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手掌劳宫穴漏气时有什么感觉,如何防止? “漏气”和“发放外气”、“采气”都属于意念活动。朱砂掌功要求的意达双掌和练太极拳气达十指末梢一样,都是气贯双掌,它不会从劳宫穴“漏气”,也就谈不到防治问题。“漏气”一说是不科学的,它是一种自我感觉,在练功中不要有这种意念存在,杂念过多会影响练功进展。在练功中意念专注,在掌上多下功夫,杂念自会消除。 212、如果函授学功,动作做不准确,会不会影响功效? 动作不准确,当然会影响功效,为此,《朱砂掌功》函授教材上册,不仅在内容上阐述比较详尽,而且绘有动作图,并标以动作路线。加之功法简练,易于学练,只要很好地对照动作图和动作说明,细心体会,按照要求去练,一般都能做得准确。如果有些怀疑或不理解动作过程,可以和就近练功的同志交流经验。如果按正确的动作要领领会和完成了动作,仅仅是动作高一点、矮一点等幅度上的差异,则不会影响功效。 213、练功中,玉茎和外肾时而形成有节奏地膨起、收缩,这是怎么回事,应如何对待? 这种现象属于特殊情况,在众多的练功者中是很少见的。从练功角度讲,可能你以前练过其它功法。练朱砂掌功时,由于“十趾抓地”、“双掌用力”、“头微顶”,精力集中在这方面,所以不会出现上述情况。但又因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又加上你练功时意念想别的东西,也可能会出现这种异常现象。如果坚持按《朱砂掌功》的要领练功,专心练功,过一段时间,以上现象自会消除。另一方面在练功中不要用力过度,适可而止。 214、练完功后,眼睛发胀,是否正常? 练掌功时的“瞪目远视”,要和其它部位的动作协调一致,顺其自然。如用力过大,练完功后,眼睛松下来就会发胀不舒服。另一方面,也要有个习惯过程,初练本功眼睛不适应,也会产生这种情况。练过一段时间习惯了,这种现象也就不存在了。 215、练功呼气时,只要意念一集中到双掌,双掌就有热感、麻感,可只要一分钟,这种感觉就消失了,这是为什么? 中医讲气是血之头。我们意在哪气就在哪,气到血行。手感发热是意领气在双掌产生的。意念一分散,气血也就分散。意不在双掌这种感觉自然会消失。 216、练功后,感觉比平常易饥饿,是否正常? 练功后增加食欲,这是好现象。食欲增加,消化系统好,全身需要的营养就充足。这既可因此增强练功力度、积累内气,也可增强免疫功能,祛病消炎,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217、练功后,丹田和肚脐周围有时疼痛,是否正常? 练“掌功”全身各部位,包括五脏六腑都得到活动和锻炼。我们日常不经常活动的部位,在练功中由于抻拉、扭转、鼓荡活动,自然会不适应,产生酸、胀、麻,痛等现象,小腹也如此。这是初练功法时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以后在练功过程中会自行消除。 218、练功后,常有肌肉跳动感,是否正常? 练朱砂掌功,从开始到收功,在这期间会产生各种不同形式的触动现象,肌肉跳动、麻、胀、酸、蚁爬感……等等,这是经络通畅、气血活跃的现象,是正常的,不必担心。只要坚持练功,这些现象会自行解除。 219、做过男性结扎手术的人练功,对通经络有无影响? 做过手术的人,通过练功可以促使伤口尽快愈合,有助于恢复身体健康。为节育而施行的男性结扎手术,只是结扎了输精管,对通经活络并无妨碍,只要坚持练功就能收到功法中提到的功能功效。 220、朱砂掌练至上乘,能否在排打上达到“金钟罩”的功效? 朱砂掌功和金钟罩的功法练法不同,主要目的和效应也不一样。排打功主要是通过运气及全身排打,练成“金钟罩身”般的抗击功夫。