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秦帝国覆灭的侧面:三场大雨毁灭了秦帝国!

 文明世界拼图 2018-05-02

大秦帝国覆灭的侧面:三场大雨毁灭了秦帝国!

本文将从细节角度解剖大秦帝国迅速灭亡的原因。所谓的从细节角度剖析,就是本文不谈所谓的“暴政”,因为秦帝国如果采取的是暴政,那么我很难想象秦国是如何奋六世之余烈通过暴政而统一天下。本文也不谈“昏君奸臣”,再是昏君奸臣,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谁也不想大秦帝国玩完。本文更不谈什么“小冰河气候”,所谓“小冰河气候”就是气温低,容易造成粮食减产及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使得气候灾害具有频率高、强度大的特点。但是竺可桢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已经很清楚的阐明中国从战国到西汉,气候温和而稳定,适合五谷生长,完全不存在粮食歉收和大型气候灾害的问题。战国末期征战频繁,对农业生产干扰很大。在这样的战争力度下,各国特别是秦国仍然有充足的物资供应以保障战争,更能说明当时的气候利于农作物。本文对秦帝国的覆灭只谈一个细节,即“大雨”。

第一场大雨。《史记·陈涉世家》记载:“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我们知道陈胜吴广起义的导火线是適戍渔阳的九百人遇到大雨延误了行程,按照秦律横竖是个死,干脆生死一搏揭竿起义了。在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后,我细读《史记》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没有秦朝官府的军队对陈胜吴广的起义军进行及时有效的镇压,反而是让陈胜吴广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如果秦朝当地政府军队能及时有效进行镇压,我相信星星之火很容易被扑灭,决不会发展到后面的燎原之势。

那么秦朝当地政府的军队为何不能及时有效地对起义军进行镇压?原因就是大雨。“会天大雨道不通”。原来是由于雨太大,造成了道路冲毁而无法行进。那么这里的“道”具体指哪里的道路?陈胜吴广本来的目的地是要北上渔阳適戍,那么这里的“道不通”肯定是指北上的道路不通。既然是这样,关键内容浮出水面了。大泽乡属于属于秦朝泗水郡蕲县辖区,而泗水郡的郡守治所(省会)在相县,相县的位置恰好在蕲县以北。我们要知道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后,单凭县级兵力肯定难以扑灭星星之火,必须要郡级兵力给予出击,并需要郡守合理调配郡内各县兵力。但因为天降大雨,郡守所在的相县与大泽乡之间的道路完全被冲毁而无法行进,所以郡守的兵力无法南下“剿贼”,泗水郡因为大雨造成南北不通而形成南北分裂的局面。反观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后不是去攻击离自己最近,对自己威胁最大的泗水郡郡守治所相县,而是向西开赴陈郡去攻击陈县,这难不倒不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吗?当然我们可以说是陈胜吴广是为了向西挺近关中,但是如果在不占领泗水郡的郡守治所相县的情况下去西攻陈郡,那完全有可能会陷入前有强敌后有追击的危险局面。陈胜吴广之所以敢大胆西进置侧后于不顾,并大肆攻占的蕲县周边的县城,即“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只能说明他们完全不用担心泗水郡守从相县出击,因为南北的道路不通,泗水郡郡守只能望路兴叹。

大秦帝国覆灭的侧面:三场大雨毁灭了秦帝国!

