拍案叫绝。”是深有见地的。


至于行气、章法的参差错综,更是他的特长。如《徵君东溪草堂》诗第二行,“倚”字向右偏了,“欲”字即用重笔向左救应,又恐矫桎过正,接着“识”字略向右移,与第三、四行相映成趣,真可说龙鳞凤羽参差有致了。又如《学古帖》第八行“让”向右斜,“患”即左出,“边”字右偏,“身肿复”则极力向左,以求与行首贯气。第九行“恶”字左倾,“耶”字右出,“意”字又向左安排,气韵格外生动,同时在整幅布局中也非常调和。《拟山园帖》中辛卯(六十岁)所书《李白赠孟浩然》诗,字与字、行与行之间,浑然一体,整篇四十字一气呵成。书后嘱“鸣喈世世好藏之”,大概他自己也认为是错落有致的得意之作。

他的章法布局之美,我看是通过米芾而规模二王的。结合美术上“变化而统一,对比而调和,参差而均衡”的原理,也是非常吻合的。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