练好朱砂掌功后能气运周身,也能承受排打,但不追求排打。 221、练功后,手掌、脚掌均很红,是否正常? 练朱砂掌功能通经活络,促使气血运行,五脏六腑功能得到调整,大脑得到修补改善。血液循环加强,手脚发红、发热,这是正常现象。 222、生活在青藏高原,练功的效果是否差一些? 环境对练功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绝对的,全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各地的环境、条件很难相同,甚至差异很大。高山、草原、沙漠、海洋,各处有各处的条件。就练功功效来说,同地区可以比,不同地区相比就有差异;即使同地区,所处环境不同,练功效果也不会一样。我认为不管在哪个地区,只要坚持练功,就能取得功能和功效。从遍布全国的学员反映来看,也有力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223、练朱砂掌功后,手臂手掌的气感明显,丹田热感不强,是否正常? 练朱砂掌功,顾名思义,练的是掌,手臂和手掌在练功中气感强是正常现象。是内气贯达双掌后产生的热能。气是由丹田发出的,丹田气感不强并非反常,只要坚持不懈地练下去,内气不断地积累充盈,丹田气感就会强起来,并有气运周身之感。 224、练习朱砂掌功后,手臂发硬是否正常? 这是练功初期一般不可避免的现象。我们在日常活动中,手、臂都处于松弛状态,活动都是没有规律的,干点重活也是不断地变换姿势,所以不感觉过累过硬。练朱砂掌功就不同了,手下按、前推等动作停留的时间超出日常活动的几倍、几十倍,一个式子练习多次,变换少,时间长,呼气时还要用力,改变了过去的习惯动作,手臂不适应,出现发硬、酸胀,都是正常的,不必惊慌不安。若此种情况长期不变,可减少每个式子的练习次数,用力也适当减小,过一段时间,手臂的动作习惯了,解除了发僵发硬的现象,还可增加每动的练习次数。此外,吸气时注意臂部及全身放松,有一紧一松的调节,亦可缓解手臂的发硬感。 225、练朱砂掌功后,伴有轻微头晕,是否正常? 这当然不是正常现象。造成这种情况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练功时思想不集中,意不专注。 2、要领掌握得不好,练《筑基图》时要求头微顶、掌用力、十趾抓地。头微顶不能用力上顶,应该是如练太极拳的头顶悬。掌用力,下踏、前推、上托、分撑,一定不能憋气、努劲,要力在掌上,而且力要适度,不能用蛮力。十趾抓地可力大些。 3、也可能是收功急促,时间过短。 4、还有可能有血压高病史,或头部有些毛病,练功后气血周流到头部,不够通畅所致。 克服的办法: l、吸气时注意放松,身体各部要松下来。 2、吸气时要自然。 3、两掌用力,两肩不要耸起,而且要有个度,不要用力过猛,甚至憋气、努劲? 4、有高血压病患者,练虎部《筑基图》时,可不练或少练“虎掌托天”动作;练龙部《筑基图》时,下边手的意念重些,重心在下。 5、做好收功。 针对自己的情况,做好以上诸点,头晕现象定会消除。 226、在练功时和练功后一段时间内,为什么头和颈部有沉重、强硬之感,该怎么办? 这是违反了自然的原则,头颈部用力过大产生的。在练功呼气时要双掌用力,十趾抓地,头微顶,项要直。切忌呼气时头使劲儿上顶。一定要顺其自然。 227、练朱砂掌功后,小腹的热感偏左,是否正常? 练掌功,小腹发热是丹田气充盈的反映,是正常现象。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一定会出现这种现象。至于偏左或偏右,一般说来都问题不大,你可检查一下,站的姿势是不是有偏左现象,或者在用力上不够均衡。