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职场、心理与财商 更有一群上进积极的小伙伴 一起分享一起成长 一起活出自信美丽的自己 ♥ 文|赵晓璃 微信公众号|璃语职美人(crystal_words) 写在前面的话:
曾几何时,光鲜亮丽的高档写字楼成为很多高校毕业生内心向往的地方,他们无一例外地幻想着,有一天能够踏进这样的写字楼里,做着体面的工作,从此事业人生平步青云。
可惜我们只猜中了开头,却猜不到结局。
这两年职场上历经的激荡与阵痛比以往来得似乎更为猛烈一些,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2016年,亚马逊员工平均31岁,谷歌员工均龄30岁,脸书员工均龄28岁......
而均龄38岁的老牌公司IBM,不久前被ProPublica 报道说,2017年这家公司采用各种办法裁减40岁以上的员工。
我接触过不少年近中年的咨询者,在初入职场的时候,他们抱持着单纯而美好的想法:“只要我好好干,单位就不会亏待我。”
因为这样的自以为,多少人正一步步滑向被动而无力的边缘。 15年HR的肺腑之言:“年龄歧视是职场公开的秘密!” “这份工作我实在不忍心再做下去了。”
不久前,在一家大型集团担任人力资源总监的朋友Becky向我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原来,和很多行业类似,Becky所在的集团正在对35岁以上的员工进行裁员,作为人力资源总监,Becky每天都要召开部门会议,安排与部署员工面谈与劝退工作。
“我发现,人事有时候做的真不是人事儿。”Becky坦言,看着一个个曾经和自己共事多年的老员工不得不面临出局的境遇,Becky不免脊背发凉,但作为员工的她,面对集团高层决议只能选择服从。
“年龄歧视基本上是我们这个行业公开的秘密了,”Becky说。 根据Becky的描述,事实上,近几年来,很多公司都在进行裁员,尤其是清退35岁以上的中年人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些事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无人不知,而清退的真正理由和解释只有一个,那就是年龄。”
“干了这么多年,怎么会没有感情?难受啊......”每天都要和裁员名单里的员工面谈的Becky,每次听到对面的裁员对象说出这样的话,会情不自禁地鼻子一酸,眼眶突然热热的,她只能转过脸去,试图平复一下自己的心情。
“很多企业尤其是有些年头的企业,就像一台台运作不良的机器;而那一个个裁员名单对企业来说就像是生锈的零部件,需要尽快更换。可对于我来说,这些名单更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家有口的同事啊.......” Becky顿了顿说:“我们都要为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我现在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自己,因为今天这些被劝退的人,很可能就是几年、十几年之后的你和我。”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小心,忙碌是职场最大的陷阱! 个别读者看了我的一系列文章之后,总会质疑这些故事乃至人物的真实性,他们会向我问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老师,你是在危言耸听吗?”
我多么希望,我写下的每句话都是“危言耸听”!
事实上,我们今天所在的职场及行业环境,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与阵痛,而这些冲击与阵痛的背后推手恰是我们引以为豪的高科技。
按照很多咨询者的话说,他们前半段的轨迹已经如此了,后半生更是一言难尽。 1、小心跌入“忙碌的陷阱”:成果全部消失,错误不断积累
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那就是为什么你身处工作时会干得乐此不疲 ,可一旦结束后仔细回想,又觉得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做?
或许,你每天真实的工作状态是这样的:
你会发现,你手头的工作并没有什么难度,而让你高度紧张丝毫不能松懈的在于,这些工作无法让你掌控节奏,渐渐地就会剥夺你对未来的控制感——每天也不知从哪里来了这么多工作,你不得不手忙脚乱地搞定,结果还来不及思考总结,另一个任务随即而来。
我记得自己看过这样一个精妙的比喻,那就是很多工作内容的设计,像极了一款名为“俄罗斯方块”的经典游戏。
很多人的工作局面就像这款游戏:成果不断消失,错误不断累积。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2、是什么让你深陷低价值工作无法自拔?
事实上,俄罗斯方块游戏之所以风靡,据说是因为它精准地契合了“无脑游戏”的设计要求:规则简单,无门槛、入手快,新人只需要30秒就能掌握游戏精髓;目标清晰(消除),玩法简单(移动旋转),同时反馈及时。
在这种游戏制度的设计下,你发现你自己的期待变得越来越低:因为你压根不要指望取得不错的局面,你随时随地都在应付混乱,直到把自己变成一台精准的机器。
如果你能理解这里面的道理和原理,你就不难明白很多人深陷职场困境的深层根源:
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