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的四圣谛 - 上

 韩世权 2018-04-14

心的四圣谛 


隆波帕默尊者

2017年8月20日A|泰国解脱园寺


学法与修行,要频繁地训练觉性。

一定要能够把修行真正运用到现实生活里。假如仅仅只是在参加禅修营以及礼佛和念经的时候很厉害,这样的技艺就太过羸弱了。

我们一定要让修行与现实生活能够水乳交融,无论行、住、坐、卧,都要带有觉性,除了需要用思维去工作以及熟睡这两个时段之外。

用思维去工作与睡着的时段是无法修行的,其余的时间则全都可以用来修行。因此,我们要努力频繁地觉知自己,行、住、坐、卧、吃、喝、做、说、想,都要带着觉性。

当身体在行、住、坐、卧、吃、喝、做、说的时候,我们都要不断地觉知;如果心开始想——有时想到好的,有时想到坏的,有时想了之后有快乐,有时想了之后有痛苦,有时想了之后会有贪、嗔、痴或善心生起,这一切我们都要有觉性地去知道。想了之后,生起了苦、乐,要知道;生起了善、恶,也要知道。


跟随隆波学法,就是在日常生活之中修行。如果以武术来类比,这是笑傲武林的绝顶功夫,因为它完全融入进了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每向前迈一步,都是在发展觉性;坐着,是在发展觉性;躺着,也带有觉性。除非是真要睡着时,才可以慢慢松开觉知,让心放松开来,那样很快就会睡着;如果觉性太强,就会睡不着——用不着为此惊慌。

因此,在日常生活之中修行——行、住、坐、卧、吃、喝、做、说,都要有觉性;心在想,也要有觉性。


我们的心总是在变化,当眼睛看见物体、耳朵听到声音、鼻子闻到气味、舌头尝到味道、身体有接触、心跑去想了,心就会变化。比如,当我们的眼睛看见色、看到美女,心就生起贪欲、生起喜欢的感觉,于是心就会变化,那是由于接触到眼、耳、鼻、舌、身、心的所缘所致。接触到心方面的所缘,是指“心去想”。想到这件事会快乐,想到那件事会痛苦,想到其他事会生起贪、嗔、痴。

我们要有觉性不断地紧随着去知道身心的变化,这称为“在日常生活之中修行”。

如果觉知更细腻——呼气,觉知;吸气,觉知;身体行、住、坐、卧,觉知;身动,觉知;身体静止,觉知。要常常地觉知。眼、耳、鼻、舌、身、心接触所缘之后,心就会变化:有时生起苦,有时生起乐,有时生起善,有时生起贪、嗔、痴,我们都要去觉知。

不改造,不对治,如其本来面目地知道。就是这样持续训练。然后,每天安排一段时间用于固定形式的修行,那样做可以增长心力,也能增强禅定的力量。

假如只是一味地在日常生活中发展觉性,时间一久,心没有了力量,修行就不是真的了。


跟中国人分享一下,隆波从儿时开始修行,七岁就实践、修习安般念。吸气念“佛”,呼气念“陀”,然后数“一”;吸气“佛”,呼气“陀”,数“二”……一旦心开始宁静,计数就消失了,只剩下吸气“佛”、呼气“陀”,心不再计数。

刚开始修行时,由于心非常动荡,就像是用三根绳子去捆绑心:第一根是呼吸,第二根是“佛陀”(名号),第三根是计数——去知道呼吸了几次。一旦心趋于宁静,挣扎程度不显著了,就无需再多用绳子了,吸气“佛”、呼气“陀”,就够了。心更宁静,“佛陀”也消失了,只剩下呼吸。呼气,觉知;吸气,觉知。等到心进一步宁静,呼吸也消失了。那时呼吸越来越浅、越来越浅,最后停驻在鼻端,只有一点点气息;最终完全停止,根本感觉不到呼吸;随后它变成光。光生起时,隆波就接着去观光。

当我们觉知呼吸时,经典称之为“遍作相”。呼吸消失,变成了光,称之为“取相”——中文有这些术语吗?真棒!这些术语连泰国人都不懂,有机会可以译给泰国人听。



一旦变成光,没有了呼吸,就无息可观了。身体许久才呼吸一次且极其微细,隆波就转而去观光明。一旦心极娴熟地与光明在一起,光明有时就可以缩小,不断地缩小,缩得越小浓度越高;有时这个光明又可以无限扩大,可以扩张到像太阳一样巨大……类似地。这属于“光遍”,收获的是奢摩他。