如是这种现象,在练功时注意纠正一下就可以了。 228、怎样看待练功中气感时有时无的现象? 初学者练功中气感时有时无,是正常现象。因为,初学者尚未熟练正确地掌握功法,对功理也未完全理解,同时,身体内部气行路线也有些不畅通。练功时动作准确、意境较佳时,气感就强些,否则气感就弱些,因此就会有气感时有时无的现象。 除练功者本身问题外,练功季节、时间和方位也是影响练功者气感的重要因素。练功有素者练功时也会因天时、地利的变化而有不同的气感。任其自然,有感不喜,无感不忧,信心百倍、持之以恒地练下去,这是正确的练功态度。 229、“十趾抓地,收肛实腹”的功用何在? 十趾抓地的作用在于:足三阴经肝、脾、肾经,足三阳经胃、胆、膀胱经的井穴都在十个脚趾上,而且阴、阳跷脉,阴、阳维脉也起于两踝上方。通过十趾抓地刺激双足双腿各条经络,可使经络气血正常运行,治疗相应脏腑疾病,加强脏腑功能。同时,因吸气放松,呼气时抓紧,使腰腿的筋骨、肌肉、血脉都得到锻炼而加强了功能。 收肛实腹的作用有三:①一呼一吸的收肛实腹可使腹内脏腑得到按摩,从而加强脏腑功能,达到治疗脏腑疾病的目的。②收肛实腹还起到刺激会阴穴的作用。会阴穴在人体是至关重要的,古称“生死户”。人体最重要的经脉冲、任、督三脉皆起于小腹中,而出于会阴之间。冲脉由会阴出并少阴挤脐上行绕络口唇;任脉由会阴行于腹;督脉由会阴而行于背,此三脉同起一源。任脉是诸阴之海,督脉是诸阳之海,冲脉上自头,下自足,后至背,前自腹,内自豁谷,外自肌肉,阴阳表里无所不涉,故为十二经之海。通过收肛按摩会阴,能加强全身经络的内气流注,对身体健康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③俗话说,十人九痔。通过收肛使肛门运动,能改善肛门部位的血液循环,治疗痔瘘。所以有“天门常开,地门常闭”的说话。“地门常闭”即指收肛。 230、“十趾抓地,收肛实腹,牙齿相扣”会不会引起血压升高? 练功按要领去练,不会引起血压升高。十趾抓地,意、气、力是下行的,气是血之头,十趾抓地怎会引起血压升高呢?收肛实腹是十趾抓地的必然效应,对血压更无影响。牙齿相扣,不要拚命用力咬,只是扣,也不会升高血压。对有高血压病史的学员,可少练《虎部》第三式双掌上托的动作。 231、虎部《筑基图》的五个式子是专门练形呢,还是包括意、气的锻炼? 朱砂掌功的三个部(虎部、龙部、龙虎部)都包括意、气、形这三个方面的锻炼内容,不过这三个部都有侧重的一面。虎部、龙部的《筑基图》都侧重于形(力)方面的锻炼。 232、“释名”中谈到“打上人身造成内伤”,何为“内伤”,怎样医治? 所谓“内伤”,就是身体内部受到的损伤,如胸部受到手掌的强烈挤压、震荡、击打,使内脏及胸腔受到损伤,而淤血红肿。医治方法需视受伤情况而定,至少要服消滞化淤的药剂,配合发放外气治疗。骨折则要接骨。 233、教材中谈到的“悟性”指什么? “悟性”一词是指人对事物的分析、珊解、领悟的能力。我们在功法中使用这个词,是指练功者对朱砂掌功功法、功能、功效的认识理解和领悟的能力,以至举一反三,通过具体分析能了解其它实质问题的能力,和钻进去亦能钻出来,能灵活运用和有所前进、有所发展、有所提高的能力。悟性有先天因素,如身体素质如何,聪明与否。但勤奋即天才,如能刻苦练功,知识渊博且有深度、有层次、善思考,自然悟性增高。 234、人体内气的强弱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练“朱砂掌功”可强身健体,内气充盈,通经活络,气血周流。练功越久内气越足,少练或不练则微。内气一说为先天精气。先天精气还需后天水谷之气补养,即从饮食中吸取营养。所以练功要达到内气充足,一要坚持不懈地练功,二要调剂饮食,增加营养。有人说练功要吃素,甚至辟谷。