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学气功诊治常见病的经验分享(下)

  平凡的人 2018-05-13

编者按:本文作者周吴东先生,是中国医学气功学会会员,健康道场的气功养生顾问。周先生是教练和利用气功为人治病的实践者,积累了丰富的气功治愈疾病经验,吸引一大批气功爱好者跟随学习,周先生功力深厚,热心助人,谦和平易,品德高尚,受到气功界内外的普遍赞誉。本文是周先生应气功爱好者之邀的一次讲座记录,他自己称这场讲座为《浅谈利用外气诊治常见病的经验》,这里简单修改题目。


  用气功外气帮他人缓解病情,我一般有两种办法。一种是自己发放外气,另一种是导引患者身上的先天真气为他自己治病,第二种方法最好,但需要患者的配合。使用第二种方法,气在揉动的时候,你会发觉你的内气会带动着患者的先天真气在旋转。这种感觉很奇妙,这种疗法能达到非常好的效果,较少损耗发功者的内气。当然,这需要看患者意念的配合,有些患者为他布完气后,他迟迟不愿意起床,问他原因,他说全身经络都被我的气疏通了,气血通畅,舒畅之极。

  宋人张君房编撰的《云笈七签》“服气疗病论”篇中指出气功的服气疗法是“以我之心,使我之气,适我之体,攻我之疾”。那么如何利用气功冶已病呢,我经历了以下两个过程:

一、初学会时,用劳宫穴发放外气治疗;用意念聚气于手掌,用劳宫穴对着不舒服的地方,加意念调动内气,若实症逆时针旋转清泻之,若虑症顺时针转气补之。气在经络不通的地方转动时掌心会有丝状的磨擦感觉,这就是气血循环不好的症状和表现,只要用气将有阻碍的地方揉没有了,气在上面运行光滑无阻,这个部位不适的症状就消失了。

二、功力较强后,就可用意念引气治疗;当身上某个地方不舒服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意念将内气引到这个地方,然后让气旋转,一般几分钟就可决问题。比方说腰酸腿痛等一些症状均可这样操作。另外像感冒,我们可将气运至大椎穴至肺腧穴这块区域,转动气,一天两到三次,每次10-15分钟,一般三天左右感冒就会基本痊愈。用气功自我治疗感冒,不会有发烧、全身乏力、难受等症状。有时会有一点清鼻涕,也会有几声咳嗽,其它症状就没有了。气功治疗感冒非常好,健康环保,不用吃药。

已病会治,那如何预防未病呢?我们身体五脏六腑出现经络堵塞,气血循环不好,如何知道呢?我分享一下我的经验,供大家参考。

我是通过手开合身体每个器官及部位,达到了解它们气血循环状况的。如果开合的部位气血循环不好,轻者会在掌心上有细而疏的反馈信息,严重堵塞的手掌心的感觉更加明显,比较密集。在有问题的部位多做几次开合,你会发现,反馈到掌心的症状慢慢的减少,直到没有,这表明这个部位的经络畅通了。其实每天这样坚持做,也就是每天为自己身体做一次全身经络真气检查。这个方法我个人觉得有效实用。

个人认为,我们人体因为经络不通气血循环不畅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大多数可以通过气功疗法将它治好。利用气功诊病最大的优点是,一些疾病的病灶之处可以用气功诊断出具体的位置及严重的程度,我曾经为一个人做真气全身经络检查,来检验气功外气的作用,我用气在她全身运行一遍,然后我指出她身上6处经络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经她确认没有一处判断是错误的。我相信很多练习气功的人只要掌握方法,都会具备这个能力。而且利用气功疗法,一些常见病患者是无需服药就可康复的,对人体没有任何副作用。当然,我们也不能神话气功治病的作用,不过我们可以通过练习气功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那么利用外气治病,究竞会不会影响发功者的身体健康,外界说法不一,有人说正气存内,邪不入干,也有人持反对意见,不过,黄孝宽老师、魏玉龙老师在为我们上课时曾经说过,用外气为他人治病,尽量少用,最好不用。我们练习气功的目的是治己病防未病,最终是祛病强身,延年养生。刘天君老师在2015年的语音上课时也提出了相同的观点。三位老师均是我国气功界知名的高人,他们也都是世界医学气功学会的理士,听这些德厚功高的老师的话,应该没有错。      

以上是我本人这些年来练习气功的一些心得以及用气功为他人缓解一些身体上的常见疾病的例子,当然,还有很多因经骆不通引起的症状均可以用气功来缓解,因为时间关系,在此不一一细述,占用了大家宝贵的时间。谢谢!

关于提问解答这个环节呢,就谈不上了。因为个人水平有限,况且我的众多老师都在群里,我是来向这些老师和前辈们学习的。如果有关用气功疹与治这方面的问题,我可以分享一下我个人的有限经验。因每个人练习的功法不同,诊治方法也不尽相同,说得不对之处敬请老师指正。

好,我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再一次感谢蔡剑老师的邀请,感谢吴越老师的主持,谢谢。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