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0岁以上的员工,请自觉离开!”

 天地人和w 2018-05-03

专注职场、心理与财商

更有一群上进积极的小伙伴

一起分享一起成长

一起活出自信美丽的自己

文|赵晓璃

微信公众号|璃语职美人(crystal_words)


写在前面的话:

 

曾几何时,光鲜亮丽的高档写字楼成为很多高校毕业生内心向往的地方,他们无一例外地幻想着,有一天能够踏进这样的写字楼里,做着体面的工作,从此事业人生平步青云。

 

可惜我们只猜中了开头,却猜不到结局。

 

这两年职场上历经的激荡与阵痛比以往来得似乎更为猛烈一些,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2016年,亚马逊员工平均31岁,谷歌员工均龄30岁,脸书员工均龄28岁......

 

而均龄38岁的老牌公司IBM,不久前被ProPublica 报道说,2017年这家公司采用各种办法裁减40岁以上的员工。

 

我接触过不少年近中年的咨询者,在初入职场的时候,他们抱持着单纯而美好的想法:“只要我好好干,单位就不会亏待我。”

 

因为这样的自以为,多少人正一步步滑向被动而无力的边缘。


15年HR的肺腑之言:“年龄歧视是职场公开的秘密!”


“这份工作我实在不忍心再做下去了。”

 

不久前,在一家大型集团担任人力资源总监的朋友Becky向我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原来,和很多行业类似,Becky所在的集团正在对35岁以上的员工进行裁员,作为人力资源总监,Becky每天都要召开部门会议,安排与部署员工面谈与劝退工作。

 

“我发现,人事有时候做的真不是人事儿。”Becky坦言,看着一个个曾经和自己共事多年的老员工不得不面临出局的境遇,Becky不免脊背发凉,但作为员工的她,面对集团高层决议只能选择服从。

 

“年龄歧视基本上是我们这个行业公开的秘密了,”Becky说。 



根据Becky的描述,事实上,近几年来,很多公司都在进行裁员,尤其是清退35岁以上的中年人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些事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无人不知,而清退的真正理由和解释只有一个,那就是年龄。”

 

“干了这么多年,怎么会没有感情?难受啊......”每天都要和裁员名单里的员工面谈的Becky,每次听到对面的裁员对象说出这样的话,会情不自禁地鼻子一酸,眼眶突然热热的,她只能转过脸去,试图平复一下自己的心情。

 

“很多企业尤其是有些年头的企业,就像一台台运作不良的机器;而那一个个裁员名单对企业来说就像是生锈的零部件,需要尽快更换。可对于我来说,这些名单更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家有口的同事啊.......”


Becky顿了顿说:“我们都要为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我现在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自己,因为今天这些被劝退的人,很可能就是几年、十几年之后的你和我。”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小心,忙碌是职场最大的陷阱!


个别读者看了我的一系列文章之后,总会质疑这些故事乃至人物的真实性,他们会向我问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老师,你是在危言耸听吗?”

 

我多么希望,我写下的每句话都是“危言耸听”!

 

事实上,我们今天所在的职场及行业环境,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与阵痛,而这些冲击与阵痛的背后推手恰是我们引以为豪的高科技。


  • 对很多适逢时代变革的职场人而言,我们需要尽快直面这些冲击与阵痛,并从他人的轨迹里得到一些经验与教训,这不仅是我这名职业生涯咨询师的期望,更是很多前来求助的职场中年朋友们最热切的期望。

 

按照很多咨询者的话说,他们前半段的轨迹已经如此了,后半生更是一言难尽。



1、小心跌入“忙碌的陷阱”:成果全部消失,错误不断积累

 

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那就是为什么你身处工作时会干得乐此不疲 ,可一旦结束后仔细回想,又觉得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做?

 

或许,你每天真实的工作状态是这样的:

 

  • 从你踏入办公室起,很多工作向你扑面而来:一堆的文件单据需要你及时处理;上司临时交办的任务一件压着一件,件件都很紧急;客户那边等了你二十分钟,要和你核对对上个月的数据好开发票;供应商那边一个电话接一个电话地打过来,不停地问你货款的进度到哪一步了......

 

你会发现,你手头的工作并没有什么难度,而让你高度紧张丝毫不能松懈的在于,这些工作无法让你掌控节奏,渐渐地就会剥夺你对未来的控制感——每天也不知从哪里来了这么多工作,你不得不手忙脚乱地搞定,结果还来不及思考总结,另一个任务随即而来。

 

我记得自己看过这样一个精妙的比喻,那就是很多工作内容的设计,像极了一款名为“俄罗斯方块”的经典游戏。


  • 只要你开始玩“俄罗斯方块”游戏,你会发现你永远停不下来:一些方块好不容易消除了,新的方块又冒了出来;一旦你出了一个小小的失误,那些方块就无法及时消除,结果越堆越多,直到游戏结束。

 

很多人的工作局面就像这款游戏:成果不断消失,错误不断累积。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2、是什么让你深陷低价值工作无法自拔?

 

事实上,俄罗斯方块游戏之所以风靡,据说是因为它精准地契合了“无脑游戏”的设计要求:规则简单,无门槛、入手快,新人只需要30秒就能掌握游戏精髓;目标清晰(消除),玩法简单(移动旋转),同时反馈及时。

 

在这种游戏制度的设计下,你发现你自己的期待变得越来越低:因为你压根不要指望取得不错的局面,你随时随地都在应付混乱,直到把自己变成一台精准的机器。

 

如果你能理解这里面的道理和原理,你就不难明白很多人深陷职场困境的深层根源:

 

  • 读书时没有好好学习,导致专业不精成绩一般,择业时受制于客观条件限制,只能选择一些门槛低入手快的工作,例如客服、销售等;

 

  • 贪图省力不肯动脑,永远在等待领导的指令,沉溺及聚焦于及时反馈中,每天大脑里想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这个月开了多少单,能拿多少提成;一旦没有完成任务,则无比焦虑无力;即便完成了任务,下个月又有新的指标和压力,一刻不得停歇;

 

  • 总认为自己干好一件事足矣,对新鲜事物无暇顾及甚至排斥,看不懂如今的流量思维、KOL、內容创业......对时下发生的事情不管不问,似乎活在一个套子里,每天只盯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

 

等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