那为什么陈胜吴广能够相对容易地攻下陈郡的省会城市陈县?并不是陈郡秦军力量薄弱,而是准备不足。因为按照秦朝的郡县制管理模式,泗水郡爆发了武装动乱,本就应该泗水郡郡守进行镇压。当陈郡郡守得知大泽乡爆发起义后并没有把这件事看成一件是很大的事情,也没有给陈郡各县下达进入戒备状态。在他看来这件事很简单,一则因为起义规模并不大,按照常理泗水郡郡守完全能自己搞定。二则因为大家都是封疆大吏,各自有独立的管辖防区。大泽乡属于你辖区的事情,在没有得到朝廷的许可下,我陈郡郡守无权干涉和过问你泗水郡内的事宜。所以当陈胜吴广的起义大军挺近陈郡省会时,陈郡的郡守和陈县的县令居然都不在城内。《史记·陈涉世家》记载:“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陈郡郡守和陈县的县令到哪里去了,我们不得而知。有可能去咸阳打泗水郡郡守的小报告,说他哪里爆发武装起义了;也有可能去咸阳请示朝廷是否由陈郡出兵帮助泗水郡“剿贼”,还有可能在陈郡其他地方巡视工作。总之,陈郡毫无准备也毫无戒备。如果陈郡郡守早做准备,合理调配集中陈郡省会和各县的兵力并进行防御工事的修筑,陈胜吴广岂能轻易进入陈郡而坐大称王?其实也不能怪陈郡太守,他哪里知道泗水郡内“会天大雨,道不通”,而泗水郡郡守望路兴叹呢。

当泗水郡郡内雨停路通之时,泗水郡郡守也不用南下“剿贼”了。一则是因为陈胜吴广已经占据泗水郡南西两侧绝大部分县城并建立了“张楚”政权。此时的陈胜吴广已非郡级力量可以摆平。二则泗水郡的北方沛丰两县也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带头造反的叫刘邦,所以还是先剿灭相对“张楚”政权力量更弱小的刘邦集团吧。只可惜,这位叫“壮”的泗水郡郡守运气太背,遇到了一个“硬茬”,最后反而死于刘邦集团左司马手下。《史记·高祖本纪》记载:“泗州守壮败于薛,走至戚,沛公左司马得泗川守壮,杀之。

大秦帝国覆灭的侧面:三场大雨毁灭了秦帝国!

第二场大雨。章邯出击了,一路由西向东横扫,最后剪灭了陈胜。根据章邯的攻击线路,陈郡的陈县重新回到了秦军手中。《史记·陈涉世家》记载:“章邯已破伍徐,击陈,柱国房君死。章邯又进兵击陈西张贺军。陈王出监战,军破,张贺死。”陈胜最后是逃离陈县跑到城父被人杀死。既然这样,章邯就应该继续直线向东进军泗水郡,拿下刘邦占据的沛丰和已经占据薛县、彭城等泗水郡绝大部分领土的项梁集团。但是奇怪的是章邯居然绕过了泗水郡向北进攻东郡的东阿县,此时的东阿在齐国田荣的手中。因为章邯放过了在泗水郡的项梁集团而向北进攻东阿,项梁就趁势出兵在侧后攻击章邯救援东阿田荣,造成章邯出关以来的第一次大败。《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居数月,引兵攻亢父,与齐田荣、司马龙且军救东阿,大破秦军于东阿。”更奇怪的是当章邯在定陶消灭项梁后也不是趁势南下攻占泗水郡,剿灭项羽和刘邦,而是北上攻打赵国去了。《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的原因是“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其实宜将胜勇追穷寇的道理对于出关以来威震各路义军的章邯来说绝对明白。“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谶语对于老秦人章邯来说也不会当做戏言。只要有机会,章邯是绝对不可能放过楚国项氏集团。所谓的“以为楚地兵不足忧”的说法是很难站住脚的,因此一定有其他原因造成章邯不敢贸然南下进入泗水郡。