我认为这是不科学的,人得不到营养,健康从何说起。所以要想练功进展快,应注意这两个方面。 235、“太极”和“无为”状态指什么?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我们在朱砂掌功中,“无为”所指即心无暇思达到忘我的程度,象预备式那样全身放松,自然站立,双手下垂即是“无为”状态。太极即指内含阴阳,相互转化,生生化化,变化无穷。在“掌功”的动作中有阴有阳、有刚有柔,《易》曰:“刚柔相摩,八卦相荡。”又云: “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 朱砂掌功学练步骤及练功注意事项
所谓“朱砂掌”,主要是用内气贯达双掌,练习日久暗劲大增,打上人身造成内伤,被打处数日后呈现出朱砂色手印而名之。它吸收了医、道、儒、释等功法的营养,所以还有采气、炼气的功法。此功是杨永在传统功法的基础整编而成,此功主要是为了强身健体,增慧开智,防病治病,益寿延年,功效独特显著。 (一)学练步骤 《朱砂掌功》的“虎部”、“龙部”、“龙虎部”,一般说来先练“虎部”,当熟练后,再练“龙部”;当“龙部”动作正确,练习熟练,要领掌握后,再练“龙虎部”。在“虎部”三个图中,则先练《筑基图》。因为《筑基图》是打基础的东西,不仅《练意图》、《采气图》的动作与其相同,而且只有身体有一定基础,才更有利于练其它两个图。为此,如果真想练好《朱砂掌功》,最好的办法是先练“虎部”、“龙部”两部的《筑基图》。至于“虎部”《筑基图》要练多长时间,这要根据不同的人定。有练功基础的、悟性高的、身体强的,则时间短些,进度快此;反之,则时间长些进度慢些。一般说来,函授班的学员可练半个月“虎部”《筑基图》,再习练“龙部”《筑意图》,两部《筑基图》练上两个月之后,再练“虎部”的《炼意图》以及“龙部”的《炼意图》。这样再练上半个月后,也就是说从开始练《朱砂掌功》两个半月后,才练两部的《采气图》。当练到三个月时,再练“龙虎部”的五个式子。如此练来,则能如长江大河,顺流而下,至于何时练成,这要看个人的身体素质如何,掌握的要领正确与否,下的工夫大小而定。主要是要持之以恒,每日不辍,而每次练习《筑意图》又不可用力过大、过猛、过累和憋气等,要顺乎自然,要有个度,次数不宜过多,以每式12次为宜。且不可性急、贪多求快,要循序渐进,稳步向前。不论干什么事,决不会“一口吃成胖子”。俗云:“欲速则不达。” 另外就是全部功法学练完了,平时练习时,也是多练《筑基图》,每日必练,而《炼意图》、《采气图》可以每日少练些,甚至间日练习,可由个人取舍。 (二)练功注意事项 内经云,人在气中,气在人中。天人是合一的,四时的变化对人练功都有密切关系,所以练功要注意选择好的地点和时间。 一般说来,以人烟稀少、树木茂盛、空气新鲜的地方最好,以有松、柏、樟树、花草的地方更为宜。练功时间以早晨为好,这时空气好,负离子多,练功获益大。子时练也好,这时人静,是阴阳转换之时,出功快。但还有“活子时”之说,也就是说什么时间都可以练,因为人是要工作、学习的,它使我们在地点和时间上受到限制。总之,练就是比不练好。 《朱砂掌功》的五个式子中讲到:“吸气入丹田”,呼气时“气自丹田贯达手掌”,但对初练者来说,不宜过多地追求这一点,不可用意过重。最好在吸气时全身放松,呼气时双掌用力十趾抓地,头微上顶就行了。练习日久,自然能吸气入丹田,呼气时气自丹田贯达双掌。 在练《采意图》时,只要意念上想到采摄大自然的好气、日月星辰的精华进入体内就行了,不必细推敲其循行路线。练《炼意图》也是似有似无,似是非是,不可执着。有云:“有意无意是真意。” 关于练功时的房事问题。房事过多、过繁,自然有损于身体,更有损于练功。在练功期间,最好注意一下房事,少一些房事。
