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泛华实践 | “全域旅游”将加速推进密山市新旧动能转换

 waikatolabrary 2018-04-08

全域旅游”是通过对城市的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与提升,实现区域资源的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2015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全域旅游相关政策, 2017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上升为国家战略;201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就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做出部署,标志着国家将进一步推进支持具有优势资源的城市发展“全域旅游”。全域旅游已成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加速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引擎。


密山市作为黑龙江省东部重要的口岸城市(国家一类陆路口岸),毗邻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是全省理想的出海通道。在90年代中期以前,密山工业非常发达,是区域重要工业、商贸中心,素有“密老大”之称,但近年来由于煤炭资源、对外交通、市场格局等因素制约,工业逐渐走向衰落。如何整合挖掘区域资源禀赋,以“全域旅游”为城市发展主基调,系统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引进新经济、新业态,培育城市发展新动能,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是现阶段密山市面临的重大任务。


密山兴凯湖风光


一、“全域旅游”领航“大密山”战略构想


以“全域旅游”作为城市转型发展主线,综合地区发展意愿、国家宏观战略、资源禀赋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等多维度因素,顶层谋划城市未来发展方向、承载何种国家战略、引入何种政策红利、制定何种战略实施路径等问题,将城市打造成为区域示范基地和投资价值“高地”,是解决城市转型发展的关键所在。


基于密山市丰富而多元的旅游资源,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对内与农垦区同城共建,以“全域旅游”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外与鸡西市、海参崴等跨区联动,打造跨区域“大旅游”发展格局,提出牵引全市、联动中俄的“大密山”宏伟构想,落实出“开放密山、创新密山、生态密山、精美密山”四大发展战略,最终实现“转型崛起、重振雄风”的战略目标。


“大密山”战略构想


二、“全域旅游”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研究以旅游业为战略牵引,以产业优势逐步强化旅游品牌影响力,创造现代要素集聚的动力源,结合政策引导、市场需求、科技前沿趋势等因素,围绕“旅游经济”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构建具有产业化竞争力和内生增长动力的产业生态体系和区域产业发展路径,打造新时代城市转型的核心引擎。


  • 凸显“新四化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


以旅游全域化为牵引、农业现代化为基础、新型城镇化为载体、智慧信息化为手段的“新四化”高度融合,实现全市产城一体、智慧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合理配置区域内农业、工业、商贸、旅游、矿产等要素资源,结合当前国内外产业发展趋势、市场需求,通过当前自上而下和未来自下而上两大发展路径结合形成“133”现代产业体系,即以现代旅游作为1大战略产业,以对俄进出口加工、矿产资源深加工、绿色食品作为3大主导产业,以生物医药、现代农业和商贸物流作为3大协作产业。主要思路是强化密山市旅游品牌,构筑“大旅游”产业集群,以此带动密山的农业、工业、边贸、城镇化以及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


  • 通过“新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


需要引进新技术,促进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新动能不断成长,开拓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新空间。密山市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和曾经的工业强市,亟需产业再启动再振兴,基于优势资源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树立旅游业战略引领地位,以旅游立市、旅游强市。针对当前产业层次低、链条短、关联弱、缺龙头等问题,围绕“大密山”概念发展区域性中心经济,以口岸经济、生态经济、健康经济、结算经济融合带动产业提档升级,实现密山市优势产业集群化、基地化、园区化、特色化。


密山市“新经济”结构体系示意图


三、“全域旅游”统筹城乡全面建设


根据全域旅游开发,系统安排城乡全域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公共服务配套,以“全域旅游”来加速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在统筹区域内外协调发展和优化空间格局的基础上,将现代产业和功能业态布局在有限空间内,并配套相应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打造引领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空间增长极,对形成引领城市新旧动能转换的“作战蓝图”具有重要意义。


1、构建“四层结构”的区域经济体系


基于城市战略区位和区域格局,构建中心城市、县域经济、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四层结构的区域经济体系,是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密山市作为中俄边境的重点开发开放城市,其发展既要整合周边资源要素,也要承接鸡西市辐射转移,尤其是在现代旅游服务、健康医养服务、展览展销服务等方面。在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构建“鸡西市密山市重点乡镇(含农垦区)—美丽乡村”等区域经济四层结构,实现四层结构产业的协作联动,引领城乡整体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最终推进区域经济整体升级崛起。


2、聚焦重点“旅游空间增长极”


为实现土地价值最大化和可持续利用,需要重点选取具有“引爆”价值的区域进行系统设计,作为“全域旅游”的先行建设区,打造能够带动周边区域同步发展的“旅游空间增长极”。根据密山市城乡建设现状和土地开发空间,选取“青年水库片区、白鱼湾片区、和平莲花泡片区”等片区作为重点旅游项目开发区,以此来引领密山市“全域旅游”空间建设格局。


莲花泡国际休闲中心概念设计图


3、四生结合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把“生命、生产、生活、生态”的“四生”有机结合的理念融入到“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当中,使得土地利用、城乡统筹、生态保护、田园乡村建设等相关领域进行有机结合、相互融合。密山全域资源丰富且独具特色,旅游业发展要结合现状资源进行规模化集聚,实现资源产业化、产业集群化发展,重点强化“俄式风情+湖泊观光+文化体验+森林康养+现代农业”等旅游发展主题,以“一心一带”(都市旅游服务中心和环兴凯湖旅游经济带)为主体,挖掘特色旅游资源,实现“全域旅游”新格局,增强密山旅游国际影响力,构筑“国际旅游都市”品牌。


密山市全域旅游规划图


四、以项目为抓手落实“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需要向纵深发展,其重要抓手就是重大项目。结合全域旅游空间格局和旅游配套设施,策划包装战略性重大项目、产业类重大项目、城市更新与基础设施类重大项目、公共服务设施类重大项目等四大类别,形成大项目池,撬动区域投资开发建设,形成区域投资热点。


为优化和提升以兴凯湖为核心的密山旅游市场区位、品牌价值和发展势能,构建开放型经济,从战略高度孵化中俄密山国际边境特别合作中心、鸡兴旅游轻轨、兴凯湖国际会议中心等重大战略性项目,全面提升密山市旅游综合竞争力。


结合密山市特色资源条件和旅游发展思路,提出重点打造中俄跨境游、东安通航文旅小镇、俄式风情小镇、和平朝鲜族美食小镇、白渔湾田园综合体等产业类项目,为密山市产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旨在全面提升密山市旅游综合服务实力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未来重点建设全域旅游慢行系统、城区绿化提升工程、南环城河综合治理、国际俄货城、中俄密山国际学校、莲花泡湿地公园和国际中医康养城等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类重大项目。


总之,现代旅游经济是新时代城市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途径之一,“全域旅游”是国家当前及未来很长时间践行的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同时承载着国家生态文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等宏观战略,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