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州桥梁

 信步闲庭99 2018-05-03

上周小编介绍了广州的地标建筑,而广州的桥梁,连接着广州南北的交通,同样见证了广州的发展与成长。

广州市因珠江而划开了两半,虽然早期珠江以南的城区不大,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南北已经开始“分庭扩礼”,实现“对话”了。因此,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上的桥的建设速度可以说是以现代化的速度与时俱进,从早期的两座到了现在的近十座,形式各异,用途巨大。

海珠桥是广州市第一座跨江桥,于1929年12月动工,1933年2月建成通车,由美国马克敦公司承建。由马克敦公开承建称之为:'珠江大铁桥'。海珠桥是当时广州市区唯一跨江大桥,它的建成方便了珠江南北两岸人民的生活,促进了两岸的交流,加快了广州的城市建设与发展,并以'珠海丹心'的名义入选了1963年的羊城八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珠江南岸工业发展迅速,海珠桥难以承受日益加大的交通流量,急需建设新桥。1965年4月,经国家计委和建工部批准兴建人民桥,同年11月4日正式动工,于1967年5月1日竣工通车。这是广州珠江河面上第二座桥梁,由于当时广州两大群众组织“武斗”一触即发,因此没有举行通车仪式。可以说这桥是“文革产物”,在只管斗争不管生产的岁月里,广州能够建成这种一座桥,我想已经是个奇迹。

广州大桥位于广州市区东部,跨越珠江主、辅航道及二沙岛,连接广州大道南北两段,北端东侧设有环道与二沙岛连通。因是广州第三座横跨珠江的桥梁,所以原称珠江第三桥。 

海印大桥,因为桥的北端位于羊城三石的海印石而得名。大桥由186根钢索星形拉固,塔顶像两只“羊角”,寓意羊城。该桥为一座双塔式斜拉桥,亦是广州市第一座斜拉桥,也是中国第一座双塔式单索面斜拉桥,桥塔呈倒转了的Y字。海印大桥一艘双桅船在旭日初升时扬帆远征,夏夜像两把巨大的竖琴伴随着孱孱流水奏响悠扬动听的乐章。是珠江河上别具特色的第四座公路桥。

江湾大桥位于海珠桥与海印桥之间,是跨越珠江的一座桥梁,连接越秀区和海珠区。大桥北端与东濠涌高架路连接,设置匝道与东华南路相接;南端跨越滨江路后与江湾路相接,设置匝道与滨江路和纺织路相接。是内环路的跨江大桥之一。

解放桥建于1994年,1998年建成通车。它是广州老城区南北向交通主干线解放路上横跨珠江的特大桥,北起越秀区解放南路,南接海珠区同福路、同庆路。它诞生的目的,是为了缓解海珠桥的交通压力,让老城区之间的交通更加便捷。

鹤洞大桥于1998年建成。是一座双塔空间索拉复面斜拉桥,横跨珠江后航道,将海珠区和荔湾区连接起来,是广州市的一条交通要道。大桥建成前,市民从海珠区前往荔湾区芳村和佛山市,要通过渡轮或通过珠江大桥和珠江隧道,不仅路程远,还造成了巨大的交通压力。因此广州市政府兴建该大桥,缓解交通挤塞状况。大桥建成的时侯,是广州市区跨度最大的桥梁,同时也是工艺最复杂的。

猎德大桥位于广州大桥与华南大桥之间,北岸与猎德路相接,南岸与新港东路立交相接。紧邻猎德大桥的都是几条重要城市主干道,自北向南分别有花城大道、临江大道北、临江大道南、琶洲双塔大道、新港东路。猎德大桥连接众多城市主干道,身处新城市中轴线上,其开拓广州东部交通新格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