朱砂掌功学员答 问:自学“朱砂掌功”会不会出偏? 答:不出偏差是本功的特点之一。自学该功法也不会出偏。但一定要按书上对功法的要领、要求去练习,特别是顺乎自然,不要意念过重,用力时掌握好“度”。 问:练“龙虎部”5个式子时,呼吸怎样配合动作? 答:这部功法主要是解决引气、导气、布气、排气、发放外气的功法,除第四式“乾坤交泰”提了呼吸配合要求外,其它4式都未专门提到呼吸问题。也就是说,这4个式子都采取自然呼吸,不去考虑呼吸如何配合动作,只要认真专注地去体会气感就行了。 问:“朱砂掌功”对呼吸方式是胸式自然呼吸,还是腹式顺呼吸或逆呼吸? 答:“朱砂掌功”对呼吸的要求总的说来是任其自然,平时怎样呼吸就怎样呼吸。 问:练习“朱砂掌功”功法时,是用力出掌,还是伸臂定型时用力?是快速出掌,还是慢速出掌? 答:“朱砂掌功”功法练习的力不是明劲,而是暗力整劲,跟现代武术套路中快速出掌是两回事。 问:练习“朱砂掌功”为什么不强调打通大小周天? 答:本功法具有自已的系统性、完整性、层次性、科学性。它是以人体结构、生理功能为基础,以“周易”、中医、武学、佛道经义真谛为指导,是以武术功法为基础,吸收医、道、儒、释、民间功法中的营养而形成的上乘功法。通过练功能迅速调动自身潜能,通过活络、气血周流,达到内气充盈、扶正祛邪、祛病强身、增智开慧、不追求什么通大周天、小周天。实际上人身大小周天都是通的。中医有云:“通则不痛,不通则痛“。练习“朱砂掌功”能通经活络,周流气血,自然是大小周天都通了。 问:练习“炼意”功时对呼吸有没有什么要求? 答:该功重点在练习意念活动。练习时全身一定要放松,呼吸一定在自然,不必去管呼吸如何。虽有动作,但要本着松、慢、匀的原则,要心平气和,呼吸听其自然,根据导引词的内容,加强自已的想象力,使自已沉浸在一个大、空、虚、灵、静的美好、舒适、安祥的境界中,以调动自身潜能,消除疲劳,清醒头脑,修补、改善、优化自已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等。 问:练习“朱砂掌功”的同时,能否练习其他儒、道、医、释气功? 答:“朱砂掌功”本身就吸收有儒、道、医、释等各家功法的营养,形成意、气、形、精、神、力的全面锻炼。练过其他的功法,如果所练功法好,可以同练,互有补益。不过现在流行的功法中良莠不齐,有的较好,也有一些是误人的。应注意检验已学过的功法是否科学有效,如果不科学,效果太差就不要再练了。再者,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总是有限的,不可能同时兼顾多种功法,最好选择一种比较科学的功法,坚持不懈地练下去。 问:气自丹田贯达双掌,循什么路线行走? 答:在练功时不要去考虑气从什么地方走,要顺其自然,呼气时意注两掌就可以了。贯于两掌。练功到一定程度,对此会有体会,过早考虑这考虑那,会影响功力的长进。由于各人身素质不同,练法也有差异,也会各有各的体会。 问:“瞪目远视”是否就是“怒目远视”? 答:“瞪目远视”完全不同于“怒目远视”。瞪目远视是眼睛睁大,看远,也要掌握个度。怒目远视则是带怒而视,而且是拚命用力,以泄已怒,若以此来练功就违背了“朱砂掌功”法乎自然、顺其自然、合乎自然的原则。 问:怎样做到“头微顶”? 答:这个动作很简单,就是头不要前俯后仰,而往上微顶,做到头顶项直。正如太极掌所云“头顶悬”,但较之又稍加点劲,切不可用力过多,否则意重力大,会引起头晕等不良反应。 问:呼气时,怎样做“收肛实腹”?实腹就是挺肚吗? 答:“收肛实腹”是要求在呼气时,谷道上提,小腹充实。只要你按要求去做,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向前,呼气时双掌用力,十趾抓地,头微顶,自然就会“收肛实腹”了。