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有儒、佛、道三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方远图书馆 2018-05-02

     很多人认为,儒家就是讲治国的,道家就是出世隐居。其实并非如此

     春秋战国时代,天下大乱,原有的政治秩序被破坏了。儒家和道家看到这种情况,分别提出了自己的治国理念。

     儒家认为,要恢复秩序,就要遵守周朝的礼乐制度。礼乐制度的本质是一种基于宗法的等级制度,每个人都有固定的社会等级,比如天子、诸侯、大夫、士、庶人,每个人该用什么样的礼制是固定的,不可逾越。

     儒家还看得当时的统治者对于百姓非常残酷,因此提出要实行仁政,对待百姓要宽厚,减轻他们的负担,让他们能养家糊口。

      道家则认为,统治者要顺应道。什么是道呢?就是“无为而治”“不争则天下莫与之争”。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妄为,顺应自然规律。道家的政治主张,有点像现代自由主义说的“小政府”。

     道家认为对待老百姓,要让他们吃饱饭,但不能有太多的知识,“虚其心,实其腹,强其身,弱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道家认为,人的知识一多,欲望也就会多,就会不安分,会犯上作乱。

     其实儒道两家的主张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有相通之处。道家说无为而治,其实儒家孔孟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无为而治。比如孔子说统治者只要自己行得正,老百姓就会听你的,不需要发布太多的法令。孟子说统治者只要让老百姓吃饱饭,百姓自然会追随你,你就能统一天下。这些其实都是无为而治。

     大家都知道,最后统一天下的是运用法家思想治国的秦国。但是法家其实源自儒家和道家。有个词叫“道法家”,指的就是从道家中产生的法家。秦国法家的两个代表人物:韩非子和李斯,都是儒家荀子的徒弟。法家其实也讲“无为而治”,叫“君无为而臣有为”。也就是说统治者只要制定好法律,就不用操心了,具体的事情自然有臣子去做

   . 当然法家的制度太过严苛,所以秦朝很快就灭亡了。汉初的统治者用黄老之术治国,其实就是融合了道家和法家思想,无为而治,让百姓休养生息。所以汉朝国力很快就强盛了。

     到了汉武帝时期,又重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实主要是吸收了儒家的等级思想,强调臣子要对皇帝尽忠。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中国的统治思想。

     到魏晋时期,当时的学者推崇庄子的思想,喜欢搞隐居,不问政治,鄙夷礼法。比如竹林七贤天天开趴体,喝得大醉,有时还搞天体运动。从此老子和庄子并称老庄,道家学说才从治国学说变成一种修身养性的学说。历代读书人在官场失意时,都喜欢去道家学说中寻找安慰。

     至于佛教,汉明帝时期从西域传入中国,我认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是两方面:第一,为中国哲学注入了思辨性,宋明理学就从佛教哲学中吸收了很多思想。第二,佛教宣传因果报应,主张这一世吃苦,下一世能享受福报,这对于受苦受难的底层百姓是一种安慰,起到了社会稳定器的作用,也起到了愚民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