当我们的心聚焦于光,这称为“寻”;心和光打成一片,这称为“伺”;随后有喜、乐、“一心”生起。


隆波在达到这点之前就迷了路,一旦呼吸变成光,就开始想知道、想看见些什么。于是,光就像手电筒一样,照到哪里就可以感知到哪里。(对着有这样经历的弟子问)对吗?哦哟!无事不知、无事不晓,除了回看自己,别人是怎样的全都知道。后来常常回看自己,情况才慢慢好转——可以看到自己了。

最开始隆波跟随光跑去游览外面的大千世界,想去游历天堂,就真的可以看到天堂,然而不晓得所见的天堂是真是假,也许只是心自欺欺人而构建出来的。因此,隆布敦长老喜欢如此开示:“看的时候,‘看’本身是真的,但是所见的事物也许不是真的。”因此,把心外送出去游逛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不久以后,隆波又发现天神是先于人类拥有无土培植技术的,人类的无土培植技术是后引进的。心就这样跑去外面游玩,非常享受,乐不思蜀。


某天隆波突然想到:自己去看天神们,他们享有美味的食物,自己却吃不到;他们有绚丽美妙的花园,自己却待不了;他们的房子非常漂亮,自己却无法居于其中。仅仅看到别人拥有的事物,就像是去富翁家参观了一圈,自己却并未成为富翁,而且也不能住进他家——根本没有发现这有任何意义可言。同时隆波也开始害怕——如果跟随光跑出去以后碰到了鬼,该怎么办?隆波曾是很怕鬼的,跟着光跑出去后看到鬼,那就糟糕了!

于是,隆波重新开始训练,从此不再跟着光跑。呼吸、呼吸,不让觉性缺失。在呼吸变成光之前,心一直有觉性地与呼吸在一起。呼吸一旦变成光,心便开始抓住光,这是“寻”;心与光在一起,成为“伺”,和光打成一片;喜、乐、“一心”生起之后,继续不断地观照。

而后隆波发现:心需要去观光,这依然是沉重的包袱。一旦看到心去看光是有负担的,便放下包袱,返观自心,于是得到了知者的心。



隆波虽然获得了知者的心,却不知其有何用,也就还是一直那样训练,不断地觉知。接下来,即便是在日常生活里,在行、住、坐、卧的时候,也都有知者临在。每一天,这个知者都在,几乎不会消失,即使消失也只消失很短的时间,很快又会回来。这个“知者”非常稳健,整日独立凸显。

后来隆波见到高僧大德,比如隆布信长老,他称隆波为“知者”,赐给隆波的法名就是“知者”,意思就是:心毫无刻意地作为知者而临在。那是训练了二十二年禅定的结果——心有力量。

隆波就这样训练了二十二年的安住型禅定,却不晓得接下来要如何做,只是想着:如果频繁修习禅定,有一天便能够体证道、果、涅槃。可是修行了二十二年,仍未体证道、果、涅槃,一直只是那样宁静、那样觉知自己,没有什么收获,只得到快乐和宁静而已。




当查阅佛法书籍时,看到高僧大德们教导“思维身体”,于是隆波便试着思维身体:去看头发。因为心有禅定——隆波以前的头发很长,和大家差不多,不像现在这样短。去看头发的瞬间,头发彻底消失,因为定力非常强;没有了头发,只剩下头皮,又继续去看头皮,头皮也消失了;接着又看到头骨,头骨也消失,脖子完全断掉。

因为禅定的力量非常强,看到哪里,哪里就完全消融。头断掉,没有了头,只剩下身体;又看身体,皮肉全消失了,只剩下骨头;继续看骨头,骨头完全爆开,炸成细小的碎片散落在地上;再继续看碎片,最后它们变成光;变成光后消融于整个宇宙,消失之后,心又返转回来。

因为定力很强,整个过程没花几分钟。观身,身体竟然爆炸,接下来隆波就不知道怎么办了。身体没有了,只剩下单一的心,一旦恢复身体感,隆波的蕴便又自动分离,因为明白了身与心是两回事。


隆波终于向前迈进了一点点,提升了一点点,但是却不知道这是修行的出路,因为没有高僧大德教导。隆波是跟隆波李尊者学习安般念的,那时自己才七岁,而且尊者在两年后就圆寂了,所以还没有机会学到毗钵舍那,只学到了奢摩他。而隆波如此训练了二十二年。有作为知者的心,看着身体工作,心是观者,但还没有从三法印(无常、苦或无我)的角度去观察。没看到三法印,只是看到身是一个,心是另一个,如此而已。

在我们能够分离名色时,仍未契入毗钵舍那。分离名色在经典中称为“名色分别智”——具备了可以分离名与色的智慧。但是名与色(身与心)的分离还不是毗钵舍那,毗钵舍那必须照见每一色法、每一名法的生灭是呈现三法印的——那才是毗钵舍那。

因此,隆波那时还没有修习毗钵舍那,只是在见到隆布敦长老之前就可以分离名色了。

待续 . . . . .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