如果有意去做“收肛实腹”,效果更好。 问:手掌用力时,十趾抓地和扣齿的用力程度如何? 答:练习惯于本功应求其自然,怎样才能做到“自然”,是初练功者应探索的问题。功法要求中的“放松”、“用力”都是有限度的,“放松”不是全身松懈瘫软,“用力”不是使拙劲儿、狠劲儿,要遵循自然的自然状态,不拿劲儿,不造劲儿,一切顺其自然。 问:怎样理解“气贯双掌”? 答:初练掌功时,意在双掌,内气自然会贯达到双掌。至于内气怎样贯到手上去的,内气从哪儿上来的,都不要去管它,日子一久,水到渠成,自有体会,现在讲这些,对初者无益。 问:练好“朱砂掌功”后,能否选取练其他功法? 答“朱砂掌功”的功法,包含了气功的意、气、形、精、神、力全面综合锻炼,它具有刚柔相济,阴阳转化,动静相兼的优点,“掌功”练好了,不但可以练其它功法,还可以和武功相结合,并且能增长武功功力。不过选择功法要慎重,一定要选择好的功法,不要盲目追求超现实的功夫,不健康的功法。 问:怎样理解“炼意”中的“我即是佛,佛即是我”? 答:在练功中,发挥自已的想象力,进入导引辞的境界,进入角色,想象自已本身就是佛,佛我隔为一体,脱离尘世,无优无虑,四大皆空,忘却一切,从而使中枢神经和大脑组织得到相对抑制,得到修补和调整,并开发和利用那些一般尚未利用的脑细胞的潜在力量,增慧开智,有利于工作和学习,以及增进身体健康。 问:什么是运气?怎样运气? 答:“运气”是一种意念行为,就是气以意领,在体内运转。意在哪里,气也就运到了哪里。所谓“意到气到”就是这种意思。 问:练习“朱砂掌功”是否讲究在不同的时辰有不同的朝向? 答:练习本功法除具备练气功应具备的放松、自然的条件外,对时间、场地、练功方向都不作严格规定。一般讲,早晨练功,面向东方为宜,晚上练功,以对月为佳。即使未按此要求,只要坚持练功,就能获益。 问:乙型肝炎病人可否习练此功? 答:“朱砂掌功”能通经活络,使气血周流,内气充盈,强化脏腑,使身体整个好起来,并消减疾病。因此,患乙型肝炎的患者练习本功法是可以的。但因已构成疾病,身体虚弱,须注意不要劳累,练习要注意度,用力要轻,次数要少。随着练功时间的延长、功力的增进以及身体的好转,再逐渐加力、加量,万万不可强努劲,蛮用力。 问:习练该功法治疗肩周炎应注意什么? 答:此功能治疗肩周炎,是因其能通经活络,使气血周流,消滞化淤。肩周炎患者练此功,在动作上要掌握先小后大,先低后高,胳膊伸直程度要逐步加强。一般说来半个月或一个月就有明显效果。 问:肾虚患者练功应注意什么? 答:肾虚一般表现为乏力,没精神。在练功中注意用力不可过大,量力而为,练功时间不要过长,逐渐加量。此功法健肾有奇效果,坚持下去自会大获收益。 问:“朱砂掌功”能够医治哪些疾病? 答:此功法过去一直秘不传人。近十几年来,根据教功练功的实践和学员练功收效的信息反馈,此功对类风湿、坐骨神经痛、关节炎、颈椎病、肩周炎、消化系统的疾病、神经衰弱、头痛、大便燥结、痔疮、心脏病、糖尿病、妇科病、泌尿系统疾病、肾病、肝病、结石病都有奇异效果,对近视眼、远视眼、双影、飞蚊等眼疾亦疗效明显。 问:练“炼意采气”时,还要不要十趾抓地,收肛实腹,牙齿相扣,瞪目远视? 答:对“炼意采气”没有提出这种要求。习练“炼意”时注意8个字,即松、慢、匀、大、空、虚、灵、静。习练“采气”时注意全身放松,着重意念采大自然的好气,日月之精华,均未提十趾抓地,收肛实腹,牙齿相扣,瞪目远视。 问:发放外气是功到自然成,还是有专门方法去追求。 答:发放外气是意念活动,练“朱砂掌功”后自然会发放外气,习练“调气御气”是发放外气的捷径,但一定要练好前边几部功法,使之内气充盈。有了良好的基础,再练“调气御气”,自会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问:此功法练成后能否遥诊,远距离为人治病? 