原因又是大雨。《史记·秦楚之际月表》记载:“秦二世二年七月,天大雨,三月不见星。”好一个七月,秦二世一年七月,大雨,道不通,陈胜吴广成功起义。秦二世二年七月,这场雨更大,大到连续下了三个月,下得暗无天日,晚上连星星都看不见。造成章邯不敢贸然进入泗水郡,错过了对楚国项氏集团斩草除根的机会。我们要知道“秦二世二年七月,天大雨,三月不见星”此语是记载于“项”这栏,即是以项氏集团的角度来看这场雨。当时项氏集团的主要作战区域就处于泗水郡境内,因此肯定是泗水郡又遭遇了大雨。再根据泗水郡去年的天气历史情况来看,重复的机率也很大。三个月的连续大雨会造成什么样的情况,泗水郡绝大部分地区形成了沼泽地且道路严重受损。泗水郡遭受洪涝形成沼泽的情况应该经常出现,因为最后楚霸王项羽在垓下之战突围出来,在前往乌江的路途中就曾陷入沼泽地,以至于被汉军追上。《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而项羽遭遇沼泽地的区域也属于泗水郡。因此,如果章邯在泗水郡连续大雨的情况下强行进军,将面临的是行进艰难,难以用兵。特别是对于携带有重装备和骑兵的秦军而言,更是苦不堪言。因此章邯选择放弃追击项氏集团而是北上攻赵。那么假设当时泗水郡没有连续下大雨,章邯进入泗水郡追击项羽,是否有机会歼灭项氏集团。我的回答是歼灭项羽的机会很大,因为当项梁被章邯消灭后,《史记·秦楚之际月表》记载:“章邯破杀项梁于定陶,项羽恐,还军彭城。大家一定要注意“项羽恐”这三个字!纵观整部《史记》,能够让不可一世,豪气冲天的楚霸王出现“恐”的情形不超过两次。一次是得知最后的有生力量龙且被韩信歼灭时,曾有“项王闻龙且军破,则恐,使盱台人武濊涉往说淮阴侯。”另外一次就是得知叔父项梁战死的消息。我们很难再找项羽到第三次出现“恐”的情形。项羽出现“恐”的情形就是基本走到了绝路,对自己都开始失去了信心。章邯如果趁势追杀,等不到巨鹿之战,楚国项氏集团就已经灰飞烟灭了。

大秦帝国覆灭的侧面:三场大雨毁灭了秦帝国!

第三场大雨。王离带领秦帝国的河北精锐包围了巨鹿城却久攻不下,这很不像秦帝国王牌军的战斗力。《史记·张耳陈余列传》记载:“张耳与赵王歇走入钜鹿城,王离围之。王离兵食多,急攻钜鹿。”从这个记载看王离很快拿下钜鹿城应该不在话下,但是王离却是硬生生地等到了项羽破釜沉舟来救赵时都还未曾攻下钜鹿。能不能拿下钜鹿是一个很关键的环节,如果王离拿下了钜鹿,河北和关中就连成了一片,秦帝国将重新占据整个河北平地区并对各路起义军进行碾压。而各路起义军在赵国覆灭后也必定士气受损,联盟崩溃,会被秦军各个击破。即使项羽再神勇,在面对灭掉赵国后转头向南进军的两路秦军主力也应该会感到“压力山大”。但是又因为一场大雨拯救了钜鹿,帮助了项羽。《史记·项羽本纪》曾记载宋义带领楚军救赵却止步不前,而自己天天饮酒高会,接着司马迁写了一句“天寒大雨,士卒冻饥。”然后项羽就爆发了,杀了宋义并得到了全军的拥护。从一句“天寒大雨”就可以得知钜鹿地区正在遭受大雨且遇到低温天气(正是秦二世三年十一月)。反过来我们可以得知王离带领秦军攻城,不仅受到赵军的竭力抵抗,更是遭受巨鹿地区寒雨的困扰。或许士兵攀爬城墙更困难了,又或许大型攻城武器被雨水泡坏了,还或许很多攻城的策略因为受大雨的困扰而无法实施。总之,这一场大雨,让王离对钜鹿久攻不下,而让赵国最终等到了项羽的到来。

如果没有第一场大雨,陈胜吴广的起义会很快被泗水郡郡守快速扑灭;如果没有第二场大雨,章邯会对项氏集团进行斩草除根;如果没有第三场大雨,王离能很快拿下钜鹿城,让大秦帝国重新复盘。只可惜从秦二世登基以来,每逢秦帝国关键时期都会遭遇大雨。这或许是天要亡秦,秦二世也只能看着天空唱到:“雨一直下,气氛不算融洽。”

大秦帝国覆灭的侧面:三场大雨毁灭了秦帝国!

“渊渊读史记”头条号:“读的是《史记》,品的是人生”。更多有意思的文章请关注“渊海杂谈”原创微信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