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将“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纳入《中国公民科学素养基准》中,你怎么看?

 cqyuanye 2018-04-14

“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是《易经》的核心思想,将其纳入《中国公民科学素养基准》中,是重新认识《易经》的纠偏明智之举、传承中华文明的必然要求。区区八个字,是高度抽象化、浓缩化了中华民族先人们认知“人与社会、自然与宇宙”的宇宙大智慧。它产生于距今一万年前的约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由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所创,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经典著作,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

那么要怎样客观理解,先要从几个方面学习认识一下《易经》:一是看《易经》的历史、内容及理论对人类、自然、社会、宇宙的诠释即认知是否客观。二是看《易经》的内容理论所处的层次高度及历史地位是否重要。三是看《易经》对中华文明发展做出的贡献是否有积极影响和作用。四是看《易经》对近现代各领域科研成果及应用的指导意义。

一、巜易经》(和太极图)的来历。我国古代有三易,包括巜连山易》、《归藏易》、巜周易》,三易统称为《易经》。三易年代相差相远。“河图洛书”是几万年前的盘古开天辟地以后天皇氏所为,是易之源。《连山易》是伏義根据“河图洛书”推演创作而来,即伏羲易,是易之本,推崇“终万物始万物者莫盛乎艮”,卦以艮为首,被子称为先天学。《归藏易》是由殷商黄帝所作来源于《连山易》,推崇“万物莫不归藏其中”,由坤卦开始,又称“黄帝易”,此易是中天学。《周易》是周朝周文王所作,是周文王在坐牢的时候研究《易经》所作的结论,以乾、坤为首,称为后天之学。 《连山易》、《归藏易》、《周易》统为《易经》,以“卦”的形式表现了比较完备的“科学”观。

二、巜易经》(和太极图)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 ,具有高度概括化、浓缩化、分类化、抽象化、精简化、符号化的特点,包含“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宇宙大智慧。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被称为群经之首、宇宙代数学、智慧中的智慧。《连山易》、《归藏易》、《周易》都是由8个经卦重叠出的64个别卦组成,是三种不同的占筮方法。《连山易》包含以艮为首开始于乾卦和坤卦的64卦,《归藏易》是以坤卦为主,坤是纯阴,六十甲子与先天六十四卦并行,万物皆生于地,终又归藏于地。《周易》以乾卦、坤卦为首八卦六爻64卦,表示天地之间以及“天人之际”的学问。

三、《易经》(和太极图)代表了先民对宇宙生命、个人生命、日月星辰等宇宙万物运行机制认知的一种科学,是宇宙的法则。其中:第一包含三大理论:一是阴阳对立统一,即对立统一,互根互换。二是五行生克制化,万物皆“水、火、金、木、土”,其相互制约相互生成。三是天人合一,人和宇宙是统一体,息息相关相通,互补调谐。第二包含三个原则:一是不易,对立统一于相对稳定中。二是变易,量变积累引起质变。三是简易,天地自然的法则本是简朴而平易。第三包含三大法则:一是理,探讨宇宙人生变与不变之原因。二是象,寻求世界万物生成发育万有现象的原则。三是数,用数理推演人与万物的前因后果。只是那时未出现“科学”二字,先民就将这种科学认知表现为卦,把八卦六爻64卦作为《易经》的核心,使之成为宇宙万物运化的最高标志,反映了先人们的唯物世界观,为人类认识万物提供了认识论、方法论。

四、《易经》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

(一)对中华文明的影响。一是《易经》堪称是中国文化的根,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它不但是最早的文明典籍,同时对中国几千年來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以及道教、儒家、中医、文字、数术、哲学、民俗文化等等都产生了极其深刻地重要影响。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是或《黄帝内经》,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二是可以说中国文明中除《易经》之外的所有的经典都是《易经》的衍生物,《易经》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从众多的经典看,与其相关的著作不下千种,如京房的《京氏易传》、朱熹的《易学启蒙》《周易本义》来知德的《周易集注》、孔颖达的《周易正义》、张载的《横渠易说》、程颐的《伊川易传》、司马光的《温公易说》、周敦颐的《太极图说》、王夫之的《周易外传》、王以雍的《易经解析与致用》等,都是对《易经》的运用和诠释。

(二)《易经》与近、现代科学研究成果的关系。(以下1一5参考中国周易学会西安研究员 吕山峰的“中外科学家与《易经》。)

1,《易经》与二进制。在18世纪初德国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兹研究发现了二进制,他高兴地把这一成果写信告诉了远在中国传教的白晋,当1703年4月1日收到了白晋发自中国的伏羲易卦爻图后,研究后吃惊地发现《易经》中卦爻图中的“卦辞、爻辞”竟相当于二进制中的0和1,在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卦辞、爻辞”竟然相一致高兴地同时,不得不佩服和感叹于中国人的智慧,原来早在几千年前甚至一万年前中国圣人就研究创造出了“一阴一阳”的太极“卦辞、爻辞”的“二进制”理论。

