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术笔记】高位经括约肌型肛瘘瘘管剥离 挂线 混合痔外剥内扎术

 cqk360 2018-04-29



     患者资料     

患者女性,26岁

主诉:肛周包块反复破溃1年余再发3天。

现病史:1年余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肛周疼痛不适伴肛周小包块反复流脓,一直未予处理,3天前上述症状再发,肛周包块较之前增大伴有黄色脓性分泌物流出,伴低热(体温38.5℃左右),自行予以外用药后症状无明显缓解,今于我院就诊,门诊医师以“肛瘘”收入院。

入院时患者诉肛周疼痛明显伴低热,发病后排便疼痛,精神差,睡眠差,不思饮食,排尿尚正常,体重体力无明显变化。

专科检查:KC位,11点钟方向距肛缘约5cm处见一外口,周围皮肤红肿,炎性肉芽组织增生,压痛明显,指诊:沿外口可触及一条索状物弧形延伸至12点处,12点肛窦凹陷,压痛明显,局部肛直环硬化,直肠肛管温度高。多个柔软肿物,表面光滑,均横越齿状线,指套无异物沾染。

入院诊断:高位复杂性肛瘘(括约肌外形) 混合痔。

入院辅检: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传染病全套、胸片、心电图无异常。

直肠MR:肛门区管状异常信号影伴周围软组织水肿,向内至肛管左后缘,穿破肛提肌脚,深约5.5cm,边缘模糊,考虑高位瘘管形成。

     术前MR     

     手术情况     


术前情况:

瘘管造影显示内口位于12点肛窦处:

在探针及美兰染色指引下电刀锐性剥离瘘管,证实术前瘘管走形,瘘管穿破肛提肌脚、外括约肌深部及内括约肌:

剥离瘘管至内口处,可见直肠粘膜:

自12点内口挂浮线及半紧线各一根,因瘘管走形为弧形,最低点位于12点,自12点开窗挂浮线与4点主切口形成对口引流,保证术后引流通畅,同时可减轻患者术后换药的痛苦,患者合并混合痔,为防止患者术后痔水肿,采用外剥内扎术处理:

术后标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