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雨兼程!《难忘薄竹山风雨》作者王玉章回老连队赠书

 云雾山中986 2018-05-02
《难忘薄竹山风雨》成书了。作者王玉章是1963年山西左权兵,家乡是太行山革命老区。作者历任空军雷达兵三十二团团指挥连报务班班长,教导连报务班班长,广南五连电台台长、薄竹山五连副指导员、团修理所副指导员,砚山情报营指挥连指导员,砚山情报营教导员。
1969年作者时任连队副指导员,随五连调防进驻薄竹山,在全团海拔最高,自然条件最艰苦,高山缺氧,四季如冬,常年雨雾,狂风呼啸,潮冷异常,极端艰苦的环境中生活、战斗了七个年头。进驻薄竹山之初,全连住在牛毛毡搭建的简陋营房里,栉风沐雨,战天斗地。砍柴做饭,战备值班。筑阵地,修工事,建营房。战狂风,拉天线,保雷达。雨季公路塌方,冒雨下山抬燃油,背粮菜。他们经历了薄竹山最为艰难困苦的岁月,尽忠职守践行于阵地工事,团结友爱铭记于全连干战,军民团结传颂于十里八乡。作者对老五连怀有无比深厚的感情,对薄竹山有着自己特殊的感受。《难忘薄竹山风雨》这本沉甸甸的回忆录,是作者二十多年军旅生涯的回顾和才华的展示,更是作者心血和智慧的结晶,为薄竹山老五连留下了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可以使战友们铭记历史,思考当下,展望今后。在“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的进军途中,具有积极意义。作者已经年逾古稀,不顾年高体弱,在五连调防进驻薄竹山五十个年头之际,再次登上海拔2997米的滇东南最高峰,亲手将著作赠送给连队现役官兵,实现了久藏心中的回老连队看看的心愿,体现了一个老兵难舍的军旅情怀,表达了对薄竹山老五连和老部队的殷切期望,为新老战友树立了榜样。海拔三千探旧营,对于薄竹山老五连来说,毫无疑问,作者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风雨故人来!上山时,正值薄竹山进入雨季,也是薄竹山特有的高山植物大树杜鹃的花期,老营房、新营房和阵地周围,嫩黄娇艳的花朵在雨雾中漫山盛开、摇曳,她们在无言地迎接老兵风雨兼程归来!从2005年起,这是我第五次回薄竹山老五连,在我的记忆里,在与战友的交谈中,当年第一批调防进驻薄竹山的老兵,由于各种原因,重回老连队的人不是很多。王玉章教导员以74岁高龄健步登顶,再上阵地迎大风,创造了最年长老兵回老连队的记录。他在时隔近四十年,再次回薄竹山,就亲自为连队现役官兵赠书,这在所有重回薄竹山五连的各期战友中,是不可多得的最具代表性的老兵,没有之一。他用自己娴熟的笔,写自己连队熟悉的人和事,叙述翔实,情感真挚,娓娓道来,亲切自然。写人人心中所有,道个个笔下所无,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文笔独特,道法自然,一个个鲜活的身影出现在眼前,一件件如烟往事真实可信,使人手不释卷。掩卷长思,教导员是他们同年兵的翘楚,是军中精英。他的天赋、刻苦和努力,他的静气、执着和追求,他的青春、汗水和奉献,他的理想、信念和情操,成就了这位令人敬仰的薄竹山老兵。也成就了《难忘薄竹山风雨》一书。
拜读《难忘薄竹山风雨》一书,有助于真正认识薄竹山,认识老五连,体会到什么是薄竹山情节,从而思索什么是薄竹山精神。这里有着文字难以言表的东西,除非亲身经历,并加以深刻总结,或许能够得到一个大致上的结论。有道是:艰苦环境锻炼人,吹尽黄沙始到金,然而对于薄竹山来说,仅有理论上的总结还显得远远不够,因此,近年来不断地有五连的各地各期兵重上薄竹山,去圆自己的梦,去寻找自己心中的答案。去年11月,三十七位战友集体重回薄竹山老五连,1962年兵报务员、马关一连电台老台长郝晓勤为此赶写了《筑路薄竹山》一文,附录在了《难忘薄竹山风雨》书中,郝老虽然没有在五连工作过,但是做为开拓者之一,曾在薄竹山住窝棚修公路六个月,从此对薄竹山念念不忘,记忆犹新,这一切,恰好证明了薄竹山的独特魅力。
王玉章教导员是三十二团的优秀老报务员,五连电台老台长。我是1977年11月下连队的小兵报务员,当时就听班里的老兵提起过老台长、连队副指导员,在连队图书室借阅书籍时,看到过他的签名书籍。后来,教导员回老连队蹲点工作,找我谈话从而有幸认识。迷茫之际,难忘谆谆教导。虽然当时懵懂无知,不能完全懂得和体会其中意义,但是却成了心中不曾忘记的念想。重新建立联系后,我继续从教导员那里得到启发和思考,获益颇多。在部队,他是首长;现在,他是我的文章老师。
王玉章教导员在4月12日决定重回薄竹山,我与李津生排长为这次回老五连赠书活动商议筹划,我也请五连同年兵尤坤权在15日提前上山送书,并于17日从杭州赶到文山打前站,18日在文山迎接教导员一行,19日乘坐五连同年兵安高升驾驶的越野车,随教导员再次回到老连队,和首长老兵一起见证了部队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崭新的精神风貌,深感骄傲和荣幸。
巍巍薄竹山,滔滔盘龙河。
青山人未老,健步当放歌。
深深地为老首长祝福!
2018.4.29