答:本功练成后,全身经络畅通,气血周流,能使大脑中枢神经和大脑皮层得到改善、调整、修补,增慧开智,调到潜能。至于能否达到遥珍,远距离为人诊病治病,要看练功者本身有没有这种潜能,这种潜能被调动的能量大小,以及其悟性如何。有人并没有这种潜能或潜能未得到充分调到,而妄言能遥诊,能远距离为人治病等等,有的受术后也确有受气的感觉,那主要地施术者运用和发挥了心理学的作用。 问:发放外气能否再收回?怎样收? 答:为人治病时,发放的外气是不能回收的。因为这种气已进入病人体内,驱赶病灶病气。如果采用回收的办法,会把病气收回来,这对自已是不利的。为了补足这部分发出去的内气,可在发气后,面向天空、树林、旷野、日月、星辰采摄宇宙之间的好气来补充,或通过练功自我补偿。 问:练到内气外发时,怎样发气为人治病? 答:功练到自身有足够的能量发放外气时,才宜发气。要想练好治病的本领,光有自身的内气、能够发放外气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习中医学、经络学、按摩法等。不懂中医,不懂经络,乱发气是不行的。发放外气有补法、泄法、聚法、散法、局部治疗和事例治疗等多种方法,要根据病情正确施治,才能为人解除病痛。 问:吸气时能不能发气? 答:“发气”和“采气”一样都属于意念活动,意念采则进,意念发则出。所谓意到气到,意专注哪里,气就跟到哪里。打个比方说,意念在劳宫,气就跟到劳宫,意从劳宫发向外物,气也就从劳宫发出去。采气也同此理,外气从劳宫进入丹田,意到气到,这就是所谓采气功。发气时呼吸凭其自然,也就是说不去管它,呼与吸都行,意念专注发气部位就可以了。 问:采气时,是否都要加意念送入下丹田? 答:“采气”是一种意念活动,采气时加上意念送入人体内就行了,不必非想着送入下丹田。 问:采用时,怎样意念双手劳宫气入丹田的路线? 答:初学者采气时,暂时不要意想气行路线。因为,初学者尚未掌握采气要领,如果把意念放在气行路线上,而不在劳宫穴,也就是容易采到气,因而气感不强。所以,初学者不必追求气行路线。 问:在室内能采气吗?如何意念? 答:练“采气”最好是在空气新鲜、树森茂密、人烟稀少的地方,当然在室内也可以练习采气,最好打开窗户换换空气。采气时的意念和在室外的要求一样,采大自然的好气,采日精月华。 问:练采气时,是用动式采气,还是用定式采气? 答:“采气”主要的意念活动。采气时动好还是不动好,可根据个人习惯。开始练时有动作,有利于意念专注,加强采气体会,至于掌握了要领,有了采气的体验,甚至全身都可进气,那时动静都可以。 问:怎样用任一姿势采摄大自然的好气?只要在吸气时采气吗? 答:采气时不论取什么姿势,都可以采摄大自然之气,关键是意念活动。采太阳之气时,两手对准太阳,然后再意念采摄。采宇宙之气时,两手上举、平举、前推,任何姿势都可采摄。采气时可以配合呼吸、吸气时,气从劳宫进入体内,呼气时不要去管它。如此往复进行。练习日久,单手、双手,甚至全身,或立或坐都能采气,谈不到什么姿势,也可不管呼吸,只用意念采摄就行了。 问:什么叫贯气?收功时如何对两眼贯气? 答:“贯”是贯通,往里贯的意思。“贯气”就是对某个地方、部位用气体贯通、贯入。拿收功式来说,“两手心对两眼贯气”,就是将掌内的余气,通地劳宫穴,不断地贯向两眼。 问:收功时的摩腹加不加意念? 答:不加意念。因为本功法中多要求“提肛实腹,气自丹田贯达双掌”,练习后腹部肌肉的紧张状况不易及时松驰下来,恢复到自然状态,所以需采用两手揉动腹部的方法。两掌与丹田气在摩擦运转中会自然吻合,自然运行逐渐趋于常态。气功讲究“法乎自然”,因此收功时摩腹动作不需要加意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