2,《易经》与心理学 。瑞士哲学家、心理学家荣格1920年开始对中国《易经》潜心研究,发现“共时性规律”,在特定环境下,找到巧合与外应,他解释了大量的睡梦心理和卦象。在古老的《易经》中找到了“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答案。《易经·泽山咸卦》曰“天地感而万物化生”,《系辞》“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天垂象,见吉凶。”这些都是解释感应与心理。“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与“共时性规律”惊人的相一致。

3、《易经》与天文学 。刘子华博士1919年赴法留学,他潜心于研究揭示宇宙天体奥妙的天文学,运用易学八卦原理推测出太阳系存在第十大行星。1939年,刘子华把自己的预测,写成了题为《八卦宇宙论与现代天文——一颗新行星的预测——日月之胎时地位》的论文,交给了法国巴黎大学,作为考取博士学位的论文。《八卦宇宙论与现代天文》一文是刘子华先生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易经的基本原理与西方现代科学相结合取得的研究成果,其理论和对太阳系存在第十大行星的预测,是天文学上一种新的理论。这是中国科学家在现代运用易经太极八卦图,做出的震动世界的伟大贡献。在半个世纪后,美国和前苏联才都发现了这颗行星的存在。刘子华博士在西方是与“哥白尼”齐名的大科学家。另外,现代天文学先进的科研手段亦证明中国的“天干地支二十四节气”与太阳系行星运行规律分毫不差。

4、《易经》与生命科学 。1953年华生和克立克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1966年尼伦伯等人破译了全部遗传密码,并制成了《国际普通遗传表》。西方的科学家很震惊地发现,中国的《易经》64卦爻象图与《遗传密码》有着惊人的一致性,分析比较:核糖核酸(MRNA)含有腺嘌呤(A)、尿嘧啶(U)、乌嘌呤(G)、胞嘧啶(C)四种核苷碱基,三个一级相联,按数学计算排列组成64个不同的三联体(即遗传密码)经实验结果推得64个遗传密码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用阳爻代表强型苛核苷C和G,阴爻代表弱型核苷U和A,64个密码正好能平均排成八组更集中反映了其联系规律。从生命的本质看,恰恰与《易经》八卦6爻64卦不谋而合,

5、《易经》与物理学 。丹麦著名量子物理学家玻尔,在1927年建立了互补原理,引起世界轰动;但当他在1936年到中国讲学时见到《易经》太极图时,便惊叹“中国人几千年前就有了互补的理论思想,并以图形表示”。他手捧《易经》如获至宝,将太极图定为其族徽勋章的标志图案。西方科学家把《易经》、《道德经》统称为东方神秘主义。美国物理学家F·卡普拉尊称《易经》为圣书。在其惊世之作《物理学之道——近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一书中指出:“本世纪初和三十年代中期,根本地改变了物理学的整个局面,相对论和量子物理学各自的发展摧毁了牛顿的宇宙观所最重要的概念。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崛起标志着近代物理学的诞生。人们从它开始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动态的不可分割的整体,观察者总是必不可少地包括在这个整体之中。他还指出:“东方神秘主义提供了一个协调一致和尽美尽善的哲学框架,它能容纳物理学领域最先进的理论。”量子力学的发展,使西方科学、哲学理论切割分析还原论,走到了尽头,开始从东方“天人合一、宇宙全息”的整体观来找出路。这就是说,一万年前的《易经》为指导现代科学研究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正确的方法,是解决探索人文、自然和宇宙法则的唯一哲学框架。

古人认为“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总之,《易经》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意义重大,《易经》的哲学观、道德观,为所有科学研究提供了协调一致和尽美尽善的哲学框架,能够指导现代科学技术文明、健康地发展。爱因斯坦研究统一场论至死没成功,后来科学界对其的评论是:如果爱因斯坦借助《易经》提供的协调一致和尽美尽善的哲学框架,统一场论早成功了,但爱因斯坦却信了上帝。

综上所述,随着人类几千年的智慧积淀和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各领域科学家们借助了那么多的最新科学技术手段才得以验证发现并应用的科技成果,即人类对宇宙、生命等的自然现象、运行法则的客观认知,早在几千年前甚至一万年前的《易经》(太极图)里就得到了精准的定义和诠释,不得不让人惊讶。《易经》不仅仅是中华文化文明之根,也是全人类文明发展到目前的终极成果而无例外。一万年前还处在旧石器中晚期时代,连工具都是石头造石头,火也是燧人钻木取火,以树叶兽皮做衣,《易经》却取得了属于现代人类才能取得的科学认知,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华文明的经久不衰之根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