作者近照
《难忘薄竹山风雨》作者的话:
我写的回忆当年薄竹山的文章,由林毅、陈卫星战友出资已经印成书。文章旨在叙述1969年连队进驻薄竹山,以及紧接着修营房,盖工事,忙战备的主要经过,时间跨度到1973年左右。文章全是用真人,真事,真景,真情,反映当时战斗在薄竹山的五连干战的真实生活。这些文章对当年战斗在薄竹山的战友回忆曾经的岁月有一定的共呜作用。对教育,传承后人有较好的渲染意义。对亲人,朋友,周边熟人了解你的芳华岁月有辅助功效。愿把此书奉献给当年的老战友和了解那段历史的热心同志们。
薄竹山全景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成立60周年
听湖文化传媒制作
作者年轻时的戎装照
薄竹山赠书
薄竹山全景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成立60周年
听湖文化传媒制作
敬礼!薄竹山
敬礼!老五连
薄竹山全景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成立60周年
听湖文化传媒制作
深情寄语 殷切期望
大树杜鹃
薄竹山特有的高山植物
作者、老首长向连队主官赠书
大树杜鹃花正开
薄竹山特有的高山植物
深情寄语 殷切期望
深情寄语 殷切期望
深情寄语 殷切期望
雨雾中的黄连
连队主官感谢作者、老首长
1969年入伍的天津兵,是随作者、老首长第一批调防进驻薄竹山的老兵。参加了薄竹山筑路,修筑了阵地、工事和营房。战狂风,拉天线。雨季公路塌方,下山抬燃油,背粮菜。经历了薄竹山最为艰难困苦的岁月。
报务员李津生(左上),报务员王洪辰(右上),操纵员于佩卿(右中),驾驶员张伟(右下)。
1969年天津兵报务员、司务长、副指导员徐宝禄20年前走了,他的遗孀——学敏嫂子替丈夫回薄竹山看看老连队。老五连新老战友深受感动,不可言状。
连队官兵在营门口列队等候老首长一行
连队主官陪同老首长进入营区
作者(中)和第一批调防进驻薄竹山的天津老兵
作者签名留念
作者应邀为书籍签名
作者应邀为书籍签名
春华秋实
薄竹山秋色
作者应邀为书籍签名
作者应邀为书籍签名
是探亲回家还是回家探亲
时空在刹那间交融
连队早就住上了条件更好的新营房,会议室安装了空调。宿舍用上了电热毯,睡觉不用再钻潮冷被窝。炊具改善,不再吃夹生米饭。伙食也改善了很多,永远告别了缺油少菜的日子。
作者在老营房炊事班留影
作者(中)和李津生(左)王学敏(右)
在老营房炊事班合影留念
老营房营门
上山途中
风雨兼程伴君行
风雨兼程心飞扬
下山途中
下山途中
停车七公里半
作者在当年的羊圈房旧址前留影纪念
七公里半羊圈房旧址
三家寨到摆依寨的旧公路
摆依寨水库蓄水后
这段公路将被淹没
左侧下方为旧公路
右侧上方为新公路
远端薄竹山双乳峰
下山途中
三家寨附近
《难忘薄竹山风雨》插图主要提供者,文山市摄影家协会梁老师。4月19日安排调课,随同作者一行登上薄竹山,拍下了大量照片。感谢梁老师!
应连队主官邀请,为全连介绍了作者、老首长王玉章。主持了赠书仪式。感谢首长和新老战友!
4月18日,在文山设宴为作者、教导员,天津老兵和上山人员一行接风
作者为曾经常驻薄竹山的文山电视调频台老人签名赠书
薄竹山的风大不大?大!
薄竹山的雨甜不甜?甜!
上山的八位薄竹山首长老兵
在八骏图下合影留念
以壮行色
4月19日,李津生在文山设宴庆祝薄竹山赠书活动和老兵回老连队顺利圆满结束
4月20日早上,作者在下榻酒店作别天津老兵
4月20日晚上,教导员和闻讯赶到下榻酒店的五连老兵姚云化,砚指老兵等见面
教导员为1977年陕西大荔兵安高升签名赠书。安高升在薄竹山干了15年,转业在文山工作安家,无数次接待五连战友重返薄竹山,这次驾驶越野车陪同教导员上山。还有在文山的1980年广东潮阳兵吴锡炎,也一起陪同上山。
对你们道一声:战友,辛苦了!
4月21日早上
文山诗达酒店
我们与教导员合影留念
我和安高升是同连队同年兵

《难忘薄竹山风雨》插图

《难忘薄竹山风雨》封面样稿
林毅
图并文
2018.4.2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