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戏说老子第五十三集:德之盗夸非道

 恶猪王520 2018-04-08

德之盗夸非道

风萧萧

 

上回说道,老聃告诉关尹子,只有善用小柔之光,方可复归大道之明;只有时常闭门塞兑,方得守母袭常之智。

 

关尹子听了这番见小守柔、守母袭常的道理,对老聃说道,老师这席话,令弟子茅塞顿开,如沐春光。然而,遍观天下,上至诸侯王公,下至平民百姓,大都是满口的尊道贵德,所行的却是逞强用大,极尽耳目之欲,能做到见小守柔、闭门塞兑者,又有几人呢?弟子所见,恐怕只有老师您一人而已。

 

老聃闻听此言,说道,为师口中所言之道听起来虽然了了几字、易知易行,殊不知,道之出口,已非常道,知常难而袭常更难!知道难而行道更难呀!

 

关尹子问道,知常知道确非易事,但,倘若既已知道,直可循道而行罢了,又难在何处呢?

 

老聃长叹一声,说道,我从来不敢妄称智者,更不认为自己已是那知常知道之人。然而,倘使我对这生养天地万物的大道,还算有那么一点初浅认知的话,我告诉你,不论我是否愿意承认,也不论我是否愿意遵行,终我一生,我都是行于这大道之中,惟一令我时时有所畏惧担心的,就是那看似捷径实为邪道的诱惑。正所谓,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惟迤是畏。介者,个也,小也、少也。迤者,斜也、邪也,非正者也!

 

我们此前曾经说过,大道的运行,正象那遍布天下、广泛流行的川谷河流,可左可右,却从无左右名相的束缚;从无特定的方向,却终能自然而然复归于江海。

 

人之行道,也如同舟行于川谷江河,只要放下自我顺道而行,终能如同川谷入海一般,融入自然,与天地同寿,与日月齐光。你看那遍布天下、奔腾于川谷之中的河流,虽然时宽时狭,时高时下,时动时静,时缓时急,时深时浅,时清时浊,时左时右,时前时后,然而,正所谓大直若屈,夷道若颣,无论其如何的跌宕起伏、蜿蜒曲折,江河之面终能平夷如镜,直至百川归海,终成天下之“大平”。此所谓,大道甚夷是也。

 

只可惜,大道甚夷,而民好径!人行世上,总是自见其大、自是其为、自伐其能,其结果,却往往是不明、不彰,而终至无功,甚而自遗身殃、短命早亡。那江河之中触礁翻船的,一定是撑船之人执着于自己预设的航道而不能随顺水流之性。那看似或左或右的河流,实际却是至平至夷的航道,而自己奋力开辟执意操控的航道,看似完美无缺,却往往是将你诱入覆灭之地的邪径。我们此前还曾说过,那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何以如此?无非他们从道而不好邪径,故能不入死地而已。反之,那些遇兕虎而死者,受刀兵而亡者,又何以“动之死地”呢?究其根本,就是放着甚夷的大道不行,偏喜欢抄小道、走捷径,本想省时省力,结果却不是落入野兽出没之途,便是陷入敌兵埋伏之径,岂不是正应了那句话:阳关大道你不走,地犾无门自去投!

 

见老师如此感慨万千,关尹子说道,若说芸芸众生之中,有些许失道好径之人,倒也不足为怪,道生万物,各遂其性而已。可放眼当今天下,上至诸侯国君,下至贫民百姓,普天之下又有几个不是“好径”之徒?尊道贵德之人实在是少之又少啊!弟子愚昧,实在是想不通是何缘由。

 

老聃说道,好生恶死、趋利避害之心,人皆有之,大千世界本来就是无所不有,各遂其性罢了。那自恃其能,背弃大道而入邪径者,固然不乏其人。然而,普天之下,举世万民莫不好径失道,蔚然成风,其根源皆在那一味追求生生之厚的为人主者。岂不闻上行下效!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那为人主者循圣人之道,百姓自会注其耳目以效法之;为人主者背圣人之道,百姓也会注其耳目而效法之。为人主者崇尚仁贤之名,百姓必攻于争名之事;为人主者珍贵难得之货,百姓必兴于盗货之行;为人主者展露奢蘼之欲,百姓必乱其真朴之心。

 

如此,上至国君,中至朝臣,下至万民,再无不好径者,奸巧智伪者并生,取强恃暴者群起。

 

朝堂之上衮衮诸公,一味穷奢极欲、偷机钻营,朝政随之而日益败坏;宫墙之外芸芸黎庶,个个不务正业、作奸犯科,良田随之而日益荒芜。久而久之,举国上下,仓廪不实,百业凋敝,国库空虚,民不聊生。正所谓,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

 

在这危急存亡之秋,可叹那些为人主者,不但不知复返正道,培根固本,反倒只重其表,以壮观瞻,在那种种邪径之中愈走愈远。百姓身上的衣着尚不足以蔽体,他所穿的服饰却极尽华彩;百姓手中的器具尚不足以营生,他所佩的刀剑却务求锋利;百姓口中的饮食尚不足以果腹,他所享的美味却早已厌倦;百姓的家中早已全部一贫如洗,他所藏的财货却丰绰有余,挥霍无度。

 

这些号称人主者,极尽其盘剥民财之能事,以穷其奢侈靡费之私欲,终日里服彩带剑、厌饮饱食,一个个道貌岸然,威风不可一世,却偏偏在百姓的面前打着道德仁义礼法的旗号,犹如那见不得人的盗贼,偏要装扮成正人君子的模样夸示于人。

 

然而,这样的把戏,瞒得了一时,岂能瞒得了一世;瞒得了一人,岂能瞒得了天下。在百姓的心中,这样的诸侯王公只是狡诈凶残而又夸夸其谈的强盗头子,而决非对天下苍生利而不害的有道圣人。此正谓,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务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盗誇者,本是亏道欠德,却偏要虚张大言、歁世盗名之徒是也。

 

世俗红尘之中,万事无非上行下效而已,为人主者背道而行,反教百姓遵道贵德,这正是其所教者反其所好。黎民百姓只会效之所好,又岂会从之所教?

 

如此,普天之下,道不遵而后化之以德,德不化而后又倡之以仁,仁不倡而后又树之以义,义不树而后又束之以礼,礼不成而后又止之以法,法不禁而后又惧之以刑,刑不惧而后又临之以甲兵。一旦兵兴战起,天下大乱便由此而始。那些高高在上的人主国君们,本想开创万世基业,让子子孙孙享受荣华富贵,永世不绝,却不知早已踏入邪径之中,一步步走向死地,即便最后“以兵强天下者”,也难逃覆亡的命运,这都是不道早已的必然结局。

 

 

 

《道德经》原